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独立学院面临“招生收口” 生源在缩小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8日09:24
本科招生三分天下有其一,办学规模如撑大的“鸟笼”,但生源在缩小
本报记者 章咪佳 本报通讯员 邢五洲 沈燕维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前天庆祝建院10周年,而这10年恰好也是浙江省独立本科院校发展的10年。这10年,独立学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前天举行的独立学院创新发展论坛上,一群独立学院的掌门人坐在一起,除了谈成绩,还谈了面临的新问题。
本科招生占总数的1/3
浙江的独立本科院校,是顺应时代背景的产物。1998年,原浙江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与杭州大学四校合并,浙江的高等教育招生瓶颈立刻凸显:高校少、教育资源缺乏。在这样的形势下,独立学院应运而生。
1999年,浙江省第一批独立学校成立,大部分学校完全依托母体学校办学,自身只有个位数的专业设置,整个本科培养体系实行2+2模式(招收的学生在独立学院读两年后,转到母体学校读两年,毕业生拿的是母体学校颁发的文凭)。当年的招生简章上,这批学校都还没有“上榜”,考生根本不知道这些学校。那年,各个独立本科院校基本上都降分录取了学生。
十年一跃,浙江的独立本科院校已经走过了和母体高校的“蜜月期”,从2004年开始实施独立颁发文凭。全省二十几所独立本科院校,在软硬件配备、招生规模上,都跨了大步子。这十年,浙江省独立本科院校的招生人数,已经占到全省本科招生总人数的1/3。比如,作为浙江省政府批准的第一批独立学院之一,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从最初的7个专业到现在实行全国招生,拥有31个专业,9200余名学生。
面临压缩规模的困境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徐军伟认为,独立本科院校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块试验田,但随着独立本科院校发展日趋成熟,很多问题也呈现了出来。
首先是师资评定职称的问题。徐军伟说,现在针对高校教师的等级评定,只有一套模式——符合学院派的评定方式。作为二级本科学院的教师,没有一条单立的、适应自身特色的通道来参评,“我们的老师只能把材料拿到母体学校,统一参加评审,这样的体系下,我们的老师在职称评定上毫无优势可言。”这样相对来说,就会影响师资稳定和提升。
独立本科学院的另外一头压力,在于招生收口的问题。这十年,不少二级本科院校都是万人大院。但由于生源的缩小,独立本科院校也面临着压缩规模的困境。师资和办学规模已经如撑大的鸟笼,再要下调缩小规模很难,这意味着办学成本降不下来,这也是今后独立本科院校生存发展亟须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正在探索专门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全世界范围内,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都不足5%,如何找到创业的突破口是门大学问。瓯江学院党委书记赖学军认为,“光是批发一点小商品,卖给学弟学妹,这样的创业太浅层了,如果你满足于如此的创业,你不用到独立学院来学习创业,在家做土老板也能赚钱,在独立学院要学什么,是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的形式,要教人家里学不到的东西。” (来源:钱江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