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常利,辽中县四方台村人。从军五年,上百次参加重大外交活动的受阅仪式。2008年以来接连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博鳌论坛,以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中,担任三军仪仗队的护旗手。无数感人场面的背后,是他五年来付出的汗水与艰辛。他被誉为“国字号帅哥”。
如果身边有令你感动的人和事,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5040033066
小马是咱沈阳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名年轻护旗手眼含热泪的特写镜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无不为他的激情、帅气所感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这名英俊的护旗手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首都街头、网络视频,他的照片成了军人气质的象征。这位感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国字号帅哥”,是咱沈阳人马常利!
今年22岁的马常利,2004年冬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一名现役队员。平时担任海军护旗手,2009年大阅兵中荣任空军护旗手。12月13日,脱下戎装退伍回到家乡的马常利,向记者动情地讲述了他五年中经历的令人感动的故事。
减掉25公斤 练成帅小伙
188厘米的身高,80公斤的标准体重,瓜子脸,双眼皮。人们几乎无法相信,眼前这个帅小伙,曾经是一个“胖墩儿”。
刚入伍不久,马常利就凭标准的身高和长相,从众多仪仗队员中脱颖而出。“刚入伍时,他白胖白胖的,跟现在的结实劲儿一点不一样。”据母亲和姐姐介绍,马常利一入伍就被三军仪仗队相中了,从那时候起,举马扎、踢正步,每天至少进行10小时的基本功训练,晚上睡觉不能铺厚褥子。一年下来,他的体重从原来的100多公斤降到八十几公斤,足足瘦了25公斤。
由于职业特殊,任务重要,当兵五年,马常利中间只回过一次家。剩余时间都是在训练。父亲马万元虽然也当过兵,但当他与妻子到北京看了儿子训练的艰苦场面,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一次儿子四五个月没往家打电话,马万元竟一股火得了脑出血。说起儿子受的苦,自己操的心,马万元说:“值!”
苦练两个月 九步见真功
虽然马常利当兵不久就被选为仪仗队的护旗手,但真正让人们认识他,还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的。
说起担当奥运会护旗手,马常利至今记忆犹新:“我是奥运会开幕式上八个护旗手中的一个,处在最后排右面的位置。当我们八个人抬着国旗走在场上时,鸟巢里十几万人注视着我们,闪光灯不停地闪着,当时觉得特别光荣,特别自豪。那场景,那气氛,不由你不激动。”
然而,这自豪背后付出的艰辛,只有马常利心里最清楚。“国旗本身虽然很轻,可是一旦刮风,旗的受力就会增大。而我们需要把旗撑起来,伸展开,这就需要很大的力量,必须做充分的准备。”马常利告诉记者,抬旗比走正步困难多了,而且一手举起、一手打直臂走路非常别扭,五分钟就已经觉得很难受。为了强化适应训练,开始时他和战友们每人举一个七斤重的小马扎,每次最少得举二十分钟。为了练习抬旗动作的协调,他和战友经常拿一根杆,杆上挂着沙袋等重物,然后四个人一起举着杆练习走正步,每天要绕着操场至少走上20圈。
就这样,马常利和战友按照147步的标准,练习了两个多月,最后上场时,八名护旗手抬着国旗只走了九步。然而这九步中的艰辛,常人永远也无法体会。
128个正步 汗水淌了一吨
2009年3月,马常利作为三军仪仗队的空军护旗手,正式进驻阅兵村。此时,他虽然已经是有五年军龄的“年轻的老仪仗兵”,但训练不但必不可少,而且在训练中他练习得最苦,表现得也最为坚强。
按照规定,阅兵式上,马常利和军旗组的战友要用128个正步通过96米的距离。为了走好这128步,他们每天要坚持训练十几个小时。为了训练适应力,他要在正午的烈日下连续站上两个多小时。面对记者采访,马常利算了这样一笔账:按湿透一件衣服需要一斤水,湿透一条裤子需要一斤半水计算,自己在阅兵村里淌的汗水,至少有一吨重,可以装满一个普通的单人浴盆。训练期间,脚上的马靴先后补了四次,换了三双。
阅兵现场天气变化莫测,即使飘扬的军旗遮住了眼睛,作为护旗手也要姿势不变,步履不乱。因此,马常利经常闭着眼睛练正步,凭着感觉向前走。他说:“我们走正步,是带着一种自信、自豪的感情在里面。对于三军仪仗队来说,正步,不仅仅是正步,更是一种感情的表达。”
本报主任记者 吕良德/文 王晓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