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人民至上 记寿光县原县委书记王伯祥(上)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12月15日07:34
  18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人、许多事,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可有一个人,在离开岗位18年之后,当地的群众还常常想念他。

  他叫王伯祥,1986年5月至1991年10月,任第15任山东省寿光县县委书记。

  任上五年半,他巧思苦干,带领干部群众,把曾经大白菜成灾的寿光变成“中国蔬菜之都”,把穷呵呵的寿光汉变成了万元户。

  今天,不管哪个村庄,只要听说“伯祥书记”来了,认识的,不认识的,村民们都想和他唠上两句,有的只是为了握个手、递支烟。

  用寿光人的话说,日子会流走,但那个坐在炕头、蹲在地头,一头钻进大棚里、一脚踩进北大洼泥泞里,把父老乡亲捧上手心子里、暖在心窝子里的“伯祥书记”,他们会记一辈子。

  市场经济的嫩芽在这里抽出

  1986年,王伯祥接任寿光县委书记。新老交接,老书记李汉三握着王伯祥的手,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撑起寿光这个家!”

  王伯祥三夜未眠:这个百万人的“家”,我撑得起来吗?

  第三天拂晓,这个寿北盐碱地长大的汉子,终于备好了实打实的“三把火”:南抓菜、粮、果,北抓盐、棉、虾,始终不懈抓企业。标准只有一个: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

  王伯祥在大会上表态:“这"三把火"绝不是炫耀之火,装样之火,讨好领导、糊弄百姓之火。我想使它成为除穷之火、富裕之火、希望之火。我们要用这"三把火",烧出寿光美好的明天!”

  回到家里,他继续琢磨:“当前,最先要抓的是蔬菜。”

  闻听此言,妻子侯爱英一下子搁不住劲儿了:“我们娘儿几个吃大白菜事倒小,如果全县落到那步田地,你这当书记的负不起责任哪!”

  那是1983年,全县种大白菜。当一车车大白菜在深秋中排成长龙时,人们傻眼了———一个小小的寿光,怎么消化得了啊!粗粗一算,全县烂掉白菜2500万公斤。下班路上,心中不忍的王伯祥,从一位正在流泪的老大爷那里买了一整车白菜。

  这年,一家人吃了一冬天白菜。

  菜这东西,卖得了是钱,卖不了不如一堆草。王伯祥知道,白菜悲剧的根源,在于没有市场。

  寿光南部地肥水沃,种菜历史源远流长。清康熙年间,寿光蔬菜已有40个品种,其中30个延续至今。即使在“以粮为纲”“割尾巴”的年代,就算偷偷摸摸,寿光人也从没丢掉老本行。

  从那个冬天开始,王伯祥的算盘再没闲过:全县要吃菜不说,寿光北边还有“阔邻居”———胜利油田的30万员工,济南、北京、上海……大城市的人哪天离得了蔬菜,不然,“菜篮子”工程怎么会摆上国家领导人的会议桌?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菜农再也经不住折腾了,要干,就得稳扎稳打!

  一场县领导参加的“论证会”很快举行,意见迅速统一:发展蔬菜,关键在于培育市场,牵住了这个牛鼻子,菜地的银子想怎么捡,就怎么捡。

  那可是改革开放开始不久的1986年。“市场”?那么陌生,那么敏感,甚至有点让人胆战心惊。

  千槌打锣,一锤定音。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到王伯祥身上。

  王伯祥猛地站起身,一捻烟屁股:“乌纱算什么?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

  年底,一纸《关于培育和完善九巷蔬菜批发市场的意见》发往全县。

  市场经济的幼苗,在寿光这片土地上抽出第一尖嫩芽。

  建它个中国最大的“菜园子”

  寿光县城西南,曾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小蔬菜市场。不幸的是,这个“小不点儿”,后因修路被挤掉。在时任县委副书记王伯祥的支持下,1984年8月,一个占地2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在九巷村建成,当年成交蔬菜1.5亿公斤,交易额5500多万元。

  1986年7月的一天,九巷蔬菜市场人山人海,车辆满满当当,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怨声一片:20亩地的小小市场,怎么盛得了一万人啊。

  望着脸上写满无奈的卖主买主们,一股豪气在王伯祥胸中升腾:九巷啊,我们要把你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蔬菜市场,用你撬动寿光。

  在王伯祥带领下,全县近万名干部职工齐上阵,硬化地面,铺设管道,搭建交易大棚,招收记账员、服务员、经纪人……扩建后的九巷蔬菜市场占地150亩,终日车水马龙。1987年,实现蔬菜销售2.5亿公斤,交易额1.5亿元。1991年,这个市场再扩至600亩。

  市场发达了,与外界的沟通又成了问题。那时候,一个村顶多有一部“摇把子”电话,往外县、外市、外省打长途,一个电话要等半天、一天、甚至几天。马店乡几个青年在北京、上海见过一种不用摇的电话,按数字转上几圈就能拨通。

  有这样的电话,寿光将如虎添翼!几个人找到了王伯祥。

  那个年代,程控电话定量供应,属于有钱买不到的“烧饼”。这年全省共有5套交换机指标,寿光打上去的报告排第六。

  怎么办?寿光不能等啊!

  王伯祥一次次跑省城,一次次提申请,指标最终拿到,第一部程控电话就安在九巷……

  习惯超前思维的王伯祥,很快开始了新的思考:怎样让寿光既没有卖不出去的菜,也没有买不到的菜,让全国帮寿光发展蔬菜生产呢?

  国营商业、蔬菜销售协调委员会、运销联合体、县境外的客户……王伯祥叫上办公室副主任、“小秀才”武恒祥,一起到孙集镇验证自己的思路。路上,“小秀才”补充一条:搞蔬菜保鲜加工。

  “那,咱就在这五条渠道上做文章。”

  “就叫"五渠通天下"!”两人相视大笑。

  两天后,“五渠通天下,四海集一市”的对联挂上了九巷市场入口处的牌坊。

  为确保蔬菜流通,王伯祥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三个百分之七十”的号召:每个部门、每个单位,要拿出百分之七十的人力、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每个人拿出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参与蔬菜大流通。王伯祥亲自召开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部门主要责任人会议。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大家利用各种关系,先后与20多个省区市200多个大中城市的850多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一年内,全县涌现个体户、联合体10万多个。

  王伯祥率先垂范,带领商业、供销人员多次进京,与北京市8个区的蔬菜公司和5个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北京和寿光之间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寿光菜无障碍进京。

  “晚上在寿光的菜园子,早上进北京人的菜篮子,中午上北京人的菜盘子。”熟悉这行的人,都知道这句顺口溜儿。

  一个四通八达的蔬菜购销网络初步形成。东北的土豆,甘肃的洋葱,江浙的莲藕,江南的黄瓜、辣椒,苍山的蒜薹,安丘的生姜……寿光人可以把菜卖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人也以到寿光来卖菜。

  寿光,真个成了中国最大的“菜园子”“菜篮子”。

  寿光人幽默地说,本想当个北方老大,一不小心,成了全国第一。

  1990年初,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寿光考察后,对王伯祥说:“希望你们把这项技术向全国推广,解决全国冬季吃菜的难题。”

  有人担心,一旦把技术传出去,寿光的大棚菜就会成为没人要的白菜帮子、玉米叶子。寿光人好不容易鼓起来的腰包,很快就会瘪下去。

  王伯祥心中猛醒:思想狭隘,意识守旧,才真的可怕,是寿光最大的敌人。

  “这几年,咱们得出的一个经验是:菜多市场大,市大通天下。如果不把大棚菜扩大到全国各地,不把市场扩大成买全国、卖全国的集散地,才真的要丢掉钱袋子,就算保住了,也不过是个小袋袋。”王伯祥苦口婆心。

  为统一认识,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凡来取经的,全面参观,认真传授;应邀讲课的,讲深讲透,有问必答;技术员要多少派多少,并且派最好的去。

  点燃寿光的火种,以燎原之势燃向全国。

  如今,寿光县每年都有3000多名技术员,活跃在全国26个省区市的田间地头。全国各地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累计达90万人次,最多的一天高达3000多人。

  新华社济南12月14日电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