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铸丰碑
来源:
解放军报
2009年12月16日21:12
1949年,王震率领大军挺进新疆。60年来,一代代官兵牢记毛主席“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教导,在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的伟大进程中,与各族儿女鱼水相依、并肩战斗、共创伟业,谱写了军民共戍边疆、共促和谐、共谋发展的壮丽篇章。
经济发展奠基石
解放初期,新疆生产不了一根钉、一寸铁,工业几乎一片空白。上世纪50年代初,11万官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在广阔无际的荒原上创建了20多个垦区,39个大型军垦农场;修建了遍布全疆的八大水利灌溉渠和一批大中型水库;兴建了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等19个大型现代化工矿企业;完成了兰新铁路、南疆铁路、独山子库尔勒公路、天山公路、中巴友谊公路和新藏公路修筑任务,奠定了新疆现代工农业基础。在这些建设中,广大官兵节衣缩食,艰苦创业,不少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仅在修筑562公里长的独库公路中,就有1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1954年10月,为支援地方建设,十万大军脱下军装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0多年来,这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为边防巩固、社会稳定和开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驻疆部队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充分发挥部队人力集中、突击力强、敢打硬仗的优势,先后参加了兰新铁路复线、塔北油田、兰乌和南北疆通信光缆工程、独山子乙烯工程、和田乌鲁瓦提水利工程、南疆卡群电站及10多个开放口岸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促进了新疆工农业全面发展。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10名汉族官兵在疏勒县巴仁乡十六村党支部书记乌斯曼的指导下,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为维吾尔族老大娘哈力其汗出殡送葬……
葬礼背后,是一段异族“母子情”的感人故事。
哈力其汗是十六村的一位孤寡老人。从1983年开始,炮兵团四连官兵就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哈力其汗老人的重担。寒来暑往,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饱含爱心的“接力棒”,从未丢失。
1993年冬天,70高龄的哈力其汗老大娘不幸因车祸双腿致残,卧床不起。从那时起,四连官兵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悉心照料。他们坚持每天为老人按摩、捶腿,帮助老人梳头、剪指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战士们一手料理。一次,老人患痢疾,陈仕银等几名战士一进家门,就给她喂药、擦洗、收拾房子。
后来,老人立下遗嘱:“我死后,请解放军"巴郎"(儿子)料理后事。”
这只是驻疆官兵爱民的一个普通故事。官兵们深深懂得: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与少数民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多为群众分忧解难办好事,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一片真情。
早在部队进疆途中,王震将军就亲自制定民族团结守则。那时,广大官兵宁愿夜宿郊外,也不进清真寺,以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60年来,部队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和重大节日,经常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各族人民”、“三维护、两反对”等教育,夯实了官兵维护团结的思想基础。驻守在北疆阿拉套山深处的卡昝河边防连,为解决方圆300多平方公里各族牧民生活难题,办商店、建小学、开诊所,服务牧民,几十年如一日,和各族牧民亲如一家。
抢险救灾显身手
新疆是个灾害多发的地方。而无论雪灾、震灾,还是洪灾,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解放军的身影。数据为证:改革开放以来,仅新疆军区部队就参加抢险救灾上千次,救出遇险群众58万人,抢救国家物资和各族群众财产价值数十亿元;为灾区捐款1亿3千多万元,捐衣物85万件。
1996年7月,新疆10个地(州)286个乡(镇)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疆内三条铁路和公路主干线全部中断。危难关头,新疆军区迅速组织3万余名官兵、1500多台车辆、4个直升机组,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4名官兵在此役中献出了宝贵生命。
2007年5月,连降暴雨,沙湾县金沟河河水猛涨,两处河堤决口,312国道、北疆铁路沙湾段危在旦夕,亚欧光缆、石油输送管线安全告急。灾情就是命令!800余名官兵迅速出动,连续奔袭40多公里,与冰冷刺骨的洪魔决战了10多个小时,终于堵住了决口。2007年,6名俄罗斯游客在和田地区失踪,和田军分区紧急出动1100名官兵,深入山谷完成了拉网式搜救任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新疆军区迅速派出由7架直升机和50人组成的医疗分队,赴甘肃甘南抢险救灾,转运人员123人,运送救灾物资64吨。
关注民生解难题
驻疆部队历来十分关注百姓的民生难题。
有个情景至今令人难忘。第12医院原军医张毓华不幸病逝后,驻地各族群众十分悲痛。开追悼会那天,3000多名各族群众自发为他送葬,3个村庄按照维吾尔族悼念亲人的习惯——男人40天不刮胡子,女人40天不梳头。
是什么让群众如此爱戴解放军呢?下述小事也许能揭开谜底——
四个口袋的衣服变成了两个口袋。解放初期,新疆生产力落后,连一些日常用品都要从内地引进。王震将军号召大家勤俭节约,支援新疆建设:一年发两套军装改发一套,两件衬衣减为一件,四个口袋的衣服变成了两个口袋。有个面粉厂,是全体官兵每人捐一顶棉帽搞起来的。广大官兵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省下来的经费、粮食及物资,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马背小学”让牧民孩子上学不再难。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军区部队积极支援“希望工程”,帮助发展边疆教育事业,采取捐资新建学校、改建扩建校舍、捐赠教学设备等方式,先后捐助资金1000多万元、教学设备l4万余件,援建“希望小学”124所,开办“牧区小学”、“帐篷小学”、“马背小学”和“文化夜校”等300多所。
2006年以来,新疆军区部队与20所地方医院结对挂钩,赠送医疗器材价值达460余万元,培训医护人员6800多名,为驻地和帮扶村6300多名群众建立医疗健康档案;组织1200个医疗小分队,深入农牧区义务巡诊5900多次,诊治群众12000余名,免费发放价值328万元的药品。各边防军分区定期组织边防连队军医深入边境地区放牧点巡诊,有效解决了边远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各师团卫生队还结合对口帮扶贫困村活动,为群众开通了医疗热线,定期进行免费体检和义务巡诊,把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中。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