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 09哥本哈根峰会消息

从斯德哥尔摩到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从未一帆风顺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9年12月21日05:29
  本报记者 郇公弟 哥本哈根报道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曲终人散,会议达成的成果低于外界预期。在贝拉会展中心,人们在疲惫之余不免略感失望。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与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法务部长高风一起,回忆起全球气候谈判的漫漫征程。在交谈中,我们也看到了40年来的全球气候谈判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高风是国际气候谈判方面的“老外交”。他是中国国内较早参与环境问题国际谈判的人士之一,从1993年开始负责荒漠化公约国际谈判,2000年之后担任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2005年进入联合国工作。

  斯德哥尔摩-里约热内卢

  环境保护最早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各大工业化国家过度的污染给社会和民众造成巨大损害。1972年通过的里程碑式的文件——《斯德哥尔摩宣言》,标志着环境问题正式提上了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当时环境问题的讨论还主要是发达国家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大都还没有开始。根据《斯德哥尔摩宣言》,1973年联合国成立了“环境规划署”,气候问题正式进入联合国工作范围。此后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在70到80年代关于气候问题的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大量出现。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环保问题逐渐超出发达国家的视野,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历史性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实际上早在《公约》谈判时期,发达国家就一直试图把发展中国家拉入减排框架。对此发展中国家据理力争,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西方国家两百年的工业化造成的,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暖的受害者,因此不能把减排责任完全推到发展中国家身上。

  里约热内卢-京都

  1992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标志着中国正式踏上了国际气候谈判的征程。也正是从里约热内卢开始,中国逐渐培养出一批国际气候谈判人才。中国本次参与哥本哈根大会的两员大将苏伟、于庆泰,当时都作为外交部人员参加了里约热内卢会议。2000年之后担任中国气候代表团团长的高风,同样也可以说是起步于里约热内卢。

  自1995年开始,气候谈判开始围绕《京都议定书》展开,议定书也最终在1997年通过。在这一谈判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激烈斗争,最后37个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担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减排义务。目前全球已经签署议定书的国家达到190多个,中国已于1998年5月签署了该议定书。

  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推出到2005年开始生效,这一段时间国际谈判的一个重点就是《京都议定书》的实施细则,包括碳市场如何运作等。在2002年,各国达成了《马拉喀什协议》,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细则,也为2005年该议定书的生效铺平了道路。在此之前,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事情就是美国政府在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在这一过程中,格外值得关注的一个事件就是2002年通过的《德里宣言》,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气候外交的一大胜利。该宣言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它承认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为发展中国家逐步参与减排进程争取了时间。高风时任中国谈判代表团团长,他在回忆起这一成果时说:“《德里宣言》以发展中国家取得胜利而告终,如今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被写入"巴厘路线图"第一条,成为了哥本哈根大会的基石。但在此后,发展中国家要在现实中真正争取到发展的空间、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京都-哥本哈根

  根据规定,《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2012年结束,在此之前7年就应当启动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的谈判。因此从2005年开始,国际社会就开始了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然而这一谈判进程非常之缓慢,时至今日,一些发达国家还在争论是否要废除《京都议定书》。

  2007年巴厘岛谈判制定了“巴厘路线图”,启动了当前的“双轨制”谈判,分别是《公约》下的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随后召开了2008年的波兹南会议以及2009年在波恩、曼谷、巴塞罗那的五次会谈,最终来到了哥本哈根。但两年来的谈判一直呈现胶着状态,发展中国家一直要求发达国家提高减排指标,并在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方面拿出具体行动;《京都议定书》中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提出由于美国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大国并不承担减排义务,议定书只覆盖全球三分之一排放量,因此要求废除议定书另起炉灶。美国不仅坚决拒绝加入议定书,在自己提供多少资金支持方面也迟迟不肯表态。

  从哥本哈根最初期望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到最终的《哥本哈根协定》,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直言难掩失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称“大会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本次哥本哈根大会,会议中的五大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一是谈判的基础文件、二是减排目标、三是“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四是长期目标、五是资金问题。除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之外,在本次会议中一些中下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差异也开始凸显。

  哥本哈根没有成为一个句号,而仅仅是一个逗号。各国决定,明年将继续沿着双轨制推动谈判,争取在2010年2月1日之前就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缓行动达成一致,最晚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本轮谈判。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