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浅议干部晋升考评程序“群众评议”中民主精神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24日18:22
  毛泽东主席反复教育全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几个月前,人民网等各大媒体在显要位置报道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谈“中国式民主”,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各阶层的热评和思考。

  用干部是大事,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需要探索“中国式民主”。

  “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用好干部是关键,要有“法眼”和“神力”。

  这个“法眼”和“神力”,就是:

  人——民——群——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干部职务晋升考评中,谁最了解这个领导干部,谁最能够公道正派地评价这个领导干部,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黑龙江马德案,湖南李大伦案,等等案件,教训是深刻的:用错一个人,会败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风气,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究其根本原因,用错一个干部就在于没有真正尊重民意,没有真正用好人民群众这个“法眼”和“神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选拔干部的问题上,从未有不尊重民意而选对人的,也从未有尊重民意而选错人的。通俗一点说,在用干部的问题上,从来就没有瞎了眼的群众,只有瞎了眼的领导。因此,在选拔干部的问题上,要选对人,保证选人的成功的把握,就不可不注意民意,甚至要把关注民意当作首要问题来对待。这是因为:

  从理论上来看,选拔干部中关注民意,甚至要把关注民意当作首要问题来对待,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群众观点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中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观点。在选拔干部中关注民意,甚至要把关注民意当作首要问题来对待,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认真这样去做了,而且是在没有任何暗示、压力和偏见的前提下认真去做了,就能倾听到人民群众的真实呼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看到这个可能提拔的领导干部的真实存在状况;就能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认清这个可能提拔的领导干部的本质特征;就能集中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正选拔到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好的领导,最有效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从历史上看,选拔干部中关注民意,甚至要把关注民意当作首要问题来对待,是我们党的传统。当今世界,不同性质的政党,都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不管出于何种考虑,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调整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是形势使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党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党,从一开始就把代表人民群众作为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选拔干部问题上关注民意,始终把尊重人民群众意见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敏锐地意识到工农民众(人民群众)的力量,十分注意从民意入手关注民生,在动员、组织和发动工农运动中与人民群众培养了深厚的感情,从人民群众中选拔和培养了大批革命种子。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经创建了相对稳定的革命根据地,就在初创的苏维埃政府中采取民主,通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选举了各个层次的政权管理机关和领导人员。在抗日战争时期,以著名的“三三制”为代表,标志着我党在政权建设和选人制度建设方面代表着当时全国的民主方向。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基层政权建设为代表的民主政权建设和民主选人制度建设形成了全国规模。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选人制度开始进入民主法治化阶段。今天,在科学和谐理念的指导,预示着一个选人用人制度发展的新的时代必将到来。但不管怎么变化,选拔干部中关注民意,甚至要把关注民意当作首要问题来对待的党的传统不能丢。

  从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上看,选拔干部中关注民意,甚至要把关注民意当作首要问题来对待,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阶级性原则。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能否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兴亡。只有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在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选拔干部中关注民意,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相信人民群众的选择更显得至关重要,是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在党的干部路线上是否执行无产阶级党性和阶级性原则的重要标准。在我们党弱小,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时候,人民群众成了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今天,人民群众是我们打击公权私用,官僚主义,个人享乐主义,贪污腐败等的极其有效的武器,是打击混进党和政府内部的腐化变质分子,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克敌制胜的法宝。

  从现实性看,选拔干部中关注民意,甚至要把关注民意当作首要问题来对待,是民主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和需要会越来越丰富。随着全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水平会越来越高,政治判断力会越来越强。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健全,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社会民主政治改革的要求日益高涨。如何在科学和谐的理念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下一轮改革的难点问题。目前,理论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许多从事领导工作的同志也在联系实际深入地思考和稳妥地实践。面对新情况,2007年6月25日,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力。维护公平正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等。这些,既为我国未来包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扩大民主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在选拔干部中关注民意,甚至要把关注民意当作首要问题来对待,正是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是人民群众的呼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

  碰撞和对接——群众眼光,个别领导眼光和领导集体眼光,究竟谁能够代表党的眼光。

  在干部职务晋升考评中,在对被考评干部的认识和评判中,从来就有两种眼光。一种是个别领导眼光,一种是人民群众眼光。当两种眼光趋于一致,或者说能够对接时,我们会发现,聚焦下的这个干部往往是一个好干部。当两种眼光不一致甚至是尖锐冲突和碰撞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情况会变得复杂起来。究竟是哪一种眼光更好,经过认真分析是容易找到答案的。

  与个别领导眼光相比较,群众眼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敏锐。被考评的干部不是时刻在领导的视野中,但是,他却天天生活在群众的视野之中。无论是他的瞬间细节还是政治大节,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变化,都落在了人民群众的眼中。可以说,点点滴滴,人民群众是心中有数的。与领导只能观其大略相比,人民群众更加能够敏感地意识到他的变化,敏锐地发现他存在的问题。(2)更真实。被考评的干部平时与领导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这个环境条件是他需要谨慎的环境条件。因此,潜意识深处他会保持高度的谨慎,认真地对待一切,努力把自己好的一面,比如智慧,谦虚,勤奋展现出来,总之,把一切好的方面表现表现。但他一回到人民群众之中,回到他主持工作的环境中,他就会感到相对自由,潜意识深处会不自觉地放松起来。他的“本我”就会显露出来。因此,人民群众更加能够感受到他的真实存在。(3)更全面。被考评的干部与他的领导之间的信息交换量,只是他发出的信息量的很小部分。他的信息量的绝大部分是由人民群众接收了。关于他的品德,才能和个性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是基本能够把握住的。关于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比如德、能、勤、绩、廉等的优劣,人民群众是能够全面把握的。总之,信息交换的充分性决定了人民群众能够比领导更全面地了解他。(4)更本质。马克思指出,从本质上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政权的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政权。我们需要的领导干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好干部。人民群众更能亲身感受到被考评的干部对他们的真实感情,感受到被考评的干部是否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呼声,表达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人民群众眼光更本质。(5)更善良。几千年中华文化熏陶了中国人民,培养了人民群众的朴实善良天性。人民群众作为一个总体,对被考评的干部的评价,总是会超越利益,出于公心,凭着良心而作出来的,更客观,更包容。

  与人民群众眼光相比,个别领导眼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个别领导眼光依赖个人素质和政治经验进行判断。从个体的角度来讲,他比人民群众中的一个个体也许要强得多。但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人民群众的总体比较,领导他个人要渺小得多,其眼光的局限性不言而喻。(2)个别领导眼光是一种个人眼光,除了那些极其睿智的大家以外,其他一般的领导必然受个人的情感和喜好的影响,严重的还受这种情感和喜好的左右。因而存在个人主观色彩的可能性会很大。人民群众的集体眼光与这种眼光相比较,可以肯定地说,要客观得多。(3)领导在行使任命上有最重要的建议权,尤其是主要领导最能影响最后的决策。这就意味着他的眼光被蒙骗的可能性就越大。“领导面前都老实”,这是官场上的一句戏语,但道破了一种普遍心态。领导很难看到自己的手下的真实面,更看不到他们开衙见府,起居八坐的威风劲,更看不到他们金屋藏娇,暖玉温香抱满怀的风流劲,更看不到他们收金收银的贪婪劲。所以,离开人民群众的眼光,领导往往会被欺骗,被愚弄。(4)被考评干部的同级领导的眼光,也是一种个别领导眼光。这种眼光是特殊的。作为竞争伙伴,他的眼光是独特的,有时甚至是深刻的。但正由于这种竞争性,一般情况下他的主观色彩会更浓,他对被考评干部的评价和他的真实认识有时差距会很大。只有那些能够出于公心,修养很好的同级领导,在主动放弃竞争心和利益计算的前提下,才会把他的认识和真实想法谈出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否认靠个别领导眼光,靠这种眼光也选出了很多好干部,但我们也不能够否认,靠个别领导眼光,我们选错干部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从上段特点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个别领导眼光出错的原因。(1)被欺骗。因为不了解真实情况,导致用错干部。(2)被欺诈。因为自己有短处在别人手上,被迫用错干部。(3)被局限。因为受个人喜好的影响,导致用错干部。(4)被困扰。因为更大的领导打招呼,自己的亲友帮闲,导致用错干部。(5)有意为之。因为宗派需要,因为利益共同,等等,有意用错干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领导和群众,错误地把个别领导眼光等同于党的眼光。一旦用错干部,党总是要蒙受不白之冤,党的形象总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个别领导眼光和群众眼光在考评干部中都很重要,但相比较而言,人民群众眼光是一种决定性眼光,更重要。只有人民群众的眼光,才是党的眼光。个别领导眼光只有与人民群众眼光保持一致,才能转化成党的眼光。

  我们党是执政党。在用干部的问题上,重大人事任免最终是由一级党委(党组)这样的领导集体来决定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集体眼光在法理上代表任命干部上的党的眼光。那么,这种眼光和影响他的个别领导眼光、人民群众眼光究竟是什么关系呢?(1)党的眼光等于人民群众眼光。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我们的党除了代表人民群众利益,便没有任何其他的私利。在选用干部这样重大而具体的问题上,党代表人民群众,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党的眼光等于人民群众的眼光。任何领导把自己的眼光凌驾于人民群众眼光之上,那是错误的。任何领导试图用自己的眼光代替党的眼光,那也是错误的。(2)党的眼光要求领导集体眼光与人民群众眼光保持一致。党的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选拔干部的问题上,领导集体眼光决不能代替人民群众眼光,而只能代表人民群众眼光。所谓代表,就是要从群众中来,由人民群众决定,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任何脱离人民群众,甚至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3)党的眼光不等于一把手眼光,更不等于个别领导眼光。在集体决策中,每一个领导行使着投票权。但管理学的理论会告诉我们,每一个集体中,由于个体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等影响力的不同,会形成一个合理内核,这个内核,也可能是集体中的一把手,也可能是班子中的其他成员。在决策的过程中,这个内核的眼光会对决策产生很大影响。但无论他是一把手还是个别领导,都必须保持清醒,必须明白这种一把手眼光或者是个别领导眼光决不是天然的党的眼光。只有在与群众眼光对接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集体其他成员的基础上,才可能成为集体的眼光,才可能成为某种意义上党的眼光。

  群众评议——干部考评中的“法眼”和“神力”。

  目前,在干部的晋升考评中,有一个程序,叫群众评议。不管这个程序有多么的不完善,不管这个程序有多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不管这个程序在有些人看来是多么的走过场,只是形式主义。但首先必须肯定的是,有这个程序比没有这个程序好。改革开放以来,这个程序在选拔干部上大大地帮了我们党的忙,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一些民意诉求。可以形象地讲,在“伯乐相马”式的推荐制度下,对一些领导没有看准,看走眼的有毛病的干部而言,群众评议的作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这种成败之间,显示出人民群众的法眼和神力。假设在选拔干部中我们没有群众评议这个程序,真不知道我们要多犯多少错误,用错多少人,我们的政治也一定是瞎了眼的政治。可以说,干部选拔中的群众评议是一个好的制度,好的程序,“好的很”,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它,而是要完善它,扩大它的权力和影响力,实现干部问题上的真正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理性一点讲,干好中国的事情,必须依据中国的特色。在中国选拔领导干部,政治民主化一定是方向,也一定是中国特色的发展。干部考评中的群众评议,正是干部选拔中萌芽了“中国式民主”。这是因为:(1)它产生于中国的历史土壤之中,民本思想在中国存在数千年,“民为本,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要求象一棵坚强的种子,孕育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的心中,几千年来与统治者进行着不屈的抗争,历史发展到今天,人民群众才第一次真正意义参与政治,这种诉求终于长出了一棵幼苗——群众评议。五千年修来的正果,实在是应该倍加呵护。(2)它成长于我们党领导的政治土壤之中,干部考评中的群众评议,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的尊重民意的重大创新,今天我们视群众评议为平常之物,其实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可谓并不平常。没有我们党的领导,便没有这民主政治的一缕清风。(3)它有一定的制度之规。群众评议和群众运动决不是一回事。我们党夺取政权的时候,群众运动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我们党执政以后,群众运动不再适宜。所有的事情都要在一定的制度范围中。群众评议是有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参与的法制行为,这种制度之规,决定了它是积极稳妥的选人用人制度。(4)它真实反映民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法眼”和“神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个干部都生活在群众之中,都在群众的监督之下,群众心中有本帐。只要是真正的群众评议,就一定能够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反映,他的真实面目就会体现出来。

  如何用好这双“法眼”和这种“神力”呢?(1)从评议本身来讲,要进一步科学化。比如群众评议范围问题。选好干部最关键的是要走群众路线,这个群众,不是泛泛的,而是熟悉他的人民群众。如果不熟悉,是一定得不到真实结果的;如果熟悉的群众不能够全面代表,,那结果又一定是片面的。所以,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这个范围是什么,有多大范围是最科学的,类型特点是什么,如何实施最有效等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方案。这样,就能把依靠人民群众选干部落到实处。(2)从评议本质来讲,要进一步真实化。群众评议在现阶段一些地方,是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在选干部的时候,往往是领导意图在先,群众评议在后,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有的很愤怒,有的很反感,有的很无奈,有的很迷茫。这种形式评议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自尊心,伤害了人民群众参与评议的热情,最终是伤害了党的形象。(3)从程序来讲,要变成决定性的第一程序和否定性第一条件。在目前的干部考核中,群众评议只是一般程序,在有的地方,有的时候,有的领导那里甚至是形式主义。在人们的心理上,一些人轻视它,一些人不信任它,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权威和权力作用。未来应该把它由一般程序变成决定性程序。未启动其他程序之前,要先启动群众评议这个“法眼”和“神力”,以群众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实施下一个程序。一些领导干部要学会代表民意而不是代替民意,要懂得尊重群众评议就是尊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就是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4)从发展趋势来讲,要由群众评议发展到群众提名,逐渐代替领导提名。“伯乐相马”式的领导提名,从理论分析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已为时代所证明成为了落后的选人制度了,在一些地方、一些群众心中已经是声名狼藉了。在选人问题上,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方领导出现空缺,由上级党组织科学规定候选人条件,由群众提名代替领导提名,选出具体的人来,才是最科学的选择。党组织提出候选人条件而不提候选人,既把握住了党管干部的选人原则,又回避了选错具体的人而对党组织造成的尴尬和伤害。由群众在党规定的用人原则范围中提名,既保证了党的用人方向,又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和责任感。可以说,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在法制的范围内选人的真正结合和统一。

  需要牢牢把握的四项原则。

  (一) 群众评议的真实性原则。

  群众评议的真实性原则,是第一原则。目前,由于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单位,群众评议流于形式,或者是走过场,造成了人民群众的极大的不信任,严重地伤害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人民群众总是把这种事当作领导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总认为是搞假的而不是搞真的,总是去敷衍它而不是认真地对待它,这样使群众评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如何真正调动人民群众认真参与“群众评议”的热情成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第一要务。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像商鞅变法一样,用50金搬木桩的笨法去取信于民,以此换来人民群众的真心相信,真情参与,真诚回报。做到了这一点,群众评议就成为了做好选好干部工作的源头活水。

  (二) 群众评议的公平性原则

  在群众评议的过程中,维护评议的公平性就是维护稳定,维护选人制度的威信,就是维护候选人和他的支持者的自尊和利益。有了公平,赢家才会理直而气壮,输家才会心服口服。在群众评议中,我们要防止几种不公平:(1)防止个别领导的暗示和压力带来的不公平。(2)利益相关人用贿赂等手段造成的不公平。(3)程序本身的不平衡造成的不公平。

  (三) 群众评议的公开性原则

  做好群众评议,重要的就是要相信人民群众,要有向人民群众公开一切的胸怀和勇气。在选拔干部的群众评议中,要注重坚持公开性原则。(1)信息要公开,比如干部的需求信息,岗位的用人条件,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等等,都要公开,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2)程序要公开,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参与权。(3)结果要公开,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四) 群众评议的科学性原则

  在群众评议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只有是科学的,才是和谐的,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会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在干部选拔过程中的群众评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科学精神。(1)候选的条件要科学。是合乎岗位需要而不是领导个人嗜好。(2)评议的内容要科学,有一般的德能勤绩廉的考察,也有特殊岗位的需求的考察。(3)评议的程序要科学。比如范围,等等。(4)评议的方式要科学。

  总的结论:我们的一切源自人民。我们的干部选拔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法眼”和“神力”。明年,中国改革难度系数最高的改革——干部选拔制度的改革大幕即将拉开了。相信一个成熟的政党一定能够在这场伟大的改革中用好人民群众这双“法眼”和这种“神力”,走出一条“中国式民主”的政治改革之路。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