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后一次城管开放日市民现场体验垃圾分类
本报讯(记者赖伟行通讯员穗城管)昨日上午,今年最后一次城管开放日活动在越秀区东湖街五羊南广场举行,应邀前来的市民和高校学生在市城管办和东湖街街道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东山实验小学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情况以及五羊南社区居民楼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并了解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情况。
全市最早推广分类
本次活动主题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环保生活你我共创”。据介绍,作为广州最早推广垃圾分类的街道,东湖街垃圾分类的试点计划扩大到整个街道的所有家庭。“我们2个月后将建起大概两到三层楼高,20~30平方米大小的大型快速堆肥设备,直接处理街道、家庭和菜市场产生的食品垃圾,和树叶一起发酵处理后变为肥料用于绿化施肥。”负责这一项目分类的公司负责人杨静山透露,与国外不同,广州人多地少,污水管相对较窄,而且食品垃圾中骨头很大,在每家每户推广厨房垃圾粉碎机一定会合适。根据目前的预计,垃圾分类铺开后,家庭垃圾可减排30%~40%,街道内菜市场产生的垃圾可减排60%~70%,垃圾产生量可以由现130吨/日下降为90吨/日。至于街道内超过200家餐饮店的餐厨垃圾如何处理,下一步将再研究具体有针对性的方案。
东湖街党工委书记冼丽冰则表示,街道内的东山实验小学通过垃圾回收再利用,已经实现一个月垃圾不出校门。下一步,街道内的8所中小学校将推广这种模式。
东湖经验
关键在于居民获利
东湖街党工委书记冼丽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5月份以来,五羊南社区和明月社区的居民开始实行家庭垃圾分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多年以前在别的街道也尝试过推广垃圾分类,不过由于居民不能直接获利,所以效果不理想。”冼丽冰说,垃圾分类成功的前提是居民的参与度,而要扩大参与度的关键就是要首先让市民获利。据记者了解,东湖街党工委、办事处自去年5月起,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街道组织、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垃圾分类工程,在全市首创家庭垃圾分类收集活动,使“绿色环保、便民服务、再就业推动”三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到社区。试点一年来,已有5个社区、7000多户家庭参与了垃圾分类工作,解决就业岗位37个、每天回收再利用资源3吨,为社区居民增加月收入2.74万元。
家庭垃圾分类
将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分类袋中,以达到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离。大大减少了填埋焚烧垃圾处理量,还能使可回收垃圾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积分可换大米
据东湖街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家庭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他们发放了“爱心环保卡”,工作人员定时上门回收再生资源废品时,将可利用的废品折合成现金或爱心积分卡上的积分,居民可凭积分到位于五羊新城“8”字粮油超市兑换大米、食油、牙膏等家庭日用品。这样就充分调动了辖区单位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社区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