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8万,70岁以下的老年人约占其中的46%。老年人交通高峰时段出行的安全、便捷问题,引起多位市政协委员的重视。市政协委员于凯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他多半年来对老年人早高峰出行的调查情况,分析老年人早高峰出行存在多重原因。政府有关部门回应表示,正在研究考虑为老年人办理出行意外保险以及研究设计新的老年人专用电子交通游园一卡通。
无奈 早高峰老人挤公交
在和平里医院附近居住的张文华大妈,今年快70岁了,7点钟挤在车站的人群中等着公交车进站。“我每天都要坐公交车,赶上早高峰,人特别多,经常挤不上车。”张大妈一边说着一边感谢售票员帮着找座位坐下,她说早晨出行不太方便,关键问题是有很多上班的年轻人,上岁数的老年人上下车免不了挤了碰了。“前两天,小区里有个70多岁的老人就在上公交车时摔了一跤,手臂骨折了。”
而在马家堡、南礼士路附近的小区,同样每天上演着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艰难挤公交的情景。家住南礼士路的王大妈则说,上岁数的人都有怕坐公交车出门的心态,一般就是在小区里什么事都办了,不得不赶早坐公交出去,对很多老人来说是无奈的选择。
隐情 主要去买菜和看病
于凯委员告诉记者,他从今年初开始关注老年人乘公交出行问题,陆续在陶然亭、马家堡、礼士路等居民区进行深入调查。在调查前,他只是简单地认为是老年人出行习惯造成乘车不便,比如早晨起得早,就想出门活动活动。“实际上,本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早晨出门坐车,有各种各样必须出行的原因。”他分析说,人们通常认为老人晨练是挤公交出行的最大原因,而实际上,在多数社区,晨练可以在内部或周边不远的绿地小广场解决。真正因为晨练而挤公交出行的老人,要么是因为实在没有场地、要不就是参加一些晨练团体的活动。
“我调查过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表示,很少因为晨练而早上挤公交。最为主要的早高峰出行原因,是买菜和看病。”于凯说,目前很多新小区没有菜市场,而老小区菜市场被拆除了,或者菜市场的菜价偏高,所以,老人们愿意选择较远的市场买菜。“经济杠杆至关重要,很多老人明确地说,自己是在用时间换金钱。”
看病对老年人来说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老年人看病的几率远大于年轻人。调查的多数老年人都说经常要看专家门诊,去好医院挂专家号,就必须赶早挤公交。”于凯表示,当前本市社区卫生水平还不是很高,客观上也使得老人们必须选择去大医院看病。
他说,除了买菜、看病,还有部分老人需要送孙子孙女上学。
■委员建言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于凯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该一步完善社区的健身、商业、卫生等各种民生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老年人出行的必然需求;其次,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种老年人优待政策,提升质量,特别是考虑把多种优惠功能进行集成;此外,在北京机动车突破400万辆后,应当研究倡导新型的社会出行理念,在汽车数量剧增的局面下,全面考虑老年人出行的问题。
■部门回应
市民政局:设计老年人专用一卡通
市民政局针对于凯等政协委员的建议表示,目前本市老龄部门在发放老年人优待卡时,已经提醒老人尽量避免早晚高峰出行,交通部门也针对高峰时段老人乘车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在高峰线路加开双班车、提高发车频率等。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设计老年人乘车游园专用一卡通,考虑通过刷卡计次,准确掌握老年人出行规律,科学调配公交车辆。考虑到老年人的出行安全问题,正与有关部门协商,将为老年人购买出行意外保险,完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制度。
晨报记者 贺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