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打造人才高地 第二军医大学积极吸纳海内外人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5日16:00
  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新科院士榜单”揭晓: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专家廖万清教授榜上有名。至此,该校已拥有两院院士5名,位居全军医科院校首位。

  近年来,这所大学坚持把创新制度机制作为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切实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校拥

  有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方阵,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973”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等。特别是吴孟超院士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全国医药卫生界、全国侨界、全军后勤系统和上海市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大刀阔斧启动人才工程建设

  去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隆重召开了学科人才建设大会。

  随之,该校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学科人才建设工程,计划在今后三年内继续投入1.9亿元,强力打造优势学科群,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对院士后备人选、优秀青年人才和军事医学人才实施重点扶持。此举为该校广大科技人才队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和“催化剂”。

  据了解,该校自落实新编制以来,每年都有几百名科技骨干流失地方。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地方许多高校和医院都在强强联合,越做越大。这无形给学校建设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人才是立国之本,强军之柱,兴校之源。”学校校长刘振全、政委曹国庆对记者说,将高素质科技人才作为学校最需要依靠的第一资源,是该校党委的共识。为此,该校2005年投入6500万元,开始启动实施首期“5511”人才建设工程,即用3-5年时间,重点选拔培养5名左右院士后备人选、5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100名中青年技术骨干和100名优秀青年人才。

  与此同时,该校积极探索“大师+团队”的新型人才组织模式,大力扶持一批由领军人才牵头、重大项目牵引、跨学科联合的创新团队,围绕国家、军队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涌现出免疫学、神经生物学、肿瘤学和生物信号转导4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呈现“星明月亮”的人才建设新气象。目前,该校由曹雪涛院士牵头的“免疫学创新团队”,已有3人分别成为“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4人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经过一期建设和二期拓展,该校人才工程建设硕果盈枝:近5年来,该校新增院士3名,“973”首席科学家3名,国家级创新团队4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总后科技“三星”人才16名。

  开辟优秀人才成长的快车道

  几年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荆清赴美国进行客座研究。按常规必须在两年内学成归国。学校考虑到他研究课题的独特性,特别为他放宽了留学年限。

  4年内,荆清在国外有影响力的杂志上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其中一篇是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上发表影响因子达26分的科研论文。对此,学校不但按规定给予该篇论文20多万元的高额奖金,同时将他从主治医师破格提拔直接晋升为正研究员,还专门为他扩大了实验室。这一超常举措,给全校年轻科研人员带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该校政治部主任陈锦华说:“要留住人才,首先是事业留人,你能"入地",给你开路;你能"上天",给你搭桥,有多大本事给你多大的舞台。”该校千方百计构建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综合环境,为广大科技干部提供了提高能力、练就本领的大好机遇和广阔舞台。

  学校改变“四平八稳、一线平推”的培养方式,提升青年人才起始培养水平。对青年人才做到尽早发现、尽早瞄准、尽早培养、尽早储备,从青年科技干部踏上工作岗位一开始就协助他们进行学术生涯规划设计,并给予有力指导和扶持。学校制订《优秀青年学者培养计划实施细则》,每年遴选10名优秀青年教师和10名优秀青年医师,在出国进修、职称晋升、课题申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青年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对年龄轻、敢创新、潜力大的优秀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帮带扶持、跟踪考核、分级培训等方式,实现对后备人才的滚动培养,不断增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后劲。近年来,该校共获得省级部二等奖以上成果奖励102项,其中有76项由入库人员牵头完成,显示出后备人才的强劲实力。

  以全球视野吸纳海内外优秀人才

  “您在国外已取得那么好的科研成果,拥有那么丰厚的生活待遇,并且已获得美国著名高等学府教授职务,是什么吸引您愿意来我校工作?”

  “记得那是2006年,我受邀参加了第二军医大学举办的海外校友回母校事迹报告团,当时我报告的题目是"TwoDream"(两个梦想),一个是想回国工作,另外一个是想回母校工作。今天来参加答辩,就是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

  这是11月中旬,第二军医大学组织召开海外人才引进评鉴会现场答辩的一段对话。据校领导介绍,参加此次引进评鉴会的11名海外人才,都是来自美国、比利时、日本等国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一流专家教授,他们是从几十名海外优秀人才中重重筛选出来的。

  这一创新举措的背后,不单是一个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进步,更蕴含着第二军医大学对引进人才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独到眼光。近年来,军队院校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才建设面临来自市场和体制的双重点挑战。该校党委不等不靠,在充分挖掘校内人才资源的同时,“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以全球目光、博大胸怀和独具慧眼,在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内招贤纳才。学校还采取与上海市政府合作、与国内外名校共建、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拓宽了引进智力、吸纳人才的路子。

  为了更好地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学校建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确定重点跟踪对象,全面、深入地了解拟引进人才的相关信息与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引才方案。学校还积极借鉴、引进地方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科学模式和先进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推行了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其中学术大师每年50至100万元,学科领军人才每年30至50万元,学科带头人每年20至30万元。在政治上,引进人才与本校干部同等看待,可以以第二军医大学名义,推荐申请各类基金、成果奖励和人才项目取得突出成绩的,与本校干部享受相同奖励措施。

  为让海外人才和广大科技干部心情宽松愉悦,该校努力营造方便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该校领导和机关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改善科技干部的生活、住房、医疗等条件,为人才成长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该校党委坚持落实好每年的“实事工程”,改善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近年来,每一次党委全会上学校都要做出郑重承诺,为广大科技人才办一些实事,从提高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标准到解决子女入托难问题,从建造经验适用房到开设专家教授餐厅,件件实事都办到了广大科技人才的心坎里。(曹继军马海峰轧铸 肖鑫)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天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