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振华收藏的收音机堆满3个房间。 |
民国时期的电子管收音机。 |
上世纪80年代,半导体收音机开始普及。 |
收藏三千部收音机将开私家博物馆
让3000部收音机一起奏响开幕曲是什么概念,恐怕不亲临其境难以想象。
广州收音机收藏爱好者严振华用一年时间收集了从民国时期至改革开放初期3000部各款式国产收音机。他还立下“军令状”:要让3000部收音机个个“能响会亮”,在亚运会到来时,在广州举办首家国产收音机博物馆,让这些收音机唱响亚运开幕曲。为此,他从年初开始下班就挑灯夜战,一天修复四五部收音机。
本报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邹永生 摄影报道
让每部收音机“能响会亮”
严振华家桌上摆的、床底下塞的,还有过道上堆积的都是收音机。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刚上小学时,广州满大街都是收音机修理铺。我常到北京路一修理档口看一个老头修收音机。”恢复高考后,严振华考入无线电中专。如今从事的设计工作,是与无线电关系密切的太阳能自动灯产品。
一般人收藏只为收藏,而严振华要全部恢复收音机出厂功能,让机器“能响会亮”,为此他利用假期到上海、南京等一些当年中国收音机主要生产基地,寻找当年的元件以及各款收音机线路图。对实在不能复原的机子,采取拼装、改装办法,将同型号机子拼凑成件。
收音机见证时代变迁
“与无线电广播形影相随的收音机历史只有百年,最早令人熟悉的是矿石收音机。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矿石收音机与电子管收音机风靡我国上海等沿海城市,因为无需电源,经济、方便,矿石机备受喜爱……”谈起收音机的历史,严振华口若悬河。
在堆积如山的收音机中,既有过去专供红旗牌轿车的“红旗601晶体管收音机”;当年周恩来作为出国礼物的“牡丹6204A电子管系列”;邓小平用来赠送外宾的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熊猫601电子管系列”,也包括风靡70年代“物美价廉”的“红灯”系列。
此外,还有当年无线电爱好者自制的收音机,一块木板开出一个圆形条状的散音口,里面装上喇叭,一条电线拉绳就是收音机的开关。
“三转一响”曾是家庭追求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三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收音机)是很多家庭的追求目标。”严振华说,在上世纪50年代,只有少数家庭才有;到了70年代中期,一些大中城市,类似“红灯”大部件系列开始在百货大楼出现,要排队才能买到。那时,许多人买配件自己组装收音机;80年代,半导体收音机开始在百姓中普及。
从民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初年收音机设计款式的变化,见证着中国收音机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