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民营出版业的十年之痒 与国有出版交锋磨合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14日10:55
  中国民营出版业历经十年发展,有数据显示,中国图书90%是出自民营出版社,一片蓬勃景象。但与此同时,跟风、经营面狭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正成为民营出版业发展的桎梏。同时,传统出版业也正在经受网络阅读时代的冲击,面对种种不利的局面,民营出版业如何冲破樊笼,在未来的市场生存下去?

  为此,记者专访了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张颐武表示:“实际上,大多数出版社特别是民营出版社目前还局限在几个大城市中,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市场并未开发,图书市场上书很多,但更多的是找不到自己爱读的书的人。开发这些市场,将是民营出版业未来生存的前提。”

  民营出版的十年

  晨报:民营出版业发展了十年,目前的情况如何?

  张颐武:经过十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不错了,90%的数据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是民营书业正在逐渐做大做强是事实。从最早的小规模的经营,所谓“书商”模式,到现在这么多很有名的民营出版企业,十年来民营出版业的发展非常快。

  晨报:但是很多人特别是民营出版业的经营者都认为民营出版现在还很困难。

  张颐武:总的来说现在还是在朝有序的方向发展,有很多畅销书都是出自民营出版业,目前全国每年出版长篇小说1000部左右,就数量而言是历史上最高的。就总体而言,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已经由国家自上而下的全面支配和管理逐渐转型为市场化条件下的多元形态,由不同文化领域市场构筑的文化市场的体系业已形成。民营出版业和国企的较量

  晨报:十年来民营出版业和国有出版业一直在交锋和磨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张颐武:民营出版和国有出版业十年来走的一个逐渐合作的路。最早的情况是一些国有出版社是一个许可证的转发者,走的是单本书外包的路,而一些民营出版商则是生产者,这样在“书号”这种相对稀缺的资源上合作。后来逐渐发展成熟。

  当然,这和政策的逐渐放开也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营出版慢慢地做大做强,真正地把出版做成事业,不像以前,更多的只是扮演小本经营的角色。

  晨报:现在国有和民营出版业的实力对比如何?

  张颐武:在以前,民营出版业肯定是比不上国有出版业的,现在则比较平衡。实际上,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出版行业来说是好事,过去大家是双输,现在慢慢开始走上双赢的道路。

  晨报:民营出版业相对国有来说有什么优势?

  张颐武:首先是灵活,在选题上更加活泼;其次是对市场很敏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战略,这是传统的出版机构很难比得上的。 七大难关制约发展

  晨报:很多人一直在说民营出版业发展困难,到底有什么困难?

  张颐武:第一是管理,民营出版业尚在发展还没有成熟的阶段,管理跟不上就会拖累发展速度,这需要更科学、更灵活的管理手段,既不死板也不散乱才行。其次是资金问题,这是困扰民营出版机构的老问题,需要引入更多的资金进入,同时还要理顺上下游的渠道,让资金渠道更加稳定。其三是培养公众阅读习惯的问题,民营机构现阶段主要是跟着市场在转,还不能真正培养出自己的阅读群体。其四是种类多,但有影响和分量的不多,市场上的书很多,但是教辅类的占了大多数,其他类型还不能有大份额的。其五是跟风,一旦某种类型火热,立刻就有一堆跟风的书出来,这也很无奈,出版机构既然不能自己创新,那就只能跟风,吃不到肉,起码还能喝口汤,这个结果往往就是把市场做坏了。其六是没有鉴别能力,没有好的书评机制,不能引导读者的选择。最后是没有特点,大家千篇一律,做不出自己的特色来。

  晨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张颐武:客观的原因好解决,比如说资金、管理等。更重要的是主观上的问题,中国的出版市场还没有细分,出版机构的专业性不够。民营出版机构在未来完全可以做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培养自己独有的读者群体,这实际上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审查制度并非枷锁

  晨报:很多人认为审查制度是制约民营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问题,您怎么看?

  张颐武:出版业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社会伦理和普遍的价值观,还有公众的承受能力以及市场准入的门槛等。世界各国的情况不一,但是这些规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只是具体的尺度、方向等有所差异而已。西方的出版业也有管理、有秩序,你要出版反人类、反社会的书,那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政府的监管、公众的相对共识、媒体舆论的看法都对于出版发生相当大的影响,全世界的出版业都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晨报:在中国,这个尺度是否更小一点?

  张颐武:实际上监管的尺度和公众的承受能力都有影响。比如说性,中国人对性的态度一向谨慎,对于这方面的书籍接受能力相对较严格,尺度太大的肯定不会被接受。当然,还有很多方面,中国人的态度都要比西方人严格。不能说审查制度并非民营出版业的枷锁,民营出版业的发展还要靠自己本身的优化和进步。市场空间尚未挖掘

  晨报:网络阅读正在冲击传统出版业,该如何应对?

  张颐武:网络阅读确实对传统出版有冲击,但这个冲击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实际上更大的问题是很多人买不到合适自己看的书。阅读市场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晨报:那么这个市场在哪里呢?

  张颐武:大部分民营出版机构的目标都在几个大城市里,中小城市的阅读氛围根本没有培养起来,很多地方没有人文书店,这些中小城市的读者加起来,总数要比大城市大得多,一旦培养起来,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另外,书籍品种单一,大家都在跟风,一本书火了,立刻就有一大堆相同类型的书出来,多样化的市场还没建立起来。现实的情况是,流行的总是那么几样,读者只能跟着市场看书,没有选择的余地,找不到自己真正爱好的书。

  晨报:如何开发这个市场呢?

  张颐武:市场空间很大,民营出版机构本身创意好、灵活性强,行动速度快,这是好事。但同时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做出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己独有的市场。另外一个是增强自己的专业性,很多出版机构都是聘用一些大学生做编辑等工作,以此降低成本,但这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专业水准,出版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要提高质量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质量提高了,才能真正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张颐武简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任教。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论著多种。最近一直在进行对于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