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武装直升机试飞第一人 记特级试飞员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大队长宋义
来源:
法制日报
2009年12月16日07:00
和飞行员相比,试飞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职业。宋义把自己的这份履历写得很漂亮:1983年,年仅23岁的宋义就被破格提拔为直升机机长和四种气象飞行教员,成为当时空军最年轻的机长。1991年,宋义调入陆军航空兵直升机飞行员训练团,先后任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团参谋长、副团长。
2000年9月,军委、总部决定成立陆航试飞大队,宋义被任命为首任试飞大队大队长,专门担负直升机各项科研试飞和定型试飞任务。
作为一名试飞员,这位特级试飞员、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大队长,9年里创造了直升机领域的多项“第一”:我军武装直升机试飞第一人、我国驾驶直升机飞出世界最难特技———“筋斗横滚”动作第一人、我军直升机特技飞行动作被编入世界教学录像片第一人……
飞出新机型的极限性能是试飞工作的基本职责。极限飞行不同于常规飞行,随时可能面对直升机故障。按照宋义的话说,飞出故障就是贡献,虽然试飞员可能面对生死考验,但却能为直升机的设计定型提供准确依据。
一位资深设计师曾经对宋义说:“我们这些搞直升机的,可能一个人甚至一群人一辈子就搞一个型号,如果某些性能飞不出来,这个型号就有可能夭折。”每当想起这句话,作为陆航第一代试飞员,宋义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2006年11月7日,宋义带领试飞员张雷执行某新型直升机试飞任务。直升机离开地面后,宋义正要做悬停检查时,直升机在空中突然出现了剧烈飘摆。
宋义试图控制住直升机姿态,但是直升机操纵起来非常困难,左右倾斜幅度逐渐增大,如果处置不及时,将导致机毁人亡。
宋义判断可能是自动驾驶仪极性接反,在直升机向左倾斜的过程中,他顺势向右压杆,等直升机姿态处于水平的一刹那,迅速把总距放到底,只见直升机从3米高的空中垂直落地,仅用了0.6秒时间,就将直升机平稳地降落在地面。
正是这0.6秒的生死时速,拯救了试飞员的生命,保住了直升机的安全。此时直升机尾梁断裂,导致尾桨打地,尾翼的碎片打得到处都是。
当宋义平静地走出机舱时,所有在场人员都惊呆了。因为按照经验,如果操纵杆出现机械故障,直升机就会倒栽地面,导致机毁人亡,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
“要不是宋义的惊天一搏,摔掉的将不仅是两名优秀的试飞员,新型直升机的研制也将滞后8至10年。”回想这一幕,该机型副总设计师吴承发至今仍心有余悸。
2007年1月,大兴安岭白雪皑皑,气温零下40摄氏度。宋义带领机组执行某型直升机高寒条件下的一类风险试飞任务。该课目要求直升机飞出设计性能1.1倍的超极限速度,而这种状态下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宋义在没有任何加温防护的驾驶舱内认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手脚冻得几乎麻木。当他驾机从1500米高度向下俯冲时,银色大地扑面而来,空气与直升机的摩擦声呼啸而至,噪声像铁皮撕裂般强烈刺耳。此刻,直升机开始出现左右飘摆和剧烈抖动,操纵已相当困难。
宋义屏住呼吸,紧握驾驶杆,操纵着几乎要失去控制的直升机。100公里/小时,200公里/小时,300公里/小时……当空速表显示时速达到某极限值时,他果断退出了俯冲动作。现场惊心动魄,这一速度创下了该机型高寒飞行的极限。
直升机平稳落地后,大家都以焦急的心情等待宋义跨出驾驶舱,但却久久没见他出来。原来,由于过度的压力、疲劳和寒冷,他已瘫坐在座椅上不能动弹。
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宋义一连飞出了该型机的六个第一:最大飞行表速、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
32年的军旅生涯,宋义一刻也没有停歇过。宋义的读书笔记已有200多万字,撰写的10余篇学术论文在《直升机》、《中国航空》等航空工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主持编写的适合我国直升机试飞特点的《飞行手册》、《驾驶手册》被广泛应用,多篇研究文章为总部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和战友们先后提出80多项建议被直升机设计部门和生产厂家采纳,为我国新型武装直升机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