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名聋哑人被拐到长沙,警方一举解救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4名未成年人 都被不法分子控制干着偷窃等违法事情
12月17日,长沙市公安局城管分局内,一个被解救出来的聋哑人蒙着半张脸,想伸手遮挡记者的镜头。
12月17日,长沙市曙光中路市公安局城管分局内,三个聋哑人用口罩遮住半张脸,警惕地从房门口往外张望。
“娜娜,爸爸可找到你了。”看着6个月前留下一条短信离家出走的女儿,从西安赶来的贺文献眼眶一下红了。长沙警方近日解救了13名被拐骗来长沙的聋哑人,通过4天寻找,联系到了其中11人的父母、亲属,12月17日,大部分被拐聋哑人踏上了回家的路。据悉,他们均被不法分子控制干些偷窃等违法事情。
1 女儿失踪,发来一条短信
贺文献,安徽省毫州市蕉城区双沟镇人,生有一对儿女,15岁的女儿娜娜从小聋哑。比起10岁的弟弟,娜娜从小获得父母更多的关爱,从倾尽所能医治,到送入特殊学校学习,贺文献对女儿可谓花尽了心血。“娜娜平时很乖,成绩也不错,要不是受到拐骗,肯定不会离家。”
今年6月7日,娜娜正在家休暑假,学校一名要好的同学突然来访。“两人玩得很好。那孩子退学一年多了,有一些社会关系。”让贺文献没想到的是,当天女儿就失踪了,发来一条短信:爸爸,我去同学家玩两天。从此音讯全无。
2 意外喜讯:女儿长沙获救
“为了孩子,我请假到南京、徐州,到处寻找。每次一有线索,等我赶到时,人却又不见了。”贺文献说,女儿失踪以后,全家人都乱了套,父母发动亲友、同事、邻居50多人,在当地展开地毯式搜索。孩子的母亲更是每天以泪洗面,“要是过年时还找不到娜娜,她妈死的心都有了。”
16日,正在西安寻找女儿的贺文献意外地接到长沙警方的电话,原来,被拐骗到长沙的女儿已被民警解救。打电话回家报平安后,贺文献一刻也不敢耽搁,连夜赶到长沙,在女儿暂住地救助中心旁的一家招待所住下。“往后,再也不能让孩子离开我的视线了。”
走近他们
13人当中有4名未成年人,来自全国
12月17日上午9点,记者在长沙市公安局城管分局侦查大队见到了被解救的13名聋哑人,除4名未成年人,其他多在20至25岁左右,来自全国各地。与贺文献一样,几名聋哑人家属也提前赶到了分局,此时,还有不少家属正在赶来的路上。
从安徽蚌埠赶来的张师傅,没有找到儿子张康,显得十分失望。“王昆明和我儿子是同学,一起离家的,听说找到他了,我过来碰碰运气。”张师傅今年53岁了,由于长期操劳,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老一些。2008年6月,儿子张康留下一张纸条,便与同龄的王昆明一同离开家,纸条上写着:为了爸爸妈妈过上好生活,我出去打工赚大钱了。面对张师傅焦急的询问,王昆明一再摇头,不愿透露任何信息。张师傅感到很灰心。
延伸阅读
残疾人犯罪不担法律责任?
孩子成了被利用的工具 专家介绍,由于多数聋哑学生涉世未深,而且找工作心切,很容易被诈骗团伙的高薪承诺诱惑。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更注重技能教育,而心理教育方面较弱些,这也是聋哑学生频频出走的原因。 有证据显示,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聋哑人的心理特点,引诱他们组成偷盗等犯罪团伙,变成犯罪分子控制的“挣钱工具”,而且不停地拐骗聋哑儿童加入团伙。这些犯罪团伙“元老”会给新加入的年龄小的成员灌输“残疾人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观念,给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壮胆”。
不法徒是如何拐骗聋哑儿的
拐骗聋哑学生究竟有哪些手段?专家介绍,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通过聋哑同学、校友串联,以“找工作,多赚钱”为由哄骗。聋哑人接触社会不多,朋友少,对为数有限的同学、校友一般很信任。加上双方都是聋哑人,彼此间有共同语言,一旦对方以“找工作”为引诱,很容易被说动。
二是通过QQ、手机短信等工具,加聋哑学生为好友,先感情投资,骗取信任,再动员说服同学,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