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记
又是要说分别的时候。
南海舰队某部战士谭振文、东海舰队航空兵通信站的话务女兵贾娜,他们和千千万万面临退伍的士兵一样,脱下军装离开了部队。他们虽然素不相识,却因为相同的从军梦,两年前同时从清华大学的校园内投笔从戎、走进军营。
于是,谭振文服役期间曾在南沙永暑礁执勤战斗3个月,成为第一个守礁的清华男兵。贾娜成为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在校入伍的女大学生士兵。
光阴荏苒,退伍前的记忆刻骨铭心。
战友问:“你舍得离开这里吗?”
班长问:“回到清华,还会怀念部队吗?”
领导问:“有没有想过留下来继续为部队做贡献?”
……
这一声声饱含深情的询问,引领着我们走近两位清华学子依法服兵役的日子。
到部队去,就是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成长
“你们为何要去当兵?”面对谭振文和贾娜的选择,很多人想不通。
在这个水清木华、钟灵毓秀的清华园里,一个是水利系的才子,一个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才女,却出人意料的在大学三年级这个关键时期放下学业,走进军营,加入到普通一兵的行列。
那天,水利系大三学生谭振文骑车经过校园主干道,看到红色横幅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2007年大学生应征入伍报名通知。只是一刹那,他告诉自己:“也许你可以去试试。”
贾娜同时也看到了张贴在校园内的招兵信息,这则普通的招兵信息对于她来说,一样是意义非凡,因为那一刻,潜藏在她心底多年的梦想突然就这样清晰起来。
天性浪漫的谭振文骨子里就有一种对大海的痴迷、对海军的向往。还在他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问大家以后的梦想是什么?他抬起头仰望窗外的蓝天,轻轻地说:“我要当一名水兵,驰骋在广阔的大海上环游世界。”
“我看到招兵消息,满脑子想的都是穿着帅气的海军军装在热带岛屿的海滩上训练、战斗的场面,想得我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于是我毅然报名参军。”
此刻的谭振文已经不再仅仅是儿时那个充满幻想的浪漫少年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对军营的渴望:我喜欢军人在祖国最远方站岗时默默思念爱人的那份柔肠,喜欢军人有多大苦、有多少悲痛也要藏在心底的那份坚韧,喜欢军人面对任何危险时从容淡定而又勇往直前的魅力……
同时,作为一名清华学子,谭振文当兵的背后也同样浸透着一个年轻知识分子对从军报国的思考和感悟:“我相信,学生的书卷气和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结合后,必然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到部队去,就是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成长。部队是座高峰,我本不高,看得也不远,但来到这里,她会提升我的高度,使我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站在更高的地方来看世界。”
出生在山西农村的贾娜遇到了各种猜忌,家乡的朋友都认为家境贫寒的贾娜参军是为了钱。8年前她父亲去世,母亲一人抚养他们兄妹3人,经济非常拮据。可是,入伍后北京市政府每年会给贾娜1万元补助。贾娜是山西省永济市15年来唯一考上清华的学生,家乡某企业董事长已承诺负担她大学四年的学费。而且她从大一开始就利用周末和假期做各种兼职,月收入在千元以上。
也有人怀疑贾娜成绩太差,是为了保研才入伍。但当时已读大三的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并兼任3门专业课的课代表。同时,她以校报记者的身份采访过文化界、商界以及政界的多位知名人士,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前途一片光明。
……
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作为一名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的女孩,她的聪慧和灵气,她的理想和抱负,以及那份在她内心里追求信仰的执着。
贾娜在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做兼职期间,在一次为校史展整理文献时,她接触到了胡锦涛、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当年在清华上学时的论文和作业,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时她就开始思索,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大学生,自己应该向国家和社会回报些什么?
于是,谭振文和贾娜作为清华大学的大学生新兵,踏上了奔赴海军部队的列车。贾娜的一篇日记或许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当我面对“为什么来当兵”这个问题时,我想,清华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报国情结,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而已。我选择了从军,就立志在从军路上干出一番事业。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了这个答案,那就是向英雄的队列走去,虽然我深知前面的道路充满艰辛……
我不仅能拿笔杆子,耍起枪杆子和铁锹来,也一样出类拔萃!
清华大学的高才生偏要来到基层连队当个普普通通的“大头兵”,初入军营的谭振文和贾娜在战友面前显得很“突兀”。很多战友也不能理解他们停学两年来当兵的意图,高学历似乎是一道笼罩在他们身上难以靠近的光环。在这道光环下,战友看他们的目光是复杂、意味深长的:那是一种充满着敬佩、疑惑、又怀着一丝距离的目光。那种目光,让他们倍感压力。
怀着英雄梦的贾娜来到部队后,却发现她面对的是一种近乎刻板的枯燥生活。各种在她看来是鸡毛蒜皮的琐事,突然间竟变成了生活的全部内容:入伍第一天,贾娜心爱的长发就被齐刷刷剪掉;第二天一大早,又因为被子叠得不好给内务评比落了分;中午因窗户擦得不够干净挨了批评。接下来的每天都是在叠被子、打扫卫生、训练队列,做任何事情都要向班长报告,并且过得战战兢兢……曾是山西省永济市高考女状元的她,那个文采飞扬,奋笔疾书的窈窕英姿似乎荡然不存在了,而是埋没进了直线加方块的队列里和风里来雨里去的训练中。这让她一时手足无措。
第一次听到哨音时,谭振文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明白吹哨干什么,后来挨班长批评了才知道,哨音就是命令。
“记得第一个夜晚,看着宿舍光秃秃的天花板,睡着硬邦邦冷冰冰的小木床,就像是做梦一样,醒来看到周围陌生的一切,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摆,一切都是那么不习惯……”回忆起刚入军营的日子,谭振文也深有同感。
就在贾娜心灰意冷的时候,同学把一本《士兵突击》寄给了她。贾娜看到入神处,恍然间觉得许三多就站在自己面前,他的善良、坚韧以及隐忍和奋斗精神都深深地震撼了她。由此贾娜联想到自己入伍以后的生活,她猛然间发现问题不在于部队这个环境,关键是自己的心态。
要改变,就要从最小的事做起!
贾娜以前从来没有叠被子的概念,所以她的被子成了班里最差的一个。为了叠好被子,每天深夜两点半,在这个睡意最浓的时刻,贾娜偷偷爬起来,抱起被子去空房间用小板凳压被子。一遍一遍,叠得不好,拆了再叠,汗水和泪珠无声地滴在被子上,她一边擦拭一边一刻不停歇地压着、叠着、整着。当早上5点多战友们陆续起床的时候,她却已经是大汗淋漓了。
终于有一天,班长说:“全班的被子贾娜叠得最标准。”
以后的每一次小小进步,贾娜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并把它当作冲击下一个目标的垫脚石。
新兵集训结束后,贾娜被分到东航通信站三中队。该岗位是部队指挥系统的“神经枢纽”,在飞行保障任务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贾娜的专业是卫星数据,主要是电报拍发和汉字录入。她每天需要面对的,就是一台电脑和一本报底,除了上厕所就一直坐六、七个小时练习发报。
初练击键时为了培养手感,班长告诉她:“击得重才会有感觉。”为了能够击准每一个键,她每次都会用力敲击字母键。有一次,她正在全神贯注地练习,虽感觉手指一阵阵灼热疼痛却没有分神,班长走过来,竟一把把她拉了下来,声音有点颤抖地说:“快去医务室!”浑然不知的贾娜发现班长拉着自己直往门外走,此时,她一低头才发觉,自己的手指已经沾满血迹,键盘上也撒满了一滴滴殷红的鲜血。
凭着这股拼劲儿,贾娜在学习专业技能、日常工作生活中处处表现抢眼。去年10月,在上级组织的通信专业比武中,贾娜一举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去年海军、舰队组织的演习中,贾娜担任通信保障任务,收发各种文电200多份,准确率100%。
年终评比,她荣立三等功,是通信站有史以来第一个立功的义务兵。
在新兵连,谭振文格外受战友照顾,就是因为他是清华大学的。那是一次连队负责国防工程的施工,要挖一段土沟。看到大家拿着铁锹上去甩开膀子猛挖,他也特别卖力,拿着铁锹就不愿停下来休息。“你一个大学生,这样的累活脏活就不要干了。”战友说完就把他的铁锹抢了过去,谭振文只得换个地方挖,可另一名战友又把他的铁锹抢走。
不服输的谭振文的拗劲反而更被激发起来:“我今天就要证明给大家看,在大学生当中,也有那么一群人,不仅能拿笔杆子,耍起枪杆子和铁锹来,也是一样出类拔萃的!”
于是,谭振文继续埋头苦干,到最后他全身都被汗水湿透,手磨出了大血泡,连鞋子都像刚在盐水中泡过一样。“今天大家干活很积极!尤其是谭振文的表现最突出。”班长在最后讲评的时候这样说道。
新兵下连后不久,谭振文被分进了南海舰队某部机关,成为一名打字员。每天干的都是打印、复印、排版等繁琐枯燥的工作。这个岗位要求只有一个:绝对无差错。
第一次打印文件,谭振文费好大劲把20多页的文件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似大功告成一般把文件交了上去,满以为会得到表扬,可没多久就被领导叫过去批评了一顿。原来,他打印的文件错漏百出。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谭振文,他逐渐意识到,原来学历并不等于能力。大学生创造力很强,但是在细节方面却大多比较欠缺。其实打字员不是谁都能干好的,关键就是你细不细心。
他开始拼命工作,每天晚上下了班,他都还要在打字室呆到十一点半,看书、练打字、练排版、做表格,针对自己的弱点做大量的训练……过了几个月,他的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
历经几次挫折,艰难走过初入军营的青涩期,谭振文获得了部队上上下下一致认可。2009年3月底,经组织批准,他随“洞庭湖”号补给舰远赴南沙永暑礁,历经千辛万苦,出色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守礁任务。
我的生命中有两所大学,一个是清华,一个是军营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除了读书学习,贾娜想不到自己还会做什么。来到部队后,她和所有同年兵一起学习全新专业,都是零起点。虽然报务员的工作比起在大学里的专业课貌似简单,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发出最准确的报文,一秒的超时和一个码字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一次飞行事故!
“我们手指下控制的,竟然是战友的生命和部队的安全。如此重大的责任,我是从未担负过的。我不敢浮躁,也不能迷茫,必须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业务训练中。”
从此,对于贾娜,责任、使命、任务,再也不是一些空洞的词汇了。以前说起这些,她觉得是好高骛远,觉得那是些游离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夸夸其谈。可正是在部队里奋斗的时光,哪怕就是叠一床整齐的被子,发一篇精准的报文,喊一声坚定的“请首长放心”,都是那么沉甸甸的。
褪去了女学生的文弱,她和任何一个女兵一样,清秀的脸庞透着几分英武,一言一行都显示着:贾娜,你是一名战士!然而她并没有满足,因为她发现部队里专业很多,近些年列装了不少新装备,同时,战士的管理也需要更新方法,这就更需要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军队管理人才。
于是,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等待着厚积薄发的时刻。
一次,部队组织通信紧急开通演练,贾娜作为唯一一名新兵参加执行任务,协助班长工作。然而在演练途中,机动指挥车的卫星通信装备突发故障,当几个班长打开机器后盖准备查看时却傻了眼,几十个标签上写的全是英文!贾娜自信地凑了上来,凭借扎实过硬的英语基础,很快一一翻译出了标签上的英文,班长们也因此找出了故障,并进行修复,保证了通信演练的正常进行。此后,有关通信装备的英文材料,老兵们都让贾娜来翻译,贾娜知识丰富的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
转眼到了今年3月,14名新同志被分配到贾娜所在的报务专业班。由于贾娜在新兵业务学习时表现突出,领导经过研究决定让贾娜去集训班带新兵。她成为了中队组建以来第一个带集训班的义务兵。
当了班长的贾娜特别强调科学带兵。她在清华时就特别关注社会心理学,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于是,她经常按照心理学的指导给新兵们做心理疏导工作,尽快缩短她们对部队新环境的适应期。她还像大姐姐似的和女兵们打成一片,甚至连刷厕所这样的活都抢先干。
有些老班长私下担心这样带兵会管不住。“带兵不是管兵,更不是让新兵怕你,而是让她们真心喜欢你。”贾娜笑着回答。两个月集训结束一考试,14人的平均发报速度比去年同期都有提高。“原来这样也能带好兵!”班长们遂将此归结为“贾娜温馨训练法”。
谭振文则带着一腔热血奔赴南沙:“人的一生有无数的驿站,我们在无数的地方停留过,有些牢牢记住了,有些忘记了。但南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是我心灵的永恒驿站。”
谭振文第一次登上军舰就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虽然当时南海上的风浪并不大,海面上荡起一米多高的波浪,船体开始轻轻摇晃。可他一下子感觉身子虚虚浮浮的,头重脚轻,脸色惨白,浑身冒冷汗,衣服也湿透了,第一天晚饭前终于顶不住吐了。没想到,守礁的第一步竟迈得如此艰难。
走上礁盘,虽然小小的一块土地就比个足球场大点,可还是突然间给予了他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一抬头,就看到水兵楼上高高悬挂的“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再一转头,就看到了矗立在礁盘上的主权碑,长条形的一块碑石,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永暑礁”,上面还顶着另一块心形的红色碑头,上画有祖国的地图;再往礁上深处,能看到临时俱乐部大门上悬挂着巨大的“家”字……谭振文第一次那么真实深刻地体会到祖国装在心中的感觉,这让他终生难忘。
南沙群岛远离祖国大陆1400公里,常年高温、高湿、高盐,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粗铁丝不到三个月就软如蚕丝,哨楼上一寸多厚的钢板护栏不到一年就会锈穿……
刚到永暑礁几天,谭振文就领略了“永暑”的滋味。四月时节大陆上还是春暖花开,这里却像是在铁板上被烤一样。他们每天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炽热阳光的直射下训练、在水泥地上爬战术……粗粝的水泥地很快把每个人带的两三套迷彩服都磨破了。“老南沙”的皮肤被长年暴晒,摸上去如砂纸一般粗糙,上礁几天,原本白白净净的他也黑得跟木炭似的。
在如此高盐、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装备保养任务最为繁重。每次保养装备,官兵们先用除锈铲铲掉装备上的油漆,然后用打磨机磨掉装备上的锈,把装备表面磨得光滑如镜,接下来再给装备刷上一层红色的防锈漆,防锈漆干了之后再刷上几层蓝漆,直到完全盖住红色的防锈漆才算大功告成。那次谭振文和战友们起早贪黑,顶着暴晒搞装备保养。装备上的锈贴得紧,他们就使出吃奶的劲铲掉,装备形状不规则,他们就用锤子去敲,连一个边角都不漏掉……忙得几乎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每天,铲下来的干漆碎片随风飞舞,每个人都灰头土脸。而且那段时间礁上用水紧张,到最后,几乎所有官兵都脱水了。
一位老班长却哑着嗓子给大家讲起了故事:
永暑礁雷达技师秦任平,上礁5个半月后,同时收到两封来信。第一封是妻子写给他的,信中诉尽衷肠,充满了爱情的甜蜜。他拆开了第二封,顿时脸色大变,这是父亲的来信,告诉他妻子已于两个月前患肝癌去世了。原来第一封信,竟是妻子在弥留之际,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写成的绝笔。秦任平双膝跪地,无语面对滔滔海浪……礁长让他随船下礁,他颤抖着拒绝了:“事先没安排人接班,我走了,雷达怎么开机?”
谭振文听后,不禁泪湿眼眶。可是老班长告诉谭振文,每一个南沙人背后,都有许多动人、悲壮的故事;但每个南沙人脸上,却少有泪水。
不过,永暑礁对于谭振文绝不仅仅意味着艰苦和悲壮。在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瞬间温暖着他愈发刚强、成熟的心灵。
他最爱礁上的太阳花,这是唯一能在南沙的岛礁上存活的花。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象过,如果从云端往下看,礁上花圃里星罗棋布着的太阳花,一定是满目绿色,美如童话。而这怒放的太阳花,不就是他们乐守天涯的精神象征吗?每当想起这些,谭振文的心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豪情。
一首《他在那里站岗》成为陪伴谭振文两年军旅生涯的歌。歌中那淡淡的哀愁,赤子的深情,让他感同身受:
“他,穿着那一身军装,他,正在那里站岗,晚风拂过,漫天星光,遮盖不住他冷峻的脸庞。
他,守卫在祖国边防,他,今晚仍如雕像,月圆之夜,万家灯火,他却只能用思念回到故乡……”
谭振文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是在南沙。那时,他正是一身戎装,手握钢枪,在祖国南海的礁堡上站岗。长夜寂寂,月华如水,整个世界除了隆隆的涛声,一无所有。放眼所及,只有满天的星光。他忽然之间领悟到:“能在祖国最南端的沧海孤礁上站岗放哨,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豪情,难道这还不够让我自豪一辈子吗?毋庸置疑,现在我的生命已经和祖国联系在一起了。”
“我的生命中有两所大学,清华大学教会我文化知识和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军营大学"则让我的人生得到升华,教会我如何战斗。”谭振文说:“如今,我可以平静自信地告诉所有的人,我的生命因当兵更有意义,我愿意用一个南沙卫士的热血和激情来证明青春和生命走过的足迹。”
今天我选择离开,是因为明天我还会再回来
两年的时光过得飞快,离别时刻已经到来。脱下穿了两年的军装,贾娜和谭振文有些舍不得。历经艰难困苦,尝遍酸甜苦辣,他们都与部队结下了最深厚的感情。
面对着战友和首长的询问,贾娜和谭振文感慨万千。
“我舍不得离开部队。无论走到哪里,两年军旅生涯都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前两天,贾娜给学校老师打了电话,询问回校后是否可以转为国防生。老师问:“为什么要转国防生呢?”贾娜幽默地回答:“想一辈子驻扎在部队啊!”
说起退伍,谭振文曾经有一种马上要回学校的冲动,想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来看看这个当年的书生,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了两年后变成了什么样子,想马上把他的军人气质展示给所有人看。
“如今到了真要退伍的时候,又觉得以前的那些想法很幼稚。当兵是为自己、为国家当的,不是当给别人看的。”谭振文说出了退伍后的打算:“回到学校了,我想踏踏实实地继续我的学业,毕业后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回到部队继续发展。”
谭振文在日记中写道:“其实我们都很平凡,也只是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两年的军旅生活,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终点,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
如果想吃点苦,锻炼一下,新兵连三个月就够了。如果想体验生活,新兵一年就可以满足心愿。如果想圆军人梦,两年义务兵生涯是可以画个圆满的句号了。但现在,当兵已不是他们的目的,来到部队才知道,奉献,是不需要理由的。
“今天,我选择离开,是因为明天,我还会再回来!”贾娜的话,既道出了她的心声,也表达了她的意愿。
(本版照片王朝武、代宗锋摄)
《人物纪实》来稿请寄解放军报社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