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 百强城市巡礼之二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22日16:11
  惠安县:在务实创新中发展 在加快发展中争先

  惠安县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之一。近年来,惠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城乡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15.21亿元,同比增长1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800美元,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2.9%;荣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51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35位及“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一、打造先进产业基地,构筑城乡发展平台。惠安大力提高工业园区的带动能力,完善商贸娱乐、金融保险、教育医疗、公交运输等设施;以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区拓展为契机,带动周边乡(镇)村经济发展;推进企业全面提升传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新型轻工材料、精密机械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鼓励和引导发展金融商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服务、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大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打造泉州中心港区,拓展城乡发展空间。惠安高标准修编和完善惠安港口发展规划,加强对岸线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集中推进重油深加工、船泊修造、船舶机械制造等重大项目投建投产,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全力推进码头项目建设,把农村纳入港口开发建设腹地,形成以港口为中心覆盖城乡的大港区。

  三、打造滨海现代新城,统筹城乡发展格局。惠安完善县域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好“五大特色区域”空间结构;加快推进主街、公路等延伸改造工程,加大生活配套服务区和生态人文休闲区开发力度,促进中心城区沿市政主干线连片发展态势,带动城郊乡镇同步发展;加快城区园林绿化、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合文化、休闲、医疗等资源,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全国性旅游品牌。

  四、打造对台合作平台,争创城乡发展优势。惠安抓住台湾放宽台商在大陆投资限制的机遇,抓紧制定惠安产业对接专项规划;推进3个台资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对台劳务输出,做大做强对台小额贸易;建立健全台商投资兴业“绿色通道”,优化台商创业生活环境。

  章丘市: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章丘市地处山东腹地,距山东省会济南以东40公里。近年来,章丘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建设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74亿元,同比增长14%;列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章丘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05.7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完成出口创汇2.55亿美元,增长31.1%,创历史最高水平;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9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9家;引进招商项目95个,总投资200.7亿元;36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如期完成,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6.5万亩;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专业市场改造和农家店建设;全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11.2∶54.3∶34.5;对23家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定额管理,实施67个污染减排项目,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4.7%。

  二、统筹城乡建设,功能环境持续提升。2008年,章丘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市承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推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4个济南市城镇建设示范点建设任务,实施4个省级综合整治试点村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19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77.3万平方米,完成荒山绿化2.75万亩。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章丘全年提供就业岗位3.8万个,安置城镇就业51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737人;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新建、改建和规范化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提升、职业教育振兴、校园文化深化等工程;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8万人,发放养老金1.49亿元;新农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扎实开展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

  射阳县:在科学发展中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射阳位于苏北沿海中部。进入新世纪以来,射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项目立县、港海兴县、特色强县、创业富县”四大战略,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9亿元,年均增长14.2%,连续4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前10强。

  一、着眼科学发展,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更新。射阳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思想大解放、环境大提升、进位大比拼”学习讨论活动等,全县上下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创业激情进一步迸发;提出了以“全面进位、奋力争先”为目标,以力促企业增长、强推“五大突破”为重点,以“聚焦沿海、突破港口、主攻项目”为抓手的工作思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明确了主攻方向。

  二、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射阳落实统一能源、兴阳纺织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00多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9个;完成外贸自营出口3.1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8亿元,年均增长36.5%,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4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1%;编制了沿海经济战略规划等综合和专项规划,电厂三期、筑宝机械、益海粮油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提速增效,初步形成以纺织、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几年来,射阳获准各类科技项目立项154个,建成国家级高新企业2家、省级12家,科技对工业、农业的贡献份额分别达40.5%、58.6%,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32.8∶38.5∶28.7优化为2008年的24.3∶42.3∶33.4。

  三、坚持统筹兼顾,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和谐协调发展。射阳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完成农村中小学“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和“四配套”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250万人次,政府补贴7312万元;加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城、国家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国家AAA级景区息心寺、省级海滨森林公园、射阳岛生态体育公园、海滨国际高尔夫球场、射阳河口风景区、华中工委纪念馆等旅游休闲场所等多处公益和生态工程。

  梅河口市:抢抓发展机遇 实现“弯道超车”

  梅河口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和谐梅河口”为主题,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的“弯道”中,积极谋划“超车”的思路和举措,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2008年,梅河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40亿元;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连续3次被评为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两次被评为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并首次获得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一是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快发展。梅河口坚持“工业立市”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产业升级”的目标不松劲,坚持“项目拉动”的工作力度不减弱,整合壮大能源、医药、食品3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商贸物流、机械冶金、化工建材优势产业,突出煤炭、煤矸石、油母页岩、秸秆等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5亿元、销售收入114亿元、利润8.7亿元。

  二是以科学发展的规划建设城市。梅河口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力争用3-5年时间形成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三是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改善民生。梅河口把“惠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群众迫切希望办的实事;坚持新增财力重点用于民生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2008年投资13.5亿元,突出抓好城乡群众住房、行路、饮水、就医、上学、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工程;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增长9%。

  四是以科学发展的要求提高能力。梅河口把不断解放思想作为应对挑战的思想武器和推动工作的“总阀门”,突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和“八个一”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破解发展难题、服务群众、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提高政策对接、项目运作、融资筹资、化解矛盾、推动落实的能力。

  龙游县:创新体制机制 营造发展优势

  体制机制创新是浙江省龙游县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近年来,龙游围绕“破难建制保增长、科学发展争先行”的要求,深化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龙游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十大商帮投资推荐城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小城市等称号。

  一是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主导产业发展机制创新。龙游不断深入谋划发展思路,科学定位发展布局;落实政府领导联系产业制度,修编完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运行分析评估机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注重在招商中动态选择引进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光伏、交通器材、汽摩配等后续支柱产业,为优化龙游产业结构奠定基础;按照工业总量“三年翻一番、五年增两倍”的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提升“221”工程,研究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完善财政奖励、担保贴息、信贷周转等运作机制,形成优惠政策的比较优势,加快打造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中国竹板材加工基地和浙江重要的机电生产基地。

  二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国资盘活整合机制创新。龙游加大资产盘活力度,优化融资资金结构,发挥资金“叠加效应”;围绕重点产业、企业、项目等领域,把分散于各系统、各部门的资金整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

  三是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机制创新。龙游完善服务业工作机制,落实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专项推进工作组,加强部门协作,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健全服务业项目推进机制,调整和充实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定期调度制度和督查协调制度;加快服务业领域市场化进程,深化一些垄断行业的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分割,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

  四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机制创新。龙游完善就业和社保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制,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交易服务平台,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林地)适度规模经营。

  滕州市:带着历史人文积淀展开腾飞翅膀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近年来,滕州市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77.1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1元,分别增长13.8%、11.3%;跻身“2008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市”。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滕州作为国家规划的苏鲁豫皖煤化工基地核心区和山东省玻璃产业基地,机械制造、煤化工、能源、食品医药、新型建材、轻纺六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中小机床制造产业集群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被命名为“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滕州培植壮大粮油、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等优势产业,“滕州马铃薯”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座谈会在滕州召开;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果菜无公害10强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

  三、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滕州拥有各类市场190处,其中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市场7处、专业批发市场37处、大型超市17家;旅游业快速发展,有4A级景区2家,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滕州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8.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2%;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2天;城市规模档次不断提高,建成区面积达到43.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8%。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滕州全面实施覆盖城乡的全民医疗保险、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社会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城乡养老保险、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救济、五保供养、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等10项保障制度;全面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累计转移劳动力45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崇川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崇川是南通市生产要素最集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主城区。2008年,崇川实现生产总值28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同类主城区中位居前茅,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八位。近年来,崇川区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城市建设与三产发展同频共振、城市现代化与环境生态化相辅相成、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进步互相促进”的思路,大力实施“双百双十”重点项目工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靠项目建设“抓转机、快转型”。崇川突出产业项目、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二产向三产转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商贸经济、物流经济、休闲经济、旅游经济;大力招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力推进船舶配套、物流园区、服务外包等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六大10亿元以上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强技术研发,延伸产业链;支持和引导传统优势中小型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以生态工业、循环生产理念,引领色织染等企业在升级换代中做大做强。

  二、以项目建设“抓投入、扩内需”。崇川加强产业载体型项目建设,高起点建设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佛教、生态、民俗等景园建设,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型项目投入,实施旧镇、老小区改造,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推进民生保障型项目投入,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安置房、廉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

  三、用项目建设“抓民生、促和谐”。崇川开展真情暖万家扶贫济困工程,投入100万元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慈善超市建设;实施社会保障体系扩面工程,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增长机制建设;开展就业再就业扩容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启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健全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完善“三位一体大防控”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治安防范水平,夯实崇川和谐的社会基础。

  安达市:抢抓发展机遇 乘势力争上游

  安达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全省哈大齐经济带。去年以来,安达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紧密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进财源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等发展举措和利民行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开创了经济繁荣、事业进步、人民富庶、社会和谐的新局面。2008年,安达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1.7亿元,同比增长23.1%;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并进入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

  一、以实施“八大经济举措”为重点,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安达全年共引进项目7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个,引进合同资金21亿元,物流企业发展到1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增长19.8%;农村发展潜力不断增强,奶牛存栏14万头,鲜奶总产41.8万吨,粮食总产7.85亿公斤;修建通村道路58条321公里,提前完成省“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预期目标。

  二、以推进“20项利民行动”为重点,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安达建立覆盖全市112个行政村的就业信息平台及24个培训基地,内转外输劳动力9.6万人(次),帮助784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商服网点建设,投资近千万元,硬化、亮化、美化了城区道路;加大教学楼、艺体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等设施建设力度,维修改造46所城乡中小学校舍,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都有标准卫生所的目标。

  三、以构建“三个基本保障”为支撑,安全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突破。安达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市领导牵头与包联企业广泛对接,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平安安达”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5万人,参合率达到9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0%,参保人员达到41894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75%,参保人员达到35700人;城乡低保人员达到25547人。

  龙海市:高起点抢抓机遇 高质量科学发展

  龙海市地处对台前沿阵地,是福建省重要的台商投资密集区之一。近年来,龙海紧紧围绕“海西建设、漳州先行、龙海率先”的发展目标,着眼全国“百强”找站位,着力海西建设争先行,积极探寻抢抓机遇、用好政策、率先发展的长远策略,经济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着力深化对台合作交流。龙海推进对台经贸合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着力搭建“3个平台”:申报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争取建立自由贸易岛或保税物流区,高起点打造一批台商投资载体;选择联系台湾一个县(市)或乡镇缔结友好单位,推进深度对接合作;探讨与台湾的一个工业区或开发区合作在龙海创办一个产业创业园,更好地对接台湾产业转移。

  二是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龙海深入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主动对接海西先进制造业发展,着力抓好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九大国家重点工程和“六个三”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建设“两个中心、三个市场”,扩大对台农业优良品种引进和技术合作,带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着眼大力提升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扶持、项目运作力度,加快实施一批第三产业项目,突出抓好“五大旅游景区”和“三大配套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是着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龙海找准其作为漳州对接厦门的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抓住境内一批大桥、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契机,大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拓展城市规模容量;按照“跨江北拓、一江两岸、东扩西延、中心带动”的城市发展思路,落实“一改二扩三提升”的推进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形象。

  四是着力实施民生工程。龙海集中新增财力,着力改善民生,加大社会事业投入,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突出抓好保障性住房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造福工程”、农村养老设施工程、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九龙江流域污染源整治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市区内河整治工程等“八大民生工程”。

  惠山区:铸就综合实力强区 谱写科学发展新篇

  无锡市惠山区成立于2000年12月,前身为无锡县。近年来,惠山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固树立创新立区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最具实力、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强区、现代新区、生态好区,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评选中荣获第六名。

  一、经济建设上突出优化转型,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惠山强力推进落实“工业经济不断高新化、服务业发展不断高端化、农业生产不断高效化”的发展目标,2008年,全区总产值348.4亿元,人均61094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83个百分点,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8万亩,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进入“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汽车零部件和风电设备产业集群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二、机制建设上突出开拓创新,发展后劲激发新活力。惠山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年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66种,实施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新建创新创业创意载体21万平方米,引进“530”A类项目8个,国家级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等4个检测项目成功落户。

  三、城乡建设上突出统筹协调,载体功能实现新拓展。惠山持续提升城乡规划水平,不断强化基础配套能力,新农村建设实效不断显现;加快建设和完善交通、商贸、居住、航道、职教和文化园区等城市配套设施,28个村庄建设成为新农村示范点,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逐渐完善。

  四、生态建设上突出环保优先,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惠山以环保、生态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构建和谐宜人新惠山;全面完成295公里生活污水主管网、430公里支管网建设任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大力推企业节能减排改造,深化污染整治和生态创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4,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省级验收。

  五、社会建设上突出以人为本,民生工程迈出新步伐。惠山新增就业1.5万人,消灭了零就业家庭,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2667人,农村养老保障综合覆盖率达9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7%,人均筹资额达281.4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34个、三星级站54个。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