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本科生论文登上《自然》高峰 创新精英露头角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16日14:44

  创新班学生有不少是“怪才”“偏才”

  12月7日,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其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了由两位在校本科大学生主要参与的学术论文《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震惊。论文阐述了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重大进展: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并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

  该研究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衔、华南理工大学主要参与。这一研究成果的并列第一作者罗锐邦和另一名署名作者金鑫,分别是华工在读大三和大四的本科生,同属华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

  “一个小小的创新班,短短数月就有学生在国际顶尖科研舞台上崭露头角,实在令人鼓舞。”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杨国华表示。

  大学生“扬言”

  一年三篇国际水平论文

  《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在全球率先通过新全基因组组装方法对多个人类个体基因组进行拼接,对人类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补充,以充分的分析指出了人类基因组中存在“有或无”型的基因变异,从而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即人类群体基因序列的总和。

  一名科学家毫不吝啬评价:“这是一篇激动人心、发人深思、严谨清晰的文章,除了对新序列的检出和分类,还通过使用相当有趣的独创的分析方法,使我们对这些新序列中所能展示的种群多样性和进化保守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然》、《科学》杂志是科学界的权威杂志,国内一直将能在该两种刊物上发表文章作为评价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而这一重大优秀成果的研究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最年轻的便是目前华工大三学生、20岁的罗锐邦。

  本科生论文登上国际著名科学期刊,对华工并非偶然事件。2008年,该校两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炎黄一号”基因组研究做出贡献,成为以封面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论文作者。今年8月,创新班的另一名本科生邵浩靖在《科学》(Science)杂志署名发表了名为《40个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的论文。

  而在今年4月底,11名创新班学生已郑重其事地递交了一份“请战书”:“争取半年至1年时间内,以华工为作者单位发表1-3篇《Nature》《Science》级别学术论文,其中至少一篇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创新班放手

  本科生担纲顶尖科研

  牵手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组建“基因组科学创新班”,是华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次大胆创新。创新班学生从相关学院、专业三年级全日制本科生中选拔。学生前五个学期在学校完成学业,后三个学期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完成学业。

  学校根据学生所属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和华大研究院的专业培养要求,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华大研究院选派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专家,以兼职形式进行创新班专业课程教学,并担任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创新班尝试改变以往的学生考核办法,推动学分互换,从而解决了最初颇为头痛的学生学籍管理问题。

  进入创新班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创造性很强,求知欲很强,对于喜欢的知识能够非常刻苦地钻研。金鑫、罗锐邦说,在实际科研中带着问题和兴趣查阅书籍自学,“在这种模式下不但能用比在学校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掌握所需的基础知识,而且能更多地接触前沿领域,增长更多的一线实战经验,从而更快地成长。”

  华大研究院的团队运营风格是“英雄不论出处”,就算是低年级本科生,只要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就能直接参与重大科研计划。短短一个多月内,创新班中已经有数人全面参与到“国际千人基因组”“人全基因组甲基化”“中国丹麦糖尿病研究”等数个重大科研项目中,进入了核心科研团队。“学术无起点”

  创新培养激发创新热情

  “科研从低年级抓起,以最新的理念、最开放的资源,给予本科生直面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华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小宁介绍,从2006年开始,他们学院就打破了以往一贯的结果培养模式,强调“学术无起点”,注重本科生的过程培养。他们鼓励低年级本科生前往国内拔尖机构进行科研实践,实习生可凭出色的实习表现和高水平的实习报告获得最高一万元的科研资助经费奖励。

  王小宁认为,目前大学本科生教育对“基础”过于强调,而“基础”概念本身也很模糊,导致学生科班训练薄弱,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他以“赤脚医生念大学”的比喻表明,低年级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多,但正好就可以从感性认识开始,通过实践来了解学科里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早日走进顶尖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实际上是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华工校长李元元介绍,华工近年建立的各类科学创新班,横跨生物、化学、数理、计算机、软件等十几个学科门类,规模近300人。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立项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创新班与普通学生最大的不同在于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设置上的差异。学校通过为创新班学生配备导师,引领学生尽早迈入学术殿堂,学生可以通过在导师项目中的表现获得学分和成绩。

  个性化的教育使得常人眼里的“坏孩子”在华工摇身一变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偏才”、“怪才”。跨专业、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使得这批创新班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起同年级学生明显高出一筹。

  -链接

  华工创新精英

  好多“娃娃兵”

  华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06级博士生陆龙生,从本科开始至今已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6项,其中6项已授权。

  华工材料学博士生胡大为,大二起就像研究生一样进入了导师的实验,迅速成为课题最核心的人物。他本科、硕士阶段两度“跳级”,各提前一年获得学位,23岁即升读博士,现已拥有7项专利,发表30多篇论文,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在2009年“挑战杯”大学生校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上,华工工商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的董晓燃团队以《金融海啸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28个省区市的调查分析》作品获得特等奖。

  在2008年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三位华工学子创作的“基于视觉跟踪技术的残疾人辅助系统”,让肢残人士通过眼珠的移动来轻松地操纵电脑,实现打字、浏览网页等功能,一举捧得了最高奖英特尔杯。

  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四位华南理工学生先后以傲人的科技发明成果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业内公认的学生界“院士奖”……(记者夏杨通讯员 刘慧婵 陈臣)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陈天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