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 09哥本哈根峰会消息

气候大会谈争吵13天达成“画饼充饥”协议(图)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9年12月20日04:11
  本报讯(特派记者方利平吴倩哥本哈根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经过2年的谈判后,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任何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只在美国、中国、印度、南非等国之间达成了一个尚未能获得大会全面通过的协议。

  离开哥本哈根前,中国 美国 印度 巴西 南非 五国领导人达成初步声明

  截至当地时间昨日下午两时,尽管缔约方会议仍在进行,以完成未完成的程序,但是会议的大致结果似乎已经尘埃落定。

  为了避免会议以失败告终,本周五,在离开哥本哈根前,温家宝总理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玛以及巴西总统卢拉等4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了会谈,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

  联合国接受五国声明为“哥本哈根声明”,但尚未被所有国家接受

  “最后,我们签署一份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哥本哈根声明"中的一切可能不是像每个人所希望的那样,不过这个决定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当地时间昨日上午11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召开记者招待会,将这份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签订的不具约束力的多国协议作为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定位为“哥本哈根协议”。

  这份协议尚未被所有成员国采纳,但潘基文表示,目前各国一致同意对这份“哥本哈根协议”进行“记录”。该份协议中,将分别单列赞成和反对此声明的国家的名单;同时规定所有国家要在2010年1月底前向联合国递交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计划。

  一个独立的文本提出了将2010年底作为汇报启动的最后期限。但是,已经放弃了坚持达成一项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条约的计划。

  反应 “我们图瓦卢不能接受该草案”

  本报讯 (特派记者方利平吴倩哥本哈根报道)来自英国等欧洲国家与部分非洲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代表对上述协议表示欣慰。然而,也有来自小岛国与中南美洲的部分国家大呼很失望,这当中最失望的莫过于最快在50年内就会遭海水淹没的图瓦卢。

  “我们的未来不能用钱来买,”图瓦卢代表语气低沉、每一个字都说得非常缓。他的这句话一说完,立刻被其他代表团的掌声所打断。感受到获得支持,图瓦卢代表更有底气的说:“很遗憾地说,我们图瓦卢不能接受这份协议。”

  来自玻利维亚、古巴、苏丹等国家代表指,刚获得大会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过于偏袒发达国家利益,未明确温室气体具体减排量,不少代表都起用了激烈的措辞,一时间“吸血鬼”、“叛徒”、“非洲将成为火葬场”等字眼飘荡在会场上空,有些代表干脆直接责骂起大会主席来。

  评价 “距离完全失败只有一步之遥”

  本报讯 (特派记者方利平 吴倩哥本哈根报道) 对于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国际社会普遍不满。

  WWF全球气候行动负责人吉姆·卡斯坦恩表示,哥本哈根会议几乎是在老调重弹,经过2年的谈判,我们现在只得到了一个无力的协议,这离形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还相距甚远。哥本哈根会议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谈判“距离完全失败只有一步之遥”。

  墨西哥城气候会议可能提前至明年夏季举行

  卡斯坦恩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将政治意愿变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时间从现在挪到了明年的墨西哥。对于各国政府来说,现在注意力应该转移到对未来谈判的跟进上。“我们现在需要一个真正的协议,或者我们在半年之内去尽快形成一个”。

  越来越多的官员估计,全球领袖可能再推迟6个月才就全球暖化做出重大决定,可能会把墨西哥城气候会议提早至明年夏季举行。

  追问 三大难题留给了墨西哥会议

  本报讯 (特派记者方利平吴倩哥本哈根报道)由于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而只有一个连缔约方会议都未能通过的多国协议,会议之前便存在的以下几大分歧仍然悬而未决,有待明年的墨西哥第16次缔约方会议解决。

  可以说,会议凸显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利益冲突尖锐化,在僵持局面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悬而未决的焦点问题在各方博弈下无法得到终极回答。

  难题一: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

  确立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2年~2020年)的减排目标,原本是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要使命之一。之前外界寄望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应否把全球暖化限制在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2摄氏度,并承诺全球在2050年前较1990年减排50%~90%。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会议未能像《京都议定书》附件那样,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形式将每个国家的减排目标确定下来,而只是罗列了部分国家先前公布的承诺。可以预料如何达成具约束力协议,将是明年墨西哥会议的主要焦点之。

  让我们看看那些亮出了的承诺:对于2012年~2020年的减排目标,美国承诺到2012年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7%,欧盟的承诺仍然是2012年将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如果其他国家承担相当的承诺,可以将减排目标提高到30%,其他国家如日本等,减排承诺仍然是建立在目前无法接受的前提条件上。加拿大方面,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作出任何承诺。

  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建议,到2020年,发达国家至少要减排25%~40%,就目前发达国家所作的承诺而言,作为一个整体,离2020年减排25%的最低目标仍然有相当的距离。

  难题二:资金、技术支持问题

  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承诺,原本也是哥本哈根会议的议题之一,但是也没有达成预期成果。发达国家暂时只肯就未来三年每年的资金作出承诺,发展中国家则要求长期融资。

  目前,对于2012年前总共300亿美元的快速资金支持,美国和欧盟均作出了口头承诺;但是,对于2012年后的中期资金支持,仍然没有落实。在欧盟之后,美国方面也抛出了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

  根据IPCC的建议,要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内,就要求发达国家拿出GDP的0.5%~1%,相当于一年3000亿美元来支持发展中国家。

  按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有条件的口头承诺,这仍然远远不够,更不必说部分深受气候变化其害的岛国要求把气候暖化的上限定在更严格的1.5摄氏度。

  难题三:发展中国家参与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争论得很厉害而最终未能达成一致的第三个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透明度问题。

  为了促进会议的成功,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都作出了自己的减缓承诺。

  然而,发达国家在表示愿意掏钱的同时,又提出要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公开透明为附加条件,要求发展中国家接受国际“三可”作为前提,也就是所谓“排放认证”的问题,具体操作是让外国组织核实自家的排放量,即排放的“量度、报告与核实(MRV)”。

  由于发展中国家减排接受国际“三可”,相当于将自己的自主减排行动置于与发达国家为了偿还历史排放债务而应承担的减排义务同样的标准之下,并且会限制自身为了发展和脱贫而必须的排放空间,发展中国家难以接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还需双方进一步谈判和妥协。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表示,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减排行动,可接受“三可”;没有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情况下的自主减排行动,不接受“三可”。

  协议要点

  继续《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双轨制,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期目标设定为将工业化以来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将在2016年考虑重新审查是否有必要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内。

  发达国家承诺到2050年至少减排80%的中期目标,但是短期减排承诺将在以后再决定。

  点评:继续双轨制,控制气温升幅在2摄氏度以内,减排80%,听起来似乎不错,但至少在目前来看,却更像是“画饼充饥”。试想,发达国家至今都未能提出令人满意的短期减排目标,长期的减排目标岂不更像是空中楼阁?

  发达国家共同承诺将在2010年~2012年给发展中国家总共提供300亿美元的快速资金支持,以支持其减排和适应的能力建设。到2020年,发达国家支持通过多种力量共同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支持的目标。

  点评:从2010年到2012年300亿美元,也就是说3年300亿,每年100亿。这还是发达国家最初的承诺,没有任何进步。够用吗?用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的话说,“聊胜于无”。至于1000亿的承诺也不要太当真,至少也得等到每年100亿的承诺兑现之后再看看。

  受到支持的减排行动将受到国际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将在全国进行检测,并且按照公约缔约方会议将采取的指导准则每两年报告一次。

  点评:众所周知,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发达国家负有历史债务,其在减排问题上也有不同于发展中国家的义务。但从协议的这一点看,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接受资金和技术援助附加条件,要求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减排,而且要接受他们的监督。

  该协议没有法律约束力。

  点评:这就意味着,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接受不接受都不用担心会因此受到约束。
责任编辑:陈天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