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外华商的2009:悲欢与荣辱 挣扎与奋斗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8日09:28
挣扎与奋斗
作者:史词
2009这不寻常的一年里,在海外打拼的华商经历了许多挫折与荣辱,见证了经济的衰退,体验了生存的不易。在此盘点海外华商一年经历,回顾曾经的悲喜与荣辱。
彻底告别“灰色清关” 俄华商共谋未来发展
2009年的炎炎夏季,俄罗斯华商最集中的切尔基佐沃市场(昵称为“一只蚂蚁”市场)热度正节节攀升。从一片白茫茫的垃圾场到建成繁华的集贸市场,再到被关闭,俄罗斯华商见证了市场的兴衰起伏。它曾经是数万华商安身立命、发家致富的所在,它曾经在历次俄罗斯警方的清查行动中毫发未损,如今,这个华商曾经的“避风港”,已经成了查抄走私的“风暴滩”。
事件回放:
6月18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将集中销毁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并要求莫斯科市尽快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据估计,切尔基佐沃有7万至8万名华商,而这次遭波及的华商在3万名左右。
一时间,俄罗斯切尔基佐沃市场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灰色清关”与华商受难的消息引起众多人士关注。此后,俄罗斯对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进行整顿。6月29日,莫斯科东部行政区区长叶夫季赫耶夫,以违反卫生规定为由,自当日起临时关闭该市场。至此,切尔基佐沃市场经营的华商全部受到损害。大批在经营的货物被扣押在市场内,而解封时间却难以确定。
据悉,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莫斯科最大的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批发市场,并辐射俄罗斯和独联体周边国家。这个市场是许多在俄华商的“淘金地”,也是俄罗斯有名的中国商品集散地。中国习惯称之为“一只蚂蚁”。
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关闭后,很多华商不得不转向其它市场经营。然而,华商的到来推高了市场摊位的租价,令很多俄罗斯商贩产生不满。
据报道,莫斯科“园艺”市场的商贩们对市场管理处准备让华商来此经营感到非常不满,他们写信给梅德韦杰夫,要求保护他们免受华商的“排挤”。13日,由于与市场管理部门的谈判没有结果,该市场近400名商贩在管理部门大楼前举行抗议,而当数百名华商出现在“园艺”市场时,商贩和市场管理处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据悉,一些市场出现摊位租金涨价并非华商故意“买断”,市场方面坐地起价占很大因素。拿“莫斯科”商贸中心来说,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前,这里一个摊位的月租金是7万到8万卢布,而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后,“莫斯科”商贸中心的月租金急升到15万卢布。
7月14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在参加俄TVC电视台直播节目时表示,所有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工作的外国人都应该离开莫斯科,莫斯科其它市场将只提供给切尔基佐沃市场上的本国商贩。
7月17日据俄新网报道,据莫斯科移民局新闻处透露,超过200名原切尔基佐沃市场的中国和越南籍商贩必须在10天之内离开俄罗斯。根据该移民局的信息,移民局工作人员到目前为止已经检查了原切尔基佐沃市场3132名外国人的证件。消息人士说:“对他们中的782人追究了行政责任,对368人处以罚款,缩减了147名中国人在境内的停留时间,在10天内他们必须离开俄罗斯。”
自“切尔基佐沃市场事件”发生以来,中国驻俄使馆以及相关领事部门分别向俄方进行交涉,希望俄方确保中方相关经商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他们合法财物的安全,公平公正合理解决在俄华商人员和货物被扣案。在各方奔走努力下,因切尔基佐沃市场临时关闭,货物被扣押,忧愁如焚的华商们终于迎来了一个较好的消息。
莫斯科消费市场与服务局表示,从7月18日起,在被关闭的大市场的经商者只要能提供合法证明文件,即可运走自己的货物。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31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问题已经初步解决,95%的华商货物已经运出,未来中俄双方将就打击灰色清关、规范贸易秩序进一步加强合作。
事件透析:
2009年莫斯科华商的日子很不好过,经济危机自然不必说,“一只蚂蚁”市场的关闭,让这些华商仿佛经历了一个“寒夏”。“灰色清关”已成过去时,“白色清关”将成中俄经贸主流。对于华商而言,“转移阵地”并不能一了百了,只要“灰色清关”的阴影一天不散,华商就难保不会再次遭遇滑铁卢。海外华商要想赢得更长远发展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自身“入乡随俗”,积极主动融合当地社会的素质;培养在“利”字面前不忘“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素质。罗马尼亚中国城冲突事件:“受伤”的总是华商
散落在各国的华商虽相隔甚远,其在旅居国的遭遇却总有几分相似之处。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们的心情还未恢复,罗马尼亚又拉紧了华商的神经。
事件回放:
位于布加勒斯特东北郊的“中国城”,主要由“红龙”和“尼罗”两个相邻的新旧市场组成,是罗马尼亚乃至中东欧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国服装百货等商品批发市场。11月16日,市场管理方尼罗集团单方面决定对进入“红龙”和“尼罗”两个市场的除货车以外机动车开征每天10列伊的停车费,引起在市场上数千中国、越南等国家商人的强烈抗议。
17日中午11时,两百多名红龙市场开店的华商自发组织来到市场入口岗亭处,欲与管理人员就车辆“入场费”问题进行交涉,但双方未达成共识,现场一度混乱,在场警察与华商发生肢体冲突,两名华人受伤。当天下午,市场管理方借口华商的冲动行为,勒令管理人员对红龙和尼罗市场同时实行停电、停水等措施,并于当晚19时,撤出两大市场所有卫生、保安人员。至此,罗马尼亚华商集中经营的红龙、尼罗两大市场管理陷于瘫痪,六千多家店铺及大量仓库、财物安全面临极大危机。
24日早上7时,罗马尼亚海关总署、首都经济卫队等派出大量警力对尼罗市场进行封锁,警方声称尼罗市场存在偷漏税及假冒商品、卫生等问题,要对市场进行查封调查,并当场封闭100多家包括华商在内的店铺。至27日,罗马尼亚警方已对尼罗市场三百多家店铺进行强制“查封”,经营商户生意大受影响,各种流言在市场上迅速传播,尼罗市场一片混乱。
事件发生后,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高度重视,屡次召集在罗华商社团代表开会,通报情况,并积极听取华商代表的意见。在中国驻罗使馆的协调下,管理方11月23日已改变强硬态度,提出于当地时间24日上午恢复水电和市场物业保障。且于30日接到罗马尼亚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的明确答复:本周内,尼罗市场被查封的店铺可以陆续恢复正常营业。
12月2日,布加勒斯特税务总局经济警察再度进入尼罗市场查封店铺,并与市场华商发生冲突,警察向商人们施放催泪弹,数名华人被打伤。中国驻罗使馆有关人员及市场维权委员会成员等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解。
尼罗市场从11月24日开始遭受到罗马尼亚税务、海关等多个警察部门的查封。封店行动持续到27日,共有300多家华商店铺受到查封,华人生意大受影响。2日,尼罗市场当地警察和宪兵对上千名华商实行暴力“执法”,给中国商户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近年来,尼罗公司在基本完成新市场“红龙”的开发后把眼光瞄向了尼罗市场,不断逼迫已经取得店铺永久使用权的华商搬迁,试图推倒旧店建新市场,但对华商在拆迁费方面的诉求却不予积极回应,尼罗市场最近几年因此一直纠纷不断。在尼罗市场经营的一些华商担心,管理方这次遭遇挫折后还会变换花样继续折腾。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宿景祥对媒体表示,华商在东欧国家经济转型期间,将廉价的中国商品销售到那些国家,解了燃眉之急。今天,这些国家从政府层面开始调整和纠正过去一些不规范的做法,想重新规划经济。但他们比较生硬的做法对华商造成了很大冲击。另外,由于经济危机,这些国家出现排挤外国人的现象,华商也在其中。
事件透析:
中国商人在海外遭遇“事故”。面对海外利益扩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人需要怎样的商业生态观和国民素质,来应对国际化生存?此次罗马尼亚“中国城”事件可喜地看到,华商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在驻罗使馆的帮助下,选择理性的维权方式与市场管理方进行交涉,使得事件的发展过程整体朝着有利于华商的方向转化,充分说明华商在经历过各种历练的情况下,心态更加成熟,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品牌质量获肯定 匈牙利华商坚信维持就是赢家
匈牙利,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商人在中东欧最早打天下的地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匈牙利成为重灾区,对于上万旅匈华商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生意萧条,深陷无奈的“持久战”。
表面上看,布达佩斯陆续新开发了许多装修颇为讲究的商街,广场等经营场所,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已明显没有往年人流、车流,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华商普遍感言,生意太难了。
“四虎市场”是当地人人皆知的商品集散地,10年前,这个市场上人拉肩扛,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当时这里的一个摊位仅转让费至少要几万美金,而现在许多摊位都空着无人问津。许多有实力的华商都纷纷进入小工厂和欧洲广场、唐人街等一带经营。一些留守这里的华商经营只能说是保本或维持。
匈牙利一位女华商说起目前的经营环境,她认为会有很多华人面临回国发展的问题,过去只是说说而已,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去,已经有很多人买机票回国发展了。她坦言,虽然匈牙利加入了申根,便捷开放了,但政府与周边国家都签署了相关协议,货物入关都要向海关申报,虽然现在没有边界检查,但是想偷关的可能性很小。
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位在匈资深华商道出了问题的根本。他感悟,旅匈华商是最早开发东欧市场中国商品的群体,华商经营正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无论在资金、技术、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是周边国家无法比拟的。但汇率不稳定是对华商最大的打击。
他从辩证的角度看待这场危机,市场上生意不好,反而给公司带来了增强后劲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危机,不但不撤资,反而加大投资,利用这段时间集中搞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为日后经济复苏的商机作准备。因为社会需求量的减少,使得匈牙利市场上建筑材料费、劳动力价格等在不同程度下降,仅施工的费用就比以往减少了三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难得的拓展机遇,如果生意好的时候,不仅费用高,很难腾出精力花钱搞建设。
在这岁末年初之际,“四虎市场”及邻近地区经常受到匈牙利警察、海关、劳务、财政和税务等部门的检查。今年,匈牙利税务和金融稽查局已对此地进行了400多次检查,罚款数额达2500万福林(约合14万美元),多家商铺被定期限制营业。每年圣诞节前是商人们最期盼的销售旺季,目前各执法部门决定加大检查力度,即到年底前每天都会采取行动。在匈华商的生意严重受损。
新闻透析:
尽管华商遭遇诸多困境,但全球化终究是一股谁也无法阻挡的大潮,华商要想真正走出困境,走向世界,惟有迎难而上,迎接挑战,同时不断调整,才能在此中立于不败之地。把握机遇 意大利华商提振信心着眼将来
随着意大利境内中国移民人数的急剧增多,华商在意大利的生存状况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近年来,意大利政府对华商的政策也从过去的宽松鼓励演变成了现在的严格限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很多旅意华商深感茫然,不知道该怎样走下去。“何去何从”成了现下最流行的话题。
据了解,仅意大利米兰、罗马两个城市,一月之内华人餐馆,店铺,网吧等转让数目就达四十家之多,连以往运营情况良好的店铺都已换面易主。各报纸上出售和转让的信息比比皆是。经调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偶然,纷沓而至的各种因素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华人在意经营范围比较单一,基本分布在餐饮,服装,贸易,工厂和一般性服务类行业。质量问题是影响华人生意的关键因素。以贸易为例,由于个别华商业主极端追求利润,购进质次价低的产品,在欧洲市场销售,致使“中国制造”在很多“老外”眼里成了伪劣产品的代名词,使得华商的生意日陷困境。另外,某些华人商家在商品质量上确实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
经营模式存在问题。经营模式代表一个商家经营的理念,而一些在意华商的经营模式与国内或者其它国家相比,较为陈旧,没有创新。以餐饮业为例,在意中餐馆大都以中国人为主要客户,往往忽略了对意大利本地居民的宣传,很少有中国餐馆在网络上开设专门网页,以致于流失了大量的本土客户。
另华人内部的恶性竞争(降价)造成“雪上加霜”。由于在意华商经营行业较单一,所以造成同行之间竞争剧烈。结果经常由于商品价格过低而得不偿失。仅以翻译服务为例,几年前展会翻译200欧元一天都很少有翻译人员愿意接手,现今一天70欧元就有人干。华人之间的这种恶性价格战的结果使第三方受益颇多外,而导致华人市场经济一片低迷。
意大利海关加强“货检”,近年来更是严格把关。从中国经EMS运输的货物很少有不扣关的,这样给在意华人进货增加了一定难度,即使进货成功,附加的高关税又使商家苦不堪言。
纵观旅意华商的发展走势,已经有很多华商跳出传统产业,去从事一些跨国合作的新型贸易和投资业务,华商回国内投资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涉及各个领域。目前,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逐步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的新阶段,外(侨)资准入的门槛正逐步提高。在意大利企业界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前景的背景下,旅意华商牵手意大利企业家进军中国发展实体产业,将是未来旅意华商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新闻透析:
新形势下,旅意华商注意把握时机,闻动而变的做法是可喜的,但在经营策略上,华商的营销弊端略有显现。从长远来看,旅意华商唯需选择多元化经营,摆脱价格战低利润的泥潭;需人才升级,搭建一个拉动整个产业升级换代及信息、理念沟通的平台,走出“零合博弈”,才能实现多方共赢的崭新局面。走势引深思 西班牙华商命运多舛
自2007年底开始的经济危机在经过近两年的蔓延后让曾经繁荣的华人经济出现萧条。到2009年秋季,西班牙经济学家所预言的2008年底当地“经济开始探底”的结果仍没有出现。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导致西班牙华商不得不开始调整各自经营战略,迎接挑战。
6月份巴塞罗那近郊的MATARO市大检查事件已过去半年,现如今MATARO市在遭受大检查后,全市经济受到重创。特别是华人企业和工人受到影响尤为严重。衣工厂被封,大批工人失业。虽然通过各方努力,MATARO市第二法庭于10月26日宣布对72家华商制衣厂给予拆封。但是从被封到开封已过去了四个月,上游的商家早将订货渠道转移出MATARO,造成解封后的衣工厂无订单开工生产。厂房、设备闲置,衣工厂老板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欲哭无泪。
与此同时,依托衣工厂发展起来的华人超市、酒吧、餐馆不可避免的受到重创。当地华人介绍说,大检查后当地种族歧视非常厉害。在这里,警察看到中国人就查,如果停车超过三分钟,只要是中国人开的车就会被拖走,收到罚款单,如果是老外的车就会平安无事。很多在街上打手机的中国人都有过被巴基斯坦人、摩洛哥人抢劫的经历。当地华人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多年以来,旅西华商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奋斗,在西班牙不但扎下了根,而且在一些领域中还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而这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当地人带来了竞争压力。由于他们在当地社会中过于封闭,缺乏与社会各方,尤其是社会高层的沟通,华人被误解或者被排斥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的经济危机给西班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疲于应对中,“以西班牙当地人的利益为重”这种思想,从以前埋在心底,已经转化为直接的行动。这一点,从针对华人的检查风暴中,就能清晰的看到。
其实,从历史来看,旅西华人在这里的发展历程从来都是充满了挫折和困难的。作为生活在人家屋檐下的外来移民,他们的发展过程肯定不会如自己所愿,顺水顺风。因此,对于旅西华商目前所遭遇的困境,大家在委屈,受伤和忍辱之后,更应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应对。
华人是最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在眼下的经济危机中,华商应积极进行自我调整,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发挥华人企业的竞争力,抵御风险,度过难关。一直以来,旅西华人总习惯于封闭式的埋头赚钱,有社会性的活动也仅局限于华人的小圈子。所以,在当地的上层社会,以及政治圈中可谓是毫无影响力可言。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只要老老实实赚钱,就可以独善其身的时候,各种针对华人的行政和执法偏见,甚至是歧视却接连而来。从一轮又一轮的检查,到售酒许可的压而不发;从警察处理有关华人的案件得过且过,到罕见的天价罚单,这些都提醒我们,华人在西班牙的上层社会需要话语权,来表达自己意愿,发挥整体的影响力,就必须学会和当地的行政和执法部门打交道,并善于应对那些故意的“刁难”和“苛求”。
新闻透析:
西班牙华商应本着守法经营的宗旨,尊重当地的人文风俗,尽量减少外界对自己的误解,在谋取利益的同时,也要回报当地社会。对于安全问题,还要加强与西班牙警方的合作,通过有效的方式督促他们,加强对侵害华商犯罪分子的打击,只有做到了以上这些,华商才能为自己安全,稳定的渡过经济危机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并在今后求得更大的发展。
小结: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商人的海外足迹已无处不在。在海外打拼的华商面临与当地社会融入、人身安全、企业经营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回顾刚度过经济寒冬的2009年,海外华商需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