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从“躲猫猫”事件看网络时代政府应对舆论对策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14日14:29
  原题:从“捂盖子”到“揭盖子”的改变——从“躲猫猫”事件看网络时代政府应对舆论对策

  内容提要:“躲猫猫”事件是一个源于网络的舆论事件。当地政府对这个事件的处理方法使得当地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平息了事件的舆论并得到了媒体与公众的好评。我们可以从“躲猫猫”事件当地政府的应对措施中得到一些网络时代政府如何应对舆论的启发,为今后政府处理其他类似的事件提供参考。

  关键字:“躲猫猫”事件 网络 政府 舆论

  事件缘起

  2009年2月12.日,昆明市晋宁县李荞明在看守所死亡。据当地媒体报道,晋宁县公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

  这一答案引发网友强烈质疑,网友们普遍认为当地政府给出的答案缺乏可信度。网友对政府解释的质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躲猫猫”立即成为网络流行词语。网友的质疑也直接导致当地政府组织网友组成网友调查委员会调查事件的真相。当地政府的措施直接在最快的时间内平息舆论,并使事件的解决得到网民们的接受。这篇文章从“躲猫猫”事件的舆论本质、网络时代舆论的特点切入,运用传播学的理论探讨的“躲猫猫”事件中政府应对对策的可取处与可提高处。

  一“躲猫猫”事件的舆论形成

  网络时代,公众的评论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公众事件已不像在传统媒体时代可以被掩藏。在网络时代网民对一个事件的关注所引起的舆论压力甚至可以推动事件的解决。舆论事件的处理与从前事件的处理不同,所以政府在处理公众事件时,要先判断这个事件是否是舆论事件。

  根据人民舆论检测室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依据网民关注度、传统媒体报道、网站推荐、意见领袖关注度、境外媒体、网下行动六项数据作加权处理后统计所得,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总分90.71,舆情热度红,仅次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91.32。其中

  传统媒体关注度

  注释:1依据总分将舆情热度划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级别,热度相应由高至低。其中90.00分以上舆情热度为红色,事件最受舆论关注,80.00—89.99分舆情热度为橙色,70.00—79.99分舆情热度为黄色,70.00分以下舆情热度为蓝色,事件关注度相对最低。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长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①陈力丹学者的关于舆论的定义,舆论有几个特点:

  1舆论是公众对社会中的现象所表达的态度,意见,情绪的总和。

  2舆论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长度和持续性的特点。

  根据陈力丹老师的定义、“躲猫猫”事件发生后人民舆论检测室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躲猫猫”事件不是一个普通的公众事件,强大网民的意见表达和评论已经让这个事件成为一个舆论事件。

  1 “躲猫猫”事件在公众形成了相对的意见一致性。

  事件发生时在网上看到这则新闻的网友,绝大多数表示出的是强烈的质疑。

  在一门户网站上,该新闻有3.5万多条,其中多数都在谈论“躲猫猫”说法的合理性。 “完全超出我的想像力”“警方真有艺术天分”“躲猫猫是借口,里面可能存在渎职,侵权,故意伤害等罪行”……在网上这样的帖子还有很多。

  网络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提出疑问,“躲猫猫”成为流行词语,甚至被网友评为“年度雷词”。一时之间,网友质疑之声铺天盖地。

  可以看出大家对政府给出的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的官方解释感到难以理解,并形成了探讨“躲猫猫”事件的真实性与真相的意见趋势。2“躲猫猫”事件具有强烈的长度

  事件发生时,是2009年2月12日最先被报道出来,事件结束时官方时间是在2009年2月27日即当地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事件调查的最后官方答案,从舆论的形成到最终得到公众的接受,事件的平息,事件持续半个月。

  3“躲猫猫”事件具有强烈的持续性。

  最明显的是根据人民网舆情检测室提供的数据“躲猫猫”事件的舆情热度为红,是2009年最火的一个事件。同时以报道量,评论量,发帖量,浏览量等检测事件受关注度的关键数据形成的传统媒体关注度,网站推荐度,“躲猫猫”事件都是排行第一。

  同时该条新闻当日的跟帖发言就超过了35000多条,至2月22日下午相关网页已多达70余万个。这说明“躲猫猫”事件发生时,在当时确实在公众里引起强大的反应,事件的引起的舆论影响确实超出以前发生的很多涉及平民与政府的公众事件,直接或间接给了当地官员很大的舆论压力。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躲猫猫"事件确实已超出一个普通的公众事件的范围,已在事件发生后演变成一起重大的公众舆论事件。事件所形成的强大舆论给当地政府超出正常的舆论压力,当地政府应该按舆论事件处理这个事件。

  二 网络时代舆论的特点

  在平面媒体时代,发生了突发事件,通常是国家封锁了相关的消息,国家相关部门先调查,然后由政府撑控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高的传统主流媒体率先公布,舆论也就平息了。可是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普及让舆论有了新的特点。只有正确掌握了网络时代舆论的特点才能正确应对这个时代的舆论。网络时代舆论的特点有:

  1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当某个社会事件发生并形成舆论热点时,受众不只从单一的传播渠道获得信息,公众会从网上,广播,电视,报纸获取信息。许多传统媒体不能报道的事件经过网络传播以后,迅速成为网络公众关注的热点,传统媒体在网络舆论高涨的时介入报道,以自身的权威性和深度分析使新闻事件在社会上的受关注程度提升,形成舆论的合力,进而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推进事件的解决。(2)

  2人人皆媒体

  据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稳居世界第一位,网络早已成为了社情民意新的主要表达载体。互联网的普及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也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舆论主动权不仅掌握在传统媒体里,也掌握在巨大网民团体手中。

  3公民增加对公众事件的关注

  互联网的普及让公众比以往关注利益分配不均、司法不公、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矛盾等现象,网络作为舆论负载工具起着民意表达、情绪宣泄功能,舆论的意见能量更易凝聚。

  4网络时代意见易放大汇集

  网络时代,公众的意见可在网上放大汇集。

  一件小事可能经过互联网的网友的热烈讨论被放大为一件大事。“躲猫猫”事件警方的解释经当地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广泛的传播和众多的责疑。强大的舆论力量促进政府对事件的解决,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三 政府应对措施分析

  “躲猫猫”事件里政府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云南省政府面对这样的压力,在十几天内,平息了事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从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3个常规指标,恢复秩序、动态反应、官员问责3个特殊指标,对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评价是要进一步加强。

  在政府应对这个舆论事件里,有一些网络时代应对舆论的可取处,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我们先看事件的经过。

  1措施

  (1)晋宁县公安机关12日给出的解释。

  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

  结果:在网上看到这则新闻的网友,绝大多数也表示出强烈的质疑,舆论开始形成。(2)2月19日下午3时,云南官方网站刊登了一份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的公告,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

  结果:社会各界的报名异常踊跃,网友对此发表议论,开始转移舆论焦点。

  (3)2月20日,晋宁县公安局公布调查结果。

  结果:网友开始质疑报告,舆论压力再次形成。

  (4) 2月22日下午3时,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躲猫猫”调查委员会的创意人伍皓、“躲猫猫”调查委员会主任风之末端、市民蒋月蓉等嘉宾做客云南网,向网民讲述开展“躲猫猫”调查事件的前后始末,并在线回答质疑。

  结果:多数网友看后表示理解,舆论压力减少。

  (5)2月27日17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检察机关调查结论

  结果:公众普遍接受检察机关调查结论。至此,事件结束,舆论转向称赞。

  2 优点

  在这样特定的网络时代,舆论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躲猫猫”事件政府的应对措施有一些可取处。

  (1)正确面对舆论,顺应民声

  以往的政府模式,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到突发事件,采取的往往是一味删帖,一味封堵信息,一味想压制舆论。(4)这种“捂盖子”的思维只会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使网络舆论的能量最大限度的聚集。而采用“揭盖子”,顺应民声,信息公开,组成网友调查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调查,不仅尊重民意,得到了公众的好感,还帮助政府在事件处理上得到支持。

  传播学中有“信息饥渴效应”,即公众事件产生时,媒体与公众对事件的相关信息有着巨大的要求。政府除了要正常处理事件,还应该使公众能获得事件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达到事件处理的最好效果。

  英国《金融时报》3月2日发表记者席佳琳(KathrinHille)的报道称,云南省政府对此案的处理手法不仅使得云南省有关部门的负面影响被降低到最小,还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云南“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的公众形象。

  (2)政府信息公开,变被动为主动

  从事件回放我们可以发现,从事件发生开始,云南省政府就一种直接面对的态度与听取民意的姿态对待在网上发起的舆论问责。

  按照陈规旧律,当“躲猫猫”3个字在网络上风起云涌时,云南省委宣传部面临几个选择:

  一是拖,冷处理,指望着热点事件几天后自生自灭。

  二是堵,一纸禁令足以让省内所有媒体集体收声。

  三是删,调动一切资源,借助行政力量,进行网络清洗。

  四是等,待政法机关按部就班完成调查后,再另行召开新闻发布会。(3)

  可当地政府采取我们后来所看到的利用官方网站发布信息,举办新闻发布会,在线回答质疑的种种方式让政府的真实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最大限度减少了网络上虚假信息的传播,最有效防止了舆论因不明信息的煽动而升级。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强调在应急事件的处置预案中,就要求现场信息发布,争取第一时间把权威的信息发布出去,哪怕这个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官方主动、及时、充分的发布信息,才有可能挤压谣言空间。政府及早地披露信息,才有可能杜绝或者才有可能缓解网上各种议论、流言、猜测的压力。这样的话,政府才能取得主动。倾听平民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及时、准确公开信息,以透明和务实的姿态才能赢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3)组织网民参与事件调查,消除疑虑增加政府公信力

  事件结束后,媒体与网友一致认为,网民参与监督本身就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网民参与事件调查不仅为网友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参与平台,提供一个进入事发现场的机会,还在公众对官方公布的结论产生怀疑,甚至对官方掌控的传统媒体透露的信息也缺乏信任的情况下,可以淡化官方口吻,排除公众情绪,消除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疑虑,增强调查的公信力,减少了“躲猫猫”事件给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帮助云南树立好形象。

  (4)新增新奇事件,转移舆论焦点

  事件的能在十几天内结束,网民调查起了很大的作用。

  网民能直接参与到公众事件的调查这是创举,自然会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这就在公众间形成新的舆论焦点,使事件的本质与被关注的原因的关注度减少。

  3不足

  (1)网民享有的真正权利

  尽管这次的网民调查得到了媒体与网友肯定,可我们要承认,网民调查现在只能是个形式。网民作为普通民众参与公众事件调查,在法律层面会受到很多的限制,政府部门应提前做好沟通,使网民能真正参与调查。

  (2)代表网民的选择体制。

  网民的选择不仅要体现公正,还要有普遍性,像这次的网民调查,成员多为媒体从业者,真正的平民很少,这一方面会减少调查的公信力,导致网友质疑调查是政府公关危机,另一方面也导致新的舆论指责的形成。

  四 建议

  1网民调查应有真正的权利。

  这样网民也才能真正能有名有实,一方面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形成新的舆论指责。

  2网民的选择应有公正的体制,真正代表平民。

  这次网民调查的代表大部分为新闻从业人员,真正社会平民代表并不是主体,这样网民调查不能真正代表平民,有损网民调查的公信力。

  3 政府应公正处理事件

  这次事件的发生,最基本是官方给出的解释让人难以理解,挑战了公众的忍耐能力,最终导致事件的发生。因此最好的是政府从一开始就公正处理,给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及时收集舆情反馈、了解公众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为民谋利——比起出事后“危机公关”,有效。

  4政府应利用网络的力量,培养自己的舆论领袖。

  网络时代,只有政府培养起舆论领袖才能在网络舆论事件中帮助起积极的舆论引导的作用。报纸与网络领袖的同时作用才能引导舆论,有助事件解决工作。

  引用

  1.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陈力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07月,第7页。

  2.《“躲猫猫”事件背后媒介与政府关系分析》 范以锦 陶志强

  3.《“躲猫猫”事件始末是突破?作秀?还是危机公关?》人民网

  4.《“躲猫猫”事件始末是突破?作秀?还是危机公关?》人民网 董宇

  (作者系辽宁大学07级文学院新闻系)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陈天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