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社区主任是个百万富翁!”每当提起社区主任孟任中,棋盘山开发区高坎街道高坎社区的居民都一竖大拇指,“这哥们,实在!”一个百万富翁,为什么放弃自家蒸蒸日上的生意,全心投入到社区的琐碎工作中?12月23日,记者跟随孟任中,走进了焕然一新的高坎社区。
新社区成脏乱差典型
高坎社区是一个由失地农民组成的新型社区。2006年,受益于拆迁补偿政策,原高坎乡的农民们怀揣着可观的补偿款,告别了零散居住的庄稼院,集中搬进连片的高楼。
身份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体验的激变,让许多人失去了多年养成的节奏感和固有的方向感,一时间难以适应眼前的生活。一部分人有了小富即安的想法,不思进取,终日以喝酒、打牌打发时光。另外,来自不同村庄的人一起住进高楼,原先熟悉的邻里结构变得陌生而又隔阂,几次磕碰之后,人们开始只扫自家门前雪,对门隔壁不相识。更有一些居民,不适应新生活,高空扔垃圾、随地吐痰时有发生。外来流动人员的小偷小摸行为也日益猖獗,有时候一天发生五六起盗窃案。一时间,高坎社区成了脏乱差的典型。
孟任中是高坎乡土生土长的人。看到这些,他心急如焚。于是,一年半前,他竞聘并成功当选高坎社区主任。
新主任蹲大门口工作
孟任中今年37岁,在当社区主任之前,是个身家数百万元的私企老板。他当上社区主任,一些居民不理解:“放着老板的自在日子不过,来替咱老百姓跑腿儿,他图个啥啊!干不长!”
孟任中把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意交给家人打理,刚上任就干了件大事儿——修了2米高的钢架围墙、安监控、设门禁,居民被要求持卡进出。这下坏了,个别居民不理解,对着保安破口大骂:“我天天回家打这过,你怎么还不认识我?还用什么入门卡?”
那一阵子,孟任中每天都蹲在大门口做解释工作:“如果大家都不带卡随便进出,那不是也方便了窃贼吗?人家城里的高档社区都封闭管理,又安全又美观,咱这儿差啥啊!”
经过耐心工作,居民们渐渐养成了持卡进门的习惯,社区治安状况大为改观。小区封闭半年以来,刑事案件为零。围墙还挡住了大货车半夜和凌晨的马达轰鸣,小区变得宁静起来。
新市民共建美好家园
安宁的环境只是硬件,想要创造美好生活,还需要强大的凝聚力。孟任中思来想去,觉得文体活动最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为此,高坎社区在封闭小区内修整了2个占地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2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广场。在休闲广场上安装了21套健身器材,在小区内安装了53盏路灯。为了组织居民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社区安排了文艺专干,还在每个单元选出一名组长,每栋楼选出一名楼长,配备了音响设备。
现在,每天晚饭后,小区广场内都有数百人的健身队伍进行各种形式的锻炼。跳舞的、扭秧歌儿的、跳绳的、踢毽子的,好不热闹。
居民们通过文体活动走到了一起,彼此熟悉了,渐渐又形成了一个新整体。孟任中借机不断向居民宣讲“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用浅显的语言为居民讲清楚如何建设好家园的道理。
孟任中及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白费,2008年秋天,高坎社区进行小区植树绿化,居民自发参与进来,共栽植树木2000多棵,新铺草坪20000平方米。2009年入冬以来,每逢降雪,不需动员就有大量居民自发参与、义务献工。
一年多的时间,高坎社区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孟任中总结道:“一定要用老百姓能听懂又喜欢听的话来讲道理,让老百姓打心眼儿里想明白,社区工作也就干明白了。”
本报记者孙智超 通讯员段浩龄文并摄
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似乎可用于概括孟任中一年半的努力。在个人选择上,他完全可以做平安悠闲的富翁,但他选择了一条为乡为民挑战自己的道路,最终以事必躬亲的态度、感人肺腑的点滴,铸就了新的人生之路。我们希望所有人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不负百姓期望,致力改善民生。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