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莲花别样红——澳门回归十年经济发展综述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年12月17日08:21
盛世莲花别样红
——澳门回归十年经济发展综述
澳门回归十年,最是沧海桑田。
——通过人工填海,土地面积从回归前的21.45平方公里,增至29.6平方公里;
——地标建筑年年增新,熠熠生辉的金莲花,俯瞰濠江的旅游塔,长虹卧波的西湾大桥,临海而立的科学馆……
更令人惊喜的是,十年来,澳门的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成长,2008年达到1718.7亿澳门元,是1999年的3倍;人均GDP3.9万美元,跃居亚洲第二,是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两次金融危机
见证成长传奇
十年弹指一挥间。1999年、2009年两个时间点,澳门都承受着金融危机的余波。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但内外交煎的澳门,民生凋敝,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失业率高达6.4%。
2009年,一场更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危机犹在肆虐,“一国两制”下的澳门却已回暖——11月底,澳门特区政府公布统计数字,在上半年负增长之后,GDP第三季度转负为正,实际增幅达8.2%;8至10月,失业率降至3.5%。
同样的急风骤雨,见证了澳门的十年成长。
首先,政府家底厚了。1999年,第一届澳门特区政府从澳葡当局手中,连土地储备金在内,仅接收120多亿澳门元(下同);十年之后,今年11月18日,行政长官何厚铧在立法会透露喜讯:2009年度财政滚存可望超过100亿元。至年底,特区政府的财政滚存加上储备基金的总和,累积将约达1000亿元。
“澳门是低税制,”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任杨允中说,“回归前,两大最主要税种,利得税(即所得税)、营业税最高上限为15%,回归后降到12%;纳税上限也由9.5万上调为12万元。”十年来,特区政府坚持审慎的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公共财政因此年年保持盈余。
其次,居民家底厚了。澳门居民存款稳步增加,1999年与2008年相比,人均月工资收入中位数,从4920元上升到8500元;居民存款由843亿元上升到1854亿元,按照50万人口计算,人均存款增加20万元。
去年5月,澳门实施了“现金分享计划”;今年5月,第二轮现金分享再次开启。去年政府发给澳门永久性居民每人5000元,今年增到6000元;非永久居民去年3000元,今年3600元。一方面,为对抗金融危机;另一方面,55万城市居民雨露均沾,共享发展成果。
“不要小看这6000元,4口之家一次拿到2万多元,可以添电器、买衣服。”澳门居民曾德衡说,“现在学生读书不花钱,电费每月200元以内也不需交,生活压力比较小。”
回归后,澳门的免费教育从12年延长到15年,即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都不收费。“过去5年,特区政府拨给澳门大学的经费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现在每年每个学生政府补助96000元。”澳门大学校长赵伟介绍。
国家全力支持
澳门如虎添翼
澳门立法会主席刘焯华把澳门十年的发展,归功于“中央对澳门的全力支持;澳门各界同胞本着主人翁态度积极参与特区建设”。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激发了澳门人当家作主的热情;与此同时,国家的全力支持令 澳门如虎添翼。
2003年4月,亚洲暴发SARS疫情,澳门旅游业陷入低迷。7月,中央政府即宣布,开放内地部分省市居民赴港澳“个人游”。这项如今已扩及49个城市的政策,立竿见影,实施当年,内地游客便同比增长35%。此后,澳门入境游客总数逐年增加,由2002年的1153万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2290万人次;其中内地游客从424万人次,增至1160万人次。
“个人游,对澳门游客数量增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澳门旅游局局长安栋梁指出,“今年我们受到金融海啸影响,但游客人数已在逐步恢复中。澳门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抗风险的能力加强了。”
2003年10月17日,内地又与澳门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此后6年又分别签署了6个补充协议。2008年,澳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旅游业大幅下滑,投资和出口下降,失业人口增加……为帮助澳门抵御风险,中央政府又公布六方面九措施。
九项措施背后有这样一段秘密:“去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一方面,讨论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问题;另一方面,大会专门为怎么帮助香港、澳门应对金融危机开了小会。此外,在广州、深圳还分别召开会议,听取特区政府的汇报和建议,研究具体应对措施……”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主任白志健介绍。
微型经济体最大的顾虑,莫过于孤立于区域经济之外。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将澳门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纲要,支持澳门“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2008年底、2009年8月,中央先后通过《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总体发展规划》,首次将澳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定位、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等,纳入了国家编制的区域战略规划——在中华经济圈中,为澳门锁定一席。
不仅如此,内地经济的蒸蒸日上,也令澳门深受其益。11月30日,澳门一家公司获得某日本食品企业总代理权。日企负责人毫不讳言,选择澳门市场,就是为了建立品牌,方便日后进军中国内地。与巴西、葡萄牙等商家合作,到内地投资的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马有礼坦承:“海外投资者与我们合作,是希望以澳门为平台,开拓内地市场。”
“澳门回归十年,是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提升的十年。我们百分百得益于改革开放。”担任特首十年,何厚铧体会良多。
打破一业独大
推动多元发展
作为世界四大赌城之一,澳门不能不提博彩,但在澳门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博彩业,却是个难言的话题。
一方面,2002年,澳门特区政府做出适度开放博彩业经营权的决定,使博彩业几年间呈井喷式发展。2007年,博彩业毛收入一度高达每月100亿元,几乎占据GDP的70%;博彩税也由1999年的4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18.8亿元。新的博彩企业修建了多家大型娱乐城、展场,带动了澳门建筑、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即使不论博彩业的社会成本,博彩业一枝独秀,整个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让微型经济体的澳门蕴藏极大风险。
特区政府没有停足于GDP的亮丽数字,除了适当调控博彩业发展规模外,2006年便开始将经济重心转向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致力打造综合旅游休闲中心和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澳门经济局局长苏添平介绍,前者,考虑为旅游服务增加新元素,如开拓包括会展、物流、环保等新兴行业;后者,希望通过与周边地区合作,推动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此外,政府也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备选方向。
转型早已悄悄酝酿。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和发展,澳门会展业方兴未艾,现有会展场馆约14万平方米,被国际展览业协会评为2008年增长最快的三大地区之一。2008年,澳门共举办110个较大规模的会议和展览活动,其中展览41项,同比增长40%;展览总面积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
十年来,澳门与粤港联系日益紧密。粤澳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于2003年启动,现在正就横琴岛开发、跨境重大基础设施交通、口岸、环保、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项目建设,积极合作。
拱北海关便利通关,莲花大桥开通,让珠澳两地同城化水到渠成。12月15日在珠海奠基的港珠澳大桥,将澳门与香港、珠海从空间上紧密连接在一起。伴随着它的规划和动工,一个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组成的“大珠三角”的概念呼之欲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对媒体表示,“大珠三角”仅次于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区域整合,为澳门适度多元化发展,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澳门古称“莲岛”。回归十年,这片莲花宝地沐风而发,一茎清香映日红。(记者 孙立极 傅旭 吴亚明)
映日荷花别样红——澳门回归十周年·政治篇
1999年12月20日零点,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澳门的夜空高高飘扬的那一刻,离散400多年的游子——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跨入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详细
特区10年成就不是神话——访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
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日近,已任两届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何厚铧也将“功成身退”。与回归时相比,54岁的何厚铧依然短发密实,但却已露斑白,这是10年回归激情岁月留给他容颜深刻的记忆。他感觉十分幸运,很满足地告诉新华社记者:“能为澳门、为国家做许多事情,最大的代价就是头发白了一点,算不了什么。”详细
澳门回归十周年:澳珠口岸看今昔 未来让人期待
明年年初,澳门关闸口岸第二期扩建工程将顺利完工。这座连同拱北口岸连接澳门与珠海的枢纽,将拥有50万人次的设计客流量来应对如潮的出入境人群。详细
澳门回归十周年:澳门公务员话说十年本地化
“历史包袱很沉重,特别是整个官员的本地化,在过渡期基本没有启动。”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澳门公务员曾经面临的本地化困境。详细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