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音像业20年变迁:曾经辉煌却被盗版推向深渊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2日15:21
关键词:火爆
“音像店像发牌一样卖唱片”
作为一名民族乐手,鲁伟1992年转行进入南京音像出版社。
“一开始做音乐编辑,主要负责港台唱片的发行推广。当时台湾滚石唱片把旗下歌手的唱片分给国内几大实力音像公司发行,比如周华健属于上海音像,我们代理罗大佑、赵咏华、万芳等人的专辑。”
“那几年,一个著名歌手磁带发行量动辄上百万盒。”鲁伟告诉记者,那段日子堪称音像业“黄金时代”。“引进版权的磁带9.8元一盒,内地歌手磁带6元一盒,也算较高的消费,但我们从来不愁卖。音像店的人开玩笑,说卖磁带跟发扑克牌似的,嗖嗖的。”
1996年,鲁伟当上编辑部主任,接手新人任贤齐的唱片推广,那张专辑叫《依靠》,在港台地区毫无知名度。但鲁伟听了觉得不错,决心花大力气把它捧红。鲁伟和几名宣传人员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南京各报社、电视台和电台。“当时每位电台DJ人手一张,见缝插针地播放。”就这样,《依靠》逐渐被南京人接受。有了前期铺垫,《心太软》一经推出就成了夫子庙“庙歌”,被迅速传唱,歌手任贤齐和《心太软》也在全国一炮走红。鲁伟回忆,“仅头3个月,《心太软》就卖出60万张。”
据鲁伟透露,1996年到2002年间,光靠任贤齐10张专辑,南京音像出版社利润就高达千万元。
关键词:盗版
“盗版把传统音像业推向深渊”
但是,好景不长。
1999年,鲁伟做了南京音像出版社副社长。也就是从那时起,盗版开始盛行。
“《心太软》火了后,大街小巷一天到晚播放,小摊小贩用的全是盗版碟。”鲁伟介绍说,到2000年,正版和盗版市场比率达1:8.9,而最畅销的专辑销量从鼎盛期1000万张锐减至100万张。
很快,随着网络的普及,非法下载更把音像业推向深渊。
“盗版碟好比是偷、是盗,网络非法下载简直就是抢。”鲁伟告诉记者,到2004年左右网络已经非常普及,各类数码产品如MP3风靡一时,几乎没人购买正版音像制品。连周杰伦这种“乐坛天王”级人物,正版专辑销量也从100万张萎缩到10万张。
“可以说,流行音乐唱片领域毫无利润可言。”鲁伟感叹。
2005年,南京音像出版社彻底放弃港台流行音乐的发行。出版社几经改制,鲁伟也从副社长位子退下来,担任出版社音乐总监,该出版社工作人员也从鼎盛期20多人萎缩至几个人,“传统音像业颓势明显,这在全球都是普遍现象。除了我们,江苏音像、江苏电子、江苏文化等我省几大音像出版社都面临困境。”
关键词:求变
“尽快改变小散乱差的局面”
面对盗版和网络的双重夹击,包括鲁伟在内,很多音像人都积极寻求对策。
“我们调整了思路,在教学音乐、定做业务、演艺市场表演权销售等领域进行了拓展。”鲁伟说,他们曾为一些独立音乐人、高校老师定做唱片,还应知名词曲作者之邀,为其出版纪念专辑。针对私家车越来越多的现状,车载CD也成了出版社常态业务。
具有“长尾效应”的珍藏专辑也是出版社的“香饽饽”,“我们10年前和江苏演艺集团歌舞团合作,创作了15张《民乐精粹》,涉及各类民乐作品,至今还受民乐发烧友喜爱。”如今,鲁伟他们正尝试制作更多的珍藏版专辑。
不过记者注意到,和一些音像业发达地区相比,江苏仍较为保守。比如在广州,音像人积极探索媒体播放权销售、影视作品销售权等模式,广东中凯文化搭上影视快车,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创新英文版中国歌曲,广州艺洲人向动画发起总攻,还有一些音像公司干脆把唱片制作、艺人经纪和演出活动整合起来,都取得不俗成效。
对此,鲁伟也认为,江苏音像业应尽快改变“小”“散”“乱”“差”的现状,“如果能形成集聚区,优势互补,将有利于音像业发展。”他仍以广州音像业为例,“上世纪90年代,那里私营音像业主抱团成立音像城,如今"拳头效应"突出。早几年张艺谋的《英雄》寻找全国音像发行商,广州一家私营音像公司抢到了。如今,几乎所有华语电影内地发行都由广州私营音像公司做。这就是集聚效应。”
面对如今各方对网络非法下载的“围剿”,鲁伟淡淡一笑,“这是好事,能规范网络视频、音乐。但在网络普及和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音像业也应敞开怀抱迎接网络。这对所有音像人来说,还是一个尚在探索中的命题。”
本报记者 章 杰 (来源:南京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