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国信中心:明年内需“热度”不减 加紧结构调整步伐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2日09:24
  在严重金融危机面前,我国多项经济指标大幅下滑,消费需求则呈现波动小、内生增长力强的特征,数量分析也表明当前消费扩张周期的持续性强于经济周期,可以预计2010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将超过2009年,但由于物价涨幅提高,消费实际增长将略低于2009年。

  一、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具备诸多推动因素

  1、扩大内需政策导向将促使消费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9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基本确立,实现8%的增长目标已成定局,但8%只是经济复苏的初级目标,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增速尚有较大距离,2010年要稳固经济回升的基础,政策调控应顺势而为,努力使经济增速比2009年有所加快。从三大需求看,201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将小于2009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走势及新的关税贸易争端也使我们不能对出口需求给予过多期望,加快经济增长需要更多依赖消费的拉动,培育和扩大消费,有助于消化产能过剩,且不会产生其它风险和副作用。与1998年相比,当前我国扩大消费具备有利时机,国家新的经济扶持政策应着力于扩大消费,如果政策引导适当,消费需求将迸发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2、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平添了后劲

  相对于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不够快,但是与自身相比,最近5年是我国除改革开放初期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3-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比1990-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比1990-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2009年1-3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10.5%和9.2%,继续高于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2010年受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落实、农民工大量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收入水平连年较快增长、居民积累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促使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渐向中等收入水平迈进,收入增加将为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平添后劲。

  3、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汽车和住房消费是带动消费升级的主导产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升级呈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梯度扩散的态势,今年二、三线城市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房地产销售从低迷到快速回升,充分说明我国汽车和住房消费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发达国家汽车和住房消费持续增长延续了15-20年,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消费快速增长至少应在20年以上。

  4、消费者信心不断恢复有利于改善消费倾向

  2009年一季度是我国消费者信心的最低谷,二季度以后,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逐步提高,对2010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良好预期,将使消费者信心进一步提升,2010年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望达到90点以上,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有利于消费扩大。

  5、医改新方案、农保全覆盖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效果将在2010年有所显现

  2009年改善民生出台了两大措施,其一,上半年城市出台了新医改方案,老百姓看病贵、负担重的问题有所缓解。其二,10月1日开始新农保试点。新农保规定"中国农民年满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财政出钱的普惠式的养老金",先选择10%的县(市、区)试点,然后全面覆盖。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大大减轻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扩大消费。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性,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将在2010年充分显现。

  6、物价回升引发居民出现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

  今年末物价水平已出现上涨势头,2010年随着经济回升和需求增加,物价水平将有所上涨,特别是明年在资源价格改革不断推进新涨价因素和价格翘尾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居民消费物价和商品零售物价有望呈现3%左右的上涨,涨幅明显高于今年。市场具有买涨不买落的购买心理,适度的物价上涨有望促进消费增长。

  二、扩大消费也面临不确定因素

  1、2009年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在2010年将出现效应递减

  2009年出台的"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政策实施期暂定4年,如果没有新的政策补充或提高政策扶持力度,消费意愿最强者的消费已经实现,后续消费将难以持续,最近两个月农村消费增长势头已出现减缓趋势,明年政策"钝化"将导致消费新增量增长有限。2、一些扩大消费的政策不复存在

  今年国家规定“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刺激了相当部分汽车消费的增长,但目前政策优惠幅度有所减小,明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力度小于今年,对汽车消费将有所影响。此外,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近期国家出台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一些银行购房信贷的7折优惠政策有所调整,房地产收紧政策对于抑制投机炒作性买房有作用,但一些居民的正常住房消费需求也会受到连带影响。

  3、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价格大幅增长对其他消费有挤占影响

  我国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品定价较低,资源环境压力要求公用事业价格大幅提高,目前许多省市已在酝酿涨价方案,且涨幅较大,由于居民对水电气等方面的消费具有较大刚性,在家庭开支不变的情况,必然会挤占其他弹性较高的商品消费。

  三、201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预测

  综上判断,2010年受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未来支出预期改善和消费信心恢复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品零售额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0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48226.9亿元,同比增长18.5%,名义增幅高于2009年3.2个百分点。预计明年消费物价和零售物价涨幅应在3%左右,以此计算,2010年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5.6%,实际增速低于2009年0.9个百分点,但消费实际增长仍为近年来的较高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提高。

  分城乡看,由于2010年农村"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政策依然有效,有利于促进农村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深入展开,此外,农民工外出打工形势好转、国家出台农产品收储和提高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均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有利于2010年农村消费的加快增长。预计2010年农村消费增速仍将高于城市,但高增长的优势不再突出,这一点在最近两月农村消费与城市消费增长落差减少已有所表现。预计2010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0312亿元,同比增长18.3%,农村消费零售额47914亿元,增长18.9%,农村高于城市0.6个百分点。

  四、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1、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逐步使劳动者报酬比重提高至45%左右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由2000年的51.4%降低为2007年的39.7%。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建议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分配向劳动者倾斜,三年内逐步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提升为45%左右。具体做法:一是将经济增长和职工收益密切挂钩,建立健全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大体同步的机制,将两者增长关系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之一。二是降低政府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日本战后政府间接税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10%的较低水平,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保持较低的比例促使劳动者收入比重不断上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税收占比较高,2004-2008年各项税收(扣除企业所得税)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重为14-15%,高于日本4-5个百分点。如果政府税收所得降低4个百分点转移给居民,每年大约可使劳动者报酬增加11000多亿元,劳动者报酬占比将提高3-4个百分点。

  2、正确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引导居民收入增长

  今年10月1日在公共医疗事业单位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试点,2010年起事业单位全部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是财政甩包袱,还是推动收入分配改革之举,众说不一。根据对"绩效工资作为基础工资之外的奖励,所需经费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的理解,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改革措施。近两年来,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民收入;通过贯彻执行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公务员的工资普遍提高;部分效益好的企业近几年来持续提高员工工资。而事业单位的工资一直偏低,在当前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增加消费信心,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正当其时。

  按照这一思路,2010年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不仅会提高3000万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水平,更会形成一套体现公平和效率的薪酬机制,为尽快改革收入分配机制作出尝试性探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扩大。

  3、鼓励和扶持农民改善住房条件,促进农村加快消费升级步伐

  国家应为有新建和翻新住房意愿的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可建立"新居专项基金",为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并延长贷款年限。还可按需建住房面积或需要翻新的住房面积给困难农户直接补贴,积极抓住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后派生的家电消费升级的机遇。此外,应允许农民利用农村的宅基地,到城里置换廉租房或换社保,鼓励进城农民和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里购买商品房,提高他们在城里的长期置业意愿,带动相关消费的增长。4、完善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

  数量分析表明,居民财产性收入作为持久性收入对中长期消费快速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国家不仅要增加居民的短期收入,还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是稳步增加各种金融理财渠道,拓宽居民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督监管机制,加快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鼓励有盈利的上市公司分红,减少过度投资行为,避免股价大幅波动,在价值理念驱使下,实现投资增值。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促使房价合理回归,让拥有住房者在正常的房屋买卖和租房的运转中,实现保值增值。

  5、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增加老年人消费

  一是多建立不同规模、不同档次和不同收费标准的敬老院,改变目前养老院数量少和收费高让许多人可望不可及的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并负担得起去养老院生活。二是探索采取政府适度补贴投保补充型、低保额等商业养老保险的方式,对45-59岁的年长劳动者,给予个人所得税的部分退税补贴,政府直接补贴特定险种、适当降低此类险种的投保年限或鼓励保险公司加速给付,改变中老年群体的消费预期。三是积极探索以"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倒按揭)为主要内容的"以房养老"的模式,老年人以拥有产权的住房做抵押,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消费,老人继续保留房屋居住权,去世后用住房还贷。由此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持续刺激老年人相关消费(执笔:祝宝良祁京梅)。

  增量资本产出率

  投资增速仍将较快 应注重优化结构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鼓励设备投资的增值税转型等多项政策,直接和间接地扩大投资。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在保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自主投资增长动力不足、银行不良资产潜在风险增大等问题。2010年实际投资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落,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发挥好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作用,结合深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间投资的力度。

  一、2010年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和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1、政府刺激投资的政策仍将推动投资增长

  首先,按照4万亿投资计划,2010年还有将近6000亿元的中央政府财政投资,将带动全社会投资增加约2万亿元。其次,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与规划已经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的环境,拓宽投资的领域,降低投资的成本,使民间资本增长快于上年。再次,钢铁、石化、轻工、装备制造和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新能源发展规划等先后出台和实施,将对相关产业投资起到刺激作用。第四,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2010年持续显现。国务院在2009年5月27日下发的《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该政策的贯彻落实将使相关项目投资显著增加,促进投资增长。

  2、地方政府资金配套能力提高

  2009年年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除了经济不景气而外,与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有关。但自4、5月份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好转和开发商信心的提升,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持续升温甚至出现了"井喷式"行情。这将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项目资金配套能力,促进投资增长。

  3、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资金来源充裕

  目前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计划投资额较大,这些项目按时完工仍需要大量投资,因此,未来投资将保持惯性增长。2009年1-11月份,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93087亿元,同比增长36.3%;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6922亿元,同比增长76.6%。到位资金充裕,1-11月份,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约2万亿元,而去年全年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仅为8000亿元。

  4、消费结构升级是投资高增长的重要基础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升级的趋势将愈加明显。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以上。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扩大消费政策效应的显现,住房、汽车等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并未停止。汽车、住房等消费持续旺盛,不仅使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投资增长加快,也带动了机电、化工、冶金、建材、交通运输等一大批相关产业投资的增长。

  5、利用外资和出口恢复增长会带动投资

  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但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开工率不高,贸易保护升级,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缓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份最新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1%,2010年将恢复至增长3.1%左右。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将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利用外资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观,出口恢复增长也有利于出口行业的投资增长。

  2010年政府投资增量将有所放缓,新增信贷规模不可能再出现2009年的增长水平,政策推动投资增长的效应会有所减弱。产能过剩矛盾凸现也会抑制投资增长。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左右,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二、投资领域需要关注的几大问题

  1、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从内需到外需、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导致大部分为外需服务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其中不仅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低端产能,而且还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能。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较大的规模。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左右,目前实际需求为4.7亿吨左右,1.9亿吨左右产能出现闲置。水泥行业总产能达到17-18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为14亿吨,存在3-4亿吨过剩产能。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产能过剩迹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市场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轮大规模投资的刺激下,部分新兴行业由于新建项目快速增长,产品需求相对滞后,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迹象。同时,部分投资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趋同化倾向突出等问题,重复建设有所显露。

  2、投资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在政府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争利的局面,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如国有企业在各地土地拍卖中频频成为"地王",中粮收购蒙牛,国有亏损企业山东钢铁收购民营盈利企业日照钢铁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运输领域等。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

  3、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隐含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配套资金不足,资金到位率偏低。尽管政府投资在短期是扩大内需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项目资金配套能力较弱。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方面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财政实力有限,配套资金不足,影响中央政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银行盲目授信、资金运用不透明、信贷资金财政化等各种问题不断集聚和突现,给地方财政、银行风险和经济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今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据有关部门的调研,2009年6月末,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约8000多家,总资产近6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4、投资效益进一步下降

  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一定会出现投资回报递减的现象,也就是说投资效率下降。增量资本产出率是反映投资效率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标的意义就是每增加1块钱的国民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多少钱。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印度这些国家每增加1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需要投资1到2元。我国从1995至2009年15年内平均增量资本产出率是4,也就是说我国每增加1元的国民生产总值需要投资4元。预计2009年我国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将达到创纪录的9.5,不仅大大高于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1998和1999年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增量资本产出率水平。目前,我国的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支持,投资效率过低意味着银行信贷回收前景堪忧,金融系统风险加大。

  三、投资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发展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等,都需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长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特别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但如果不通过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结构性调整来释放出民间自主性投资,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难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难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难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增强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

  深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在铁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引入竞争,尽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扩大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范围,对民间投资投向国家鼓励的领域、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公益性事业和进行自主研发的,要在税收、融资、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拓宽民间投资的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切实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2、发挥好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作用

  明确政府公共投资范围,进一步把公共投资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并加强对发展新兴产业的引导。建立健全公共投资正常增长机制。有效地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引导企业围绕主业和发展实体经济进行投资,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国有房地产企业应从竞争性房地产领域逐步退出,更多地承担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要明确按一定比例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3、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围绕企业兼并重组中遇到的税收分成、社会保障、债务等难点重点问题,研究制定财税、金融、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方面的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发挥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并购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4、改进和加强投资管理与调控

  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度,围绕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度扩张,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动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把好用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信贷审批、产业政策审核等各个关口,对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违规占用土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新上和在建项目要制定更加严格和可操作的处罚措施。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