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候鸟迁徙大扫描(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20日05:36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海南虎斑鳽。(CFP供图)

  

  海南虎斑鳽头部特写。(CFP供图)

  

  展翅欲飞的海南虎斑鳽。(资料图片)

  
万鸥翔集北戴河。

  
鱼鸥争食。(资料图片)

  
红尾伯劳。(资料图片)

  
棕三趾鹑。(资料图片)

  
  西部篇

  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学会”迁徙

  2007年11月20日,本报A6版《广东发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一文报道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顶山管理处发现海南虎斑鳽,一时引起轰动。在今年全国鸟类环志工作总结表彰会上,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昆明市鸟类协会理事长王紫江兴奋地告诉记者,云南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虎斑鳽的又一分布地,其在我国的分布版图又要扩大了。王紫江说,在2008年10月份一天的凌晨二三时,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300~2400米的山坡上,工作人员在为野生鸟上环志时,一只样子非常奇特的鸟意外地撞进科考人员事先准备好的大网中,只见这只鸟与鹤一样大,背部长着褐灰色羽毛,胸脯和颈部有白色花点,长长的脚干,尖尖的嘴,眼睛特别大,大得似乎与脸部不协调。

  “这就是海南虎斑鳽,太稀少了!”看到的第一眼,王紫江就兴奋起来。2006年在云南南涧县首次发现其身影;2007年在云南新平县又发现其倩影并上了环志;去年在镇沅县再次发现其踪影,这是三年内连续第三次发现其在云南的分布了,从而可以断定云南是海南虎斑鳽新的栖息地。

  更主要的是,云南发现海南虎斑鳽为揭开最神秘的鸟的生活习性提供了线索。王紫江说,原来发现海南虎斑鳽的地方如海南、浙江、广东等都是低海拔的地区,但是此次发现其是在高海拔地区,从而说明其分布的地理有新的特点。

  王紫江又说,根据以往的规律,迁徙中的候鸟重捕率为5%左右,目前全世界发现的记录在案的数量不到两位数,说明海南虎斑鳽在全球尚不足100只,濒危程度远甚于朱鹮。海南虎斑鳽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性濒危物种,其数量十分稀少、分布区极为狭窄,已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被列入《国际鸟盟红皮书亚洲受胁鸟类》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并被列为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

  这次发现海南虎斑鳽的地方是一个候鸟迁徙的场所,周围是林子,其中有低矮的草地。发现之时,天气比较异常,有大雾和雨,吹着西南风,专家由此推断海南虎斑鳽迁徙之时因气候而迷失了方向。

  由此,王紫江说,从以前的有关资料看,海南虎斑鳽是水禽,是留鸟,现在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它有可能成为候鸟。海南虎斑鳽为夜行性鸟类,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夜间活动和觅食,在繁殖期有时整夜捕食育雏,食物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云南山水丰富,河湖山林中的鱼蛙类资源为海南虎斑鳽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

  捕鱼高手鱼鸥

  不爱安定爱流浪

  在西部迁徙路线中,青海省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是不得不提的站点,青海湖孕育了丰富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的“高原生物基因库”,对于全球生物链的多样性至关重要。这里是全球鸟类从中、北亚到印度迁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是鸟类南北和东西迁徙的重要通道。调查显示,青海湖仅水鸟就有80余种,数量达四五十万只。

  “密密麻麻的小鸟在排队,黑压压地一片,慢慢地挪动,十分壮观。”每年5月,正是青海湖观鸟的“黄金季节”,在鸟岛,数以万计的候鸟栖息在岛屿上,其中包括斑头雁、棕头鸥,它们在此开始求偶、产卵、育幼。到了秋天,羽翼丰满的候鸟则分批次起飞,形成鸟阵,乘着西伯利亚寒流,向大西南铺天盖地而去,直达印度洋沿岸。

  不过并非所有的青海湖候鸟都会往南飞。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副研究员张国钢长期在青海湖进行候鸟鱼鸥的研究。去年,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鱼鸥迁徙时会发生方向感错乱的现象。张国钢介绍道,他在四只鱼鸥上安装了GPS,借助卫星记录迁徙的路线。

  令人意外的是,四只鱼鸥在动身出发之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方向错乱现象,有的会往东飞,有的会往西飞,学术上称为“游荡区”。其中最厉害的一只,方向错乱感持续了好几天,一直飞到新疆的喀纳斯湖附近才“迷途知返”。“也许它也想欣赏新疆的美景呢,竟然从青海湖冒着渐渐变冷的气候北飞。”张国钢说,不过四只鱼鸥最后是“殊途同归”,它们均会到达孟加拉国印度洋沿岸的孟加拉湾,在那里过冬,第二年再北上。

  鱼鸥迁徙出现游荡区的现象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这打破了人们关于候鸟迁徙每年所走的路线会相差无几的观念,是什么原因让鱼鸥游荡呢?是寻找食物?是寻求伴侣?还是环境变迁让动物无法定位?答案有待破解。

  鱼鸥迁徙的研究必须继续,中国鸟类协会教授张正旺告诉记者,鱼鸥是环境指示物种,如果水草、食物发生变化,鱼鸥可能远走他方。之前,内蒙古鄂尔多斯由于干旱,鱼鸥数量从4000只锐减到500只;陕北的榆林地区则由于人为因素,使得鱼鸥数量减少。

  此外,专家向记者介绍,鱼鸥外观独特,有橘红色嘴巴,嘴尖端稍弯,上下点缀黑斑。成鸟头戴“黑帽”,背呈灰白色,腹及翼下白色,白眼圈,黑尾黑翅。因声音似叫春野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猫子”。鱼鸥栖息于湖泊、大河及河流入湖口的河网地区,以鱼、甲壳类及蜥蜴为食。不过鱼鸥虽然是天生的捕鱼高手,却是好吃懒做的家伙,总想不劳而获,常常偷取邻居斑头雁的筑巢材料,甚至偷食雁卵,闹得“四邻不安”。

  西部迁徙路线

  的“高速公路”

  与“林间小道”

  候鸟西部迁徙路线:

  从西伯利亚起飞——到达贝加尔湖——经过外蒙古进入内蒙古的大草原和戈壁滩——休整之后飞往甘肃、青海、四川盆地——接着抵达云南、西藏——最后抵达孟加拉湾、印度洋沿岸越冬。

  在普通读者看来,每年秋天,空中从北往南飞的鸟类就是候鸟。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广东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邹发生告诉记者,候鸟一般是指有迁徙习性、随季节变化有规律地来往于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的鸟类,群体大,来去的时间、地点都很有规律,有固定的越冬场所、繁殖地和迁徙地点。候鸟总体分为冬候鸟和夏候鸟,人们常见的都是冬候鸟。我国鸟类有1300种左右,其中候鸟大约600多种,超过40%的候鸟种类在西部迁徙路线上已经被记录。云南则是候鸟西部迁徙路线的重要通道,王紫江从1961年起就在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系任教,被人称为“红嘴鸥之父”,他仅在云南就环志了253种候鸟,超过我国候鸟种类的40%。他发现,这些候鸟之中,249种候鸟是林灌候鸟,喜欢住在山体中的森林中,只有少数候鸟是涉禽类,生活在浅水、湿地等环境。这与中部迁徙路线多山峰少沼泽的地形地貌是分不开的。

  有趣的是,根据王紫江调查,候鸟在西部迁徙路线南飞的时候,还有走“高速公路”与“林间小道”的区别。从俄罗斯到外蒙古,再到内蒙古、甘肃、青海,候鸟多是“宽面迁徙”,走的范围相当大;进入云南,遇到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地形较狭小,“宽面迁徙”转换成“窄面迁徙”。继而分成两条路线:西线是候鸟进入云岭,沿着罗坪山、哀牢山顺着山脊的低洼处迁徙;东线则是从乌蒙山山脊向南走,最后汇集于高宁地区。

  红尾伯劳 节俭的“彪悍歌鸟”

  在中国,雀形目的鸟类众多,但是有一种鸟类却是另类。王紫江说,这就是红尾伯劳,其虽未有猛禽之名而有猛禽之实。王紫江调查发现,红尾伯劳怕冷,每到秋冬,云南温暖的气候吸引了大量的红尾伯劳,它们会几百只成群南迁,正是环志的好时节。不过要抓红尾伯劳并不容易。因为红尾伯劳十分凶猛、嘴钩曲且锐利,以肉为食,能吃比其自身小的、甚至差不多大的鸟类,也能把环志人员的手咬伤,因此,虽然红尾伯劳不与鹰、隼同列称为猛禽,却有猛禽彪悍的能力。

  其实,红尾伯劳十分漂亮,一般来说,其上体大部灰褐,下体棕白,均无杂斑。嘴黑色,尖端有钩;头侧有宽的黑色眼纹,尾羽棕红色。平时栖息于平原或山地的小树或灌木近顶的突出枝干上时,神态会显得凶猛,不时翘尾,举目张望四周,一见地上有猎物,即急飞直下抓捕,再返回所栖树枝上。

  不过,凶猛的红尾伯劳也有鹰、隼等猛禽不具备的温柔的一面,其叫声响亮,叫时仰首翘尾,激昂有力;鸣啭音调轻快柔和多变,非常动听,是著名歌鸟。在北方,还是“十三套百灵”的重要“叫口”之一。王紫江也告诉记者,红尾伯劳还有节俭食物的美德。调查发现,红尾伯劳喜欢将吃不完的昆虫等挂在树枝上风干储存,待到食物短缺之时享用,是懂得合理调配资源的好手。

  三趾鹑

  动物界的“火星鸟”

  在候鸟的西部迁徙路线中,有一种鸟的行为与其他鸟类完全相反,称之为动物界的“火星鸟”一点也不为过。王紫江说,这种候鸟叫做三趾鹑。三趾鹑是三趾鹑科动物的统称。形似鹌鹑而较小,缺后趾。亦称“水鹌鹑”。我国较常见的有黄脚三趾鹑和棕三趾鹑等。其中黄脚三趾鹑是分布最北的种(分布自印度到中国东北),因此也叫印度三趾鹑或中国三趾鹑。其夏季在我国东北、河北、山东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繁殖;秋迁华南以及泰国、越南等地越冬。

  棕三趾鹑多生活在云南西南部至怒江以西及西藏东南部。同时,棕三趾鹑单个或成对于开阔的草地觅食,人走近时跳起,贴地低飞20余米又遁入草中。王紫江介绍道,在鸟类中,外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雌雄同形,外观上雌雄难于分辨;另一种是雌雄异形,普遍是雄性比较漂亮,雌性比较暗淡,这主要是由于雄性鸟类要求偶和保护雌性繁育。

  但三趾鹑则完全相反,雌鸟较雄鸟大且色泽较鲜明,由雌鸟进行求偶表演和营巢。雄鸟很少鸣叫,负责抱卵和育雏。在一个繁殖季节里,雌鸟与几只雄鸟交尾,产卵后马上离去。孵化期12~13天,是所有早成鸟中孵化期最短者。幼雏出壳两周内即能独立生活,6~7周龄即达成体大小,不到3月就可繁殖。“这种鸟类中的反常现象很少见,三趾鹑怕是独一无二具有此习性的物种。”王紫江说。

  四川大地震

  对于候鸟迁徙无大碍

  候鸟每年飞行上万公里还能准确找到越冬地,一直是大自然的奥秘。它们靠什么来决定航向?科学家们普遍相信鸟类在飞行时往往依靠视觉,通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来确定飞行方向。此外,地形、河流、磁场、紫外线等,都是鸟类飞越千里不迷航的依据。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山体、地形地貌的改变,会不会改变候鸟迁徙的习惯呢?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曾在广东做过调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候鸟迁徙路线上、候鸟的栖息地上,突然出现太过鲜艳的颜色或是超过树木高度的建筑物,均会改变候鸟的生活习性。

  胡慧建说,人类有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的习惯,鸟儿也类似,如果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感觉如同天敌就在身边。人类常靠标志性建筑物辨别方向,鸟儿也类似,候鸟在迁徙的过程中就靠地表物作为全球定位的手段。如果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郊区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地表样貌突然改变,会打乱候鸟的迁徙路线,它们很可能会找不到去年的栖息地了。

  王紫江也说,汶川大地震改变了地形地貌,对于候鸟的迁徙路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调查发现,只要候鸟迁徙过程中不出现人为因素的干扰,候鸟在觉得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会尝试寻找新的停歇地和觅食点,受到大地震惊吓的鸟类会逐渐恢复正常。

  困惑:

  传统环志手段无法为预防禽流感提供准确路线图

  传统环志手段

  无法为预防禽流感提供准确路线图

  目前,全球流行的候鸟研究之中,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环志,就是在抓获的候鸟身体上注明全球统一的环志编号,当其他地方的环志工作者再次抓获此鸟,通过编号就能了解候鸟到过的地方。但该法存在两个缺陷,首先是环志的回收率很低,很多候鸟放出去就再也见不到了;其次是这只能知道候鸟到过的某个点,不能知道全部地方。

  第二,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给候鸟安装GPS,通过传回的信号收集候鸟的飞行路线,但是此种方法造价昂贵,野外环境往往让GPS不能工作;此外,一只鸟携带一个GPS不能大范围使用,造成采样的标本面偏窄。

  在全国鸟类环志工作总结表彰会上,广东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邹发生提出一种颇有新意的研究方法——分析候鸟迁徙的DNA遗传基础。他说,目前候鸟迁徙的模式分为四种:(1)同经度迁徙,沿着相同的经度南、北向迁徙,在最北端的繁殖种群出现在更北的地区越冬,反之亦然;(2)平行迁徙,两个邻近的种群沿不同的经度平行迁徙;(3)蛙跳迁徙,在最北繁殖的种群到最南端越冬,相反在最南端繁殖的种群迁徙到越冬区的最北端;(4)交叉迁徙,邻近种群的迁徙路线是交叉的,最东部的繁殖种群往西南迁徙到越冬区的最西部,最西部的繁殖种群往东南方向迁徙到越冬区的最东部。

  分析候鸟迁徙的DNA遗传基础,同时取出各个地区的候鸟的DNA数据,通过分析相似性,从而得出是否亲近,如果两地候鸟的DNA越接近,说明两地出现的候鸟是同一种群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绘制出候鸟繁殖地、中间休息地、越冬地的路线。绘制出路线图具有很重大的意义。邹发生说,从保护的角度来说,知道整个路线之后,人类就知道该保护哪些生态环境,留给候鸟作为生活场所;从防治禽流感的角度来说,知道候鸟迁徙的路线之后,就能第一时间进行隔离,防止流感通过候鸟在全球蔓延。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