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愿过洋节 圣诞树价格降三成销量翻数倍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2日13:25
圣诞树、圣诞老人像、彩带、铃铛这些本应在西方国家热卖的圣诞用品,如今却因为年轻人对舶来“洋节”的热衷而在北京卖得十分火爆。但记者了解到,由于出口形势不佳,这些被迫转内销的圣诞用品尽管销量不错,但价格仍比往年下降三成左右。
出口转内销价格降三成
在天意市场1层,摆满圣诞树、圣诞袜筒、彩带等圣诞用品的摊位前围拢了很多人。一对母女好不容易从人群中钻了出来,鞋被踩脏了、头饰挤掉了,但她们都把刚买的圣诞树和各种小饰品攥得紧紧的。
“比去年便宜不少呢!”妈妈胡女士说,孩子看电视里有圣诞树,从小就闹着要,家里已经连续买了几年了,但由于实在没地方收纳,只好过完节就扔掉,来年再买。“好在这些东西不贵!”妈妈说,往年置办一棵1.5米高的树加上装饰品,得200多元,今年只花了130元。而据了解,昌平、通州等一些市场销售的圣诞树等饰品价格更低廉。
“价格降了三成,不赚什么钱啦!”满头大汗的老板一边招呼客人,一边不情愿地回答记者的问题。他身边一位自称是生产厂家区域经理的人接茬说,今年圣诞用品出口远不如预期,大量商品都卖到了国内市场,由于量大,价格自然压低了不少。他坦言,今年的销售提成收入将减少至少四分之一。
市民乐过“洋节”拉销量
尽管价格偏低,但销量却让厂家和商户都感到满意。“圣诞树一天能卖出十几棵!”百荣世贸商城商户孙先生说,除了实体店铺外,他还把各式漂亮的圣诞用品搬到了网上,网店的订单几乎每小时就有一份。
“市民过"洋节"的兴趣浓了,"洋节"用品采购量比2007年前增加了几倍。”万通商城的老刘卖了好几年的圣诞商品,他告诉记者,以前进货贵、卖得也贵,销量自然上不去,扣除路费、店铺租金等成本,实际上也没赚几个钱。现在,圣诞树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了,价格降低不少,市民接受的更多了,薄利多销也让商户们赚了不少。
在老刘的客户记录本上,普通消费者占了大多数,而一些商场、宾馆饭店、公园、健身和娱乐场所甚至学校都赫然在列。“我今天上午还送出去15棵圣诞树,都是给健身房的,为的就是24日晚上营造气氛,小白领们就好这个。”
追捧“洋节”实为放松
袁女士是一家饭店负责人,对近年来市民过洋节热很有感触。“二十年前,星级饭店里想为住店的外国客人准备圣诞树,还要到郊区找林场买小松树,那时根本没有如今的塑料圣诞树。”袁女士回忆说,砍了树还要运回来、修建、钉底座、装饰,好几个人得忙一个星期才完工。
二十年后的今天,买圣诞树就是几分钟的事儿,要买大的或买的饰品多,人家还管送货上门。
曾长期在驻外机构工作的赵平告诉记者,中华文化包容性极强,加上改革开放后人们对外来事物接受度又有提高,中西文化的交融,造就了这种热闹“洋节”的场面。赵平认为,圣诞节不是我国的法定假日,在中国也没什么历史,市民的追捧实际上是追求一种放松,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
链接
外国圣诞静悄悄
曾任加拿大旅游委员会驻华首席代表的旅加华人刘敦仁先生说,在国外,圣诞节实际上除了是个宗教节日外,还是个静悄悄的节日。很多不信教的人并不会采取什么特别的庆祝仪式,只当是个普通的固定假日。
刘敦仁说,之所以有“平安夜”这个翻译,或许与国外圣诞前夜街上都没人有关。因为在24日下午人们就都纷纷回家过节了。在圣诞用品方面,大多是有小孩的家庭才买圣诞树,塑料圣诞树多产自中国。也有很多家庭仍保留使用松木圣诞树的习俗。(本报记者王东亮) (来源:北京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