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一支海防部队,这支部队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保卫苏中根据地近海海域的艰巨任务,而且为人民海军建设培养出一批具有海上作战经验的宝贵人才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2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统一整编新四军部队,以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活动于苏中地区,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委。该师下辖3个旅(第1旅旅长兼政委叶飞,第2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第3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包括师直属部队,总兵力不足1万人。1941年4月,苏中军区在三仓河以南如东县木并茶镇成立,粟裕任司令员,刘炎任政委,新四军第1师指挥机关兼苏中军区指挥机关。苏中军区下辖4个军分区,除第1分区之外,各旅的首长兼任军分区首长、各旅的指挥机关兼军分区指挥机关。
由于苏中军区紧靠敌人统治的心脏地区,是华中日军的重点进攻目标,要在敌人夹击的严峻形势下坚持长期的敌后斗争,就不能设想全区都保持相对稳定,但必须保持有一定范围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区,以便作为党政机关和军区指挥机关的驻地,连续稳定地指挥苏中军民的敌后斗争。为此,粟裕司令员对苏中地区的整体防御作出了有纵深、有层次的战略布局,并决定把第2分区境内以三仓镇为中心的方圆约15公里的沙荒滩涂地带作为苏中根据地的基本区。这里不便于敌人活动,却有利于我们回旋,还可以成为向海上发展的依托。
要通过积极开展近海海域的游击战争来夺取近海斗争的主动权,保持苏中根据地基本区的相对稳定,就需要研究近海作战的规律性。粟裕司令员利用战斗间隙,于10月5日率领第1师部分直属单位,分乘11艘木船出海,进行持续3天的海上作战演习,研究海上活动遇到的问题,为开展近海海域的斗争探索经验。此后,粟裕又多次率领机关人员到海上和沿海地区调查,研究沿海滩涂港汊的情况和气象、潮汐活动规律,探索海上作战中的船只编队、火力组织、战术手段、通信联络等方面的规律性,为后来开展海上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掌握苏中沿海地区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奠定了基础。
随着苏中根据地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掌握沿海斗争的主动权变得日益突出。1942年初,粟裕决定组建专门的海防力量,负责开辟海上广阔的回旋余地,以便配合陆地上的反扫荡斗争。最初是以苏中军区后勤机关一部和山炮连、警卫分队为基础,组建一个海防大队,主要负责控制苏中根据地沿海的港口,并力求深入近海开展对敌斗争。同年秋天,在这个海防大队的基础上,苏中军区党委决定再抽调3个警卫连,连同原来的海防大队,正式组建苏中军区海防团,并由第3旅旅长陶勇兼任海防团团长。当时,作为苏中军区海防团的发展基础是一支不到200人的队伍。苏中军区领导非常重视海防团的建设,要求这支部队尽快发展到海上去,搞出一支名副其实的海防部队来。军区首长当时赋予海防团的任务是:第一,打通苏中到浙东、山东的南北交通;第二,发动沿海渔民、盐民群众,建立自己的武装,巩固苏中的海防;第三,全力保护转移到海上的军区后勤各单位和一个山炮连。随着海防团的发展壮大,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逐步完成了这些任务。
1942年冬,海防团来到弶港、北坎地区开展工作。由于弶港一带的渔民受到渔行老板的残酷剥削,生活非常贫困,我们的工作队深入到贫苦渔民中,向他们宣传反剥削的道理,渔民们逐步提高了阶级觉悟,纷纷要求跟老板进行说理斗争。经过一系列经济斗争的胜利,渔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不久就组建了“渔民抗敌协会”,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斗争。为了保卫渔业生产,防匪抗敌,又组建了渔民抗日自卫队。随着渔民抗日自卫队的不断扩大,经过训练和选拔,一批批自卫队员升格到海防团,使海防团的力量逐步壮大。根据海防团实力的发展,军分区陶勇司令员决定,海防团尽快到海上活动,逐步担负起保护渔民生产,深入近海开展对敌斗争的任务。
通过向“渔会”征借船只,海防团凑足了40多艘木船,组织了自己的船队。船队出海作战的首要目标,就是打击横行在近海海区的海匪。当时的海匪疯狂劫掠渔民的海产品,使出海的渔民深受其害。在新四军东进之前,海匪们在苏中沿海割据为王,大肆抢劫和勒索出海捕鱼的渔民。苏中地区沿海大股的海匪有孙二虎部,占据着弶港、何家灶一线,有100多人;陆洲舫部盘踞在丰利地区,实力比较雄厚;袁国祥部活动在斗龙港一带。这几股主要海匪的势力控制了从新洋港至长江口的近海地区,新四军要在海上打开局面,必须解决这几股海匪。海防团决定对这几股海匪采取政治争取的政策,只要他们抗日、不抢掠渔民,就可以收编这股力量。
1942年底,孙二虎部在何家灶与军分区主力交火,被军分区主力打垮了,并把孙二虎俘虏过来,押送到军分区司令部。军分区党委事前对收编沿海的海匪是经过周密审慎研究的,确定了对这几股海匪采取“既加之以威,又加之以义”的方针。陶勇司令员命令把孙二虎放了,并亲自对孙二虎进行教育,通过谈话使他认识到为匪可耻,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孙二虎对新四军的不杀之恩很感激,当时就表示只要新四军能够谅解他,他一定弃暗投明。孙二虎还表示,只要放他回去,他一定把伙友袁国祥、吴道生等人动员来做陶司令的部下。陶勇当即答应放孙二虎回去,并约定第二天下海到孙二虎的船上进行正式谈判。
出海与匪首们谈判是颇具危险的,军分区党委很不放心,决定派一个连护送陶司令下海。但是,陶勇考虑到孙二虎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为了表明新四军的诚意,他决定单刀赴会。第二天,陶勇单身来到孙二虎的船上,使孙二虎、袁国祥、吴道生等人感到很意外,所以这次谈判进行得很顺利。新四军的原则是:所有在苏中滨海和近海地区活动的私人武装一律听候收编,拒绝收编者自行退出海滨和渔场,并不准伤害渔民亦不准依附敌伪。孙二虎表示听候收编,并交出枪支和所有船只,改名孙仲明,决心跟随新四军抗日。而袁国祥、吴道生当时对新四军的力量还有些怀疑,不愿意立即跟随抗日,但愿意遵守我们的第二个条件,退出近海区。随后,经过陶勇司令员的劝说,陆洲舫部也接受了收编,同意参加新四军共同抗日。
随着苏中近海的几股海匪先后被争取过来,海防团收编了200多条木船、800余人、400多条枪。根据斗争的需要,苏中军区党委决定把海防团扩编为海防纵队,陶勇兼任司令员,陆洲舫任副司令员。纵队下辖三个团,原海防团为一团,孙仲明部为二团,陆洲舫部为三团。在扩编工作中,苏中军区党委给海防纵队派来一批优秀政工干部和有作战经验的指挥员,作为这支海防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海防纵队在1943年经过团结改造,已经成长为具有海上作战能力的一支新四军部队,在反封锁、反“清乡”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4月,我军在组建华东军区海军时,海防纵队划归华东军区海军序列,改称海军警备第一纵队。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