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重庆七国宝春节亮相 包括西汉雁形尊东汉乌杨阙

来源:重庆晚报
2009年12月19日03:23
战国巴蜀鸟纹铜戈
战国巴蜀鸟纹铜戈

东汉乌杨阙
东汉乌杨阙

战国巴蜀鸟纹铜戈
战国巴蜀鸟纹铜戈

  西汉雁形尊、东汉乌杨阙、明玉珍墓出土龙袍……

  重庆七大国宝春节亮相央视

  本报讯 昨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摄制组一行六人走进三峡博物馆,将镜头对准镇馆之宝乌杨阙。国内文物类最权威新闻栏目《国宝档案》首次走进重庆,将拍摄制作约7期节目,全球播放。

  《国宝档案》是CCTV-4黄金档日播栏目,在介绍国宝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同时,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经历,表现中华国宝不朽价值与魅力。入选该栏目的,必须为国家一级文物。

  本次《国宝档案》走进重庆,三峡博物馆共向摄制组推荐了11组宝贝。经过专家甄选,最后确定西汉雁形尊、战国巴蜀鸟纹铜戈和巴国青铜器一组、东汉乌杨阙、元末大夏皇帝明玉珍墓出土金碗、龙袍、丝绸等一组,明代秦良玉关防印、蟒袍、龙凤衫、甲胄、皮盔、象牙笏、朴刀一组,清代宫廷画家钱维城《九秋图卷》、清代罗聘等《合作砚山图卷》。

  《国宝档案》策划总监翁艺介绍,重庆是巴文化之都,历史源远流长,除首批7组宝贝外,央视还将推出二期、三期摄制,合川钓鱼城、忠县石宝寨等都将予以关注。第一期节目预计在春节前后陆续推出。

  七组国宝简介

  东汉乌杨阙

  乌杨阙高5.4米,依次由脊饰、阙顶盖、上枋子层、扁石层、下枋子层、主阙体、阙基七部分构成。发现于忠县乌杨镇,2001年发掘出土,是我国目前幸存30余处汉阙中,唯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并发现了相关的阙址、神道、墓葬的阙。乌杨汉阙的发现,是因当地一名煤炭搬运工王洪祥在1998年8月挖草药时偶然发现。

  西汉雁形尊

  2003年巫山县公安局从文物贩子手中缴获的文物。该尊高39厘米,长45厘米,呈卧状,颈较长,满身饰阴刻羽纹,背部及尾部各有一小环。2005年,巫山县文管所移交三峡博物馆。作为殉葬的冥器,展现了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代表着财富和尊严。这尊雁形尊1997年6月出土于巫山,原系盗掘文物。

  战国巴蜀鸟纹铜戈

  1951年卫聚贤(卫大法师)捐献给西南博物院。卫聚贤是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巴蜀文化”名词的最早提出者。关于这个鸟纹铜戈,应该是抗战时期流寓重庆的卫聚贤搜集所得。巴蜀青铜器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巴蜀兵器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出土数量比例大,而在巴蜀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钱维城《九秋图卷》

  钱维城是乾隆10年状元,领袖内廷画苑。《九秋图》画的是秋天九种花卉。乾隆26年,画家曾陪同乾隆皇帝打猎,画了《七秋图》呈进。之后皇帝又去打猎,但没邀请画家陪同,画家于是又画了《九秋图》呈进。乾隆皇帝于1768年为此卷题诗,并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等印。1954年,一位徐姓先生将此卷出售给西南博物院(今三峡博物馆)。

  明秦良玉用品

  本组国宝包括关防印、蟒袍、龙凤衫、甲胄、皮盔、象牙笏、朴刀。秦良玉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有记载的女将军、军事家、民族英雄,因战功卓著,擢升至大明朝太子太保,四川招讨使。其遗物散见民间,后部分被博物馆搜集珍藏,极具巴蜀文化特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图所选凤纹即出自秦良玉御赐平金绣龙凤袍。

  明玉珍墓出土文物

  本组文物包括金碗、龙袍、丝绸等。1982年3月,重庆织布厂在江北城修房子。工人看到工地挖出的棺材里有大段完整易碎黄色绸子,不以为然,全部丢进渣场。过了两天,大家在棺材四周发现“玄宫之碑”,记载此为元末大夏皇帝明玉珍墓,绸子是龙袍,于是才把所有丝绸找回来。博物馆前后耗时半年才完成龙袍修复。

  清罗聘等《合作砚山图卷》

  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米芾《砚山铭》交相辉映,系姊妹篇。作者罗聘为扬州画派代表画家。该卷是诸多内容合装卷,主要有翁方纲小字隶书《宝晋斋砚山考》、罗聘之子罗允缵绘《宝晋斋砚山图》、砚山拓本、罗聘等绘《合作砚山图》。

  1949年,四川军阀王缵绪率部起义,将此卷捐献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后移交西南博物院。

  记者 丁香乐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