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

来源:
沈阳日报
2009年12月20日08:16
美国经济学泰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12月13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辞世,享年94岁。这位享誉全球的学者最为人知的是其33岁时出版的一部经典教科书——《经济学》。该书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畅销不衰,至今仍是世界各国经济学人探求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通行要道”。
萨缪尔森自1940年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1970年,他因对经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经济学奖,他也是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作为一个自由派学者,萨缪尔森被认为是新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主张政府积极有为,曾在1970年的《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在传统的放任经济环境下,“繁荣总是昙花一现”,但对现代“复合经济”来说,财政和货币政策将肯定可以防止周期性衰退,并确保更多就业岗位。
对于世界,萨缪尔森的历史功绩在于经济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的贡献。他的开创式理论打破了他所处时代的思维模式,其分析方法成为大学本科课程的标准,为人类认识自我和探究世界提供了新的思想利器,影响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
但这位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的人也并非了无遗憾。过去的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宏观经济学这一学科受到巨大挑战。繁多的议题与疑问萦绕在萨缪尔森生命的最后一刻。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萨缪尔森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灵感源泉。经过几十年的“大稳健”,最近的“大衰退”对经济学理论再次形成巨震。在求解未来危机防范的高难方程当中,世界期待着新的智慧贡献。
LILUNRENWU
理论
人物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