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三笔账 算不尽援建情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9年12月14日07:54
  ——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纪实

  本报记者 曹磊 文/图

  都江堰市,每一天都在卓然生长。

  站在上海援建项目——蒲虹公路海拔1450米的卡子垭口山崖看出去:近景——上海援建都江堰的22所中小学如明珠排列于岷江边,孩子们正在其中上课;背景——81个与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共计200多个建筑单体正同步建设。

  12月3日,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进驻都江堰整整17个月。其间,经历了应急抢险的忙乱,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临着“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压力,但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所言,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对口支援工作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决心不动摇。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这是灾区人民的期待,这更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和1900万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

  深情 喝上三杯酒

  34名援建干部率1.2万余人援建队伍,带着上海80亿元资金,肩负1900万上海人民的托付入川

  2月9日,农历元宵节,到灾区考察的上海市市长韩正给援建者敬了三杯酒。

  “第一杯酒,同志们远离上海,很辛苦,我深深地感谢同志们;第二杯酒,希望把上海援建都江堰的每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第三杯酒,今天是元宵节,向同志们拜个晚年!”

  三杯酒,温暖了上海驻都江堰的34名援建干部,以及他们率领的1.2万余人援建队伍。带着上海80亿元资金,肩负1900万上海人民的托付,他们在都江堰1207平方公里土地上奔波忙碌。

  探访被称为“都江堰生命之路”的蒲虹公路(蒲阳-虹口),一侧是碎石滚落的山壁,另一侧是数百米高的悬崖。上海施工员胡发有指着一个弯道告诉记者:“一次下雨路滑,车子直接往下冲,幸好被地震时滚到半山的一块大石头挡住,捡回一条命。干了这么多年工程,从没见过这么难修的路!”

  蒲虹公路有多难修?这条全长23.804公里、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绝大部分位于山岭重丘区。山高、谷深、坡陡,最高处还要翻越海拔1450米的卡子垭口,高差720米,可谓步步艰险。

  蒲虹公路有多重要?地震后,原有的两条经由紫坪铺和向峨乡通往虹口乡的公路同时中断。上方的岩体崩塌,形成500多米高的破碎形山体,修复难度极大。后虽抢通,仍时有崩塌发生。成都人曾经的避暑胜地虹口乡有成为交通孤岛的危险,重新开辟一条相对安全、快捷的道路迫在眉睫。

  为了这条路的前期测量,上海青年技术员卢权利、罗晓龙,每天扛着二三十公斤重的测量仪器,从去年深秋9月走到了入冬11月。

  因为设定线路大部分沿山开凿,无路可走,测量每前行一步,都得柴刀开路,加上余震频发,山区处处充满危险。很多路段要爬行,更有陡峭处的松土因余震突然倾泻,将打入的木桩移位,一切又得重来。在卢权利的记忆里:“半山腰以上就是雪地,大雾弥漫;交通靠走,联系靠吼,自带干粮,喝山泉水。我们的目标是每天测量1.5公里,这1.5公里也是九曲十八弯……”

  这是上海援建都江堰市的惟一一条公路,本可以采取直接“交支票”的方式来做,但上海还是选择了“交钥匙”的实物援建方式。

  “因为都江堰需要。”上海援建蒲虹公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朱正平说。

  灾区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攻克了最难的工程,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深入 明确三笔账

  上海援建总共112个项目中,实物项目109个、总投资71.39亿元,实物工作量居18个援建省市之首

  沿106国道往青城后山方向开出10公里,路边一栋两层的农家楼房,就是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

  入冬的夜来得那么早。没有路灯,夜空里回荡着上海援建干部的歌声。为了排遣思乡的情绪,鼓舞激昂的斗志,他们经常晚上集体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生死不离》、《同一首歌》这三首歌已成为保留曲目。

  唱着对祖国的赞歌、对同胞的友爱,上海援建者把都江堰视作第二故乡。

  他们面对的工作量不可谓不大——上海援建总共112个项目中,实物项目109个、总投资71.39亿元,实物工作量居18个援建省市之首。

  但是,“因为都江堰需要”,他们把这庞大的工作量条分缕析,明确了三笔“账”。

  第一笔:民生优先项目 +全面项目体系。

  短短一年半,上海援建项目布局形成了“5-2-1”体系。“5”,就是民生优先、建设“五个体系”:教育支撑骨干体系、医疗卫生骨干体系、城市用水和治污框架体系、城乡安居房基础体系、支农惠民保障体系。“2”,就是注重提升功能,强化“两个支撑”:就业创业基地和产业支撑、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支撑。“1”,就是加强智力支持,完善“一个框架”:硬件与软件并举的框架。

  上海援建者有句话: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项目,宁做加法不做减法。今年9月1日,上海援建的22所学校交付使用,成为我省灾后重建中率先整体交付使用、数量最多的援建学校群。上海将共计援建56.5万平方米安居房,占都江堰灾后住房重建总量的55%。建设中的1个水厂和8个污水处理厂,将满足都江堰市80%饮用水和污水处理需求。

  第二笔:“硬件”援建 +“软件”援建。

  在都江堰,上海共援建市级医疗机构6个、乡镇卫生所15个,全部由上海的三级甲等医院结对共建。不仅如此,依托上海市职工医学院,上海还组织都江堰各类卫生骨干552次赴沪培训,选派了150名上海专家赴都江堰实地指导。

  其他援建领域同样如此:依托上海教委,组织上海名校和都江堰全市60所学校一一结对,提升当地师资力量;依托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完成都江堰综合福利院26名管理人员和79名护理人员培训;依托上海供水协会,完成都江堰水务系统76名管理人员培训……在18个援建省市中,上海率先形成了灾后重建项目软件配套体系,从“硬件”的援建走向“软件”援建,提供智力支持,帮助灾区人民建设精神家园。

  第三笔:短期支援 +长效互动。

  今年,都江堰市已迎来10万上海游客,旅游消费3亿多元,拉动支柱产业旅游业涅槃新生。来自上海共计57.57亿元的投资项目落地都江堰,“到都江堰投资去”成为上海企业家的流行语,上海的世博会理念深入都江堰;都江堰总值2.5亿元的农产品则“零费率”进沪……以对口援建为窗口,都江堰与上海全面开展产业对接、文化交流,从而缔结长效互动的合作关系。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援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说:“"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带来的是一段沉重的历史、灾难的历史。通过灾后重建和对口援建,要让都江堰从此拥有更加美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

  深刻 流传三句话

  都江堰群众说:小孩上学要到上海援建的学校,看病要到上海援建的医院,住房要到上海援建的房子

  评价这17个月,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用了“四个特别”:特别讲政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评价这17个月,都江堰群众中流传着三句话:小孩上学要到上海援建的学校,看病要到上海援建的医院,住房要到上海援建的房子。

  都江堰记得,来自上海市农委的援建干部施忠,为考察中药材基地,在没有路的山上整整攀爬了6个多小时。

  现在,上海援建第一产业样本——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已现雏形:覆盖都江堰市12个乡镇、60%的耕地、44%农民,一镇一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明年3月全部建成后,将新增耕地1万亩,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与此同时,由同济大学和法国国立高等电信学校联手设计的都江堰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规划也已形成。

  都江堰记得,来自上海发展改革委的援建干部金国军,没有赶得上见病危父亲最后一面。

  现在,上海援建第二产业样本——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创业就业基地已经开工,与上海的高科技园区结对,聚合上海先进管理理念和科技资源优势提升园区科技含量。明年5月建成后,可为当地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

  都江堰记得,7月最热的一天,薛潮总指挥率援建干部接连走了两小时,实地了解板房里没有空调的闷热生活。

  现在,上海援建第三产业样本——1.5平方公里都江堰“壹街区”布局已定:28万平方米安居房周边水光潋滟,居住、就学、就医、商业、文化、旅游、休闲诸功能集大成。区内,8000户2.5万人体味川西风貌和上海风情;区外,北边,5公里城市副中心借此与老城区一脉相连,南边,崛起一座集商贸金融为一体的工业新城。

  上海帮助都江堰重塑城市“骨架”,给它输送迅速新生的“血液”,更协同都江堰锻造一座城市自有的“造血”系统:让两地社区“守望相助”结对共建,让两地党建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援建队伍,形成一份“永不移交”的牵挂。

  通过一个个“造血”项目,上海援建的都江堰“算术”形成乘法效应,成倍放大援建项目的成效。

  正如成都市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所言:“上海援建一年多以来,援建的不止是目前的工程,还替都江堰市想到了未来,建起一条连接沪川两地的"造血"生命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