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走向“外交大国”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2月28日13:12
2009年的中国外交自始至终高潮迭起。今年以来,中共政治局9名常委都有出访纪录,出访之密集、访问国家之多,属历史罕见。
中国竭尽全力拓展外交的动因有许多,比如增进国家的软实力或巧实力、国家边际安全、地缘政治的需要、大国之间的角力等等,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未来发展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在这一特殊的背景之下,中国领导人一边通过外交彰显“大国责任”,一边为经济发展谋篇布局。
胡锦涛最近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其中一项主要活动就是参加天然气管道开通仪式。这条天然气管道从土库曼斯坦横穿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疆。为了获取中亚地区能源,中国也积极在当地经济领域投资,目前仅在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投资就达4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军事外交也非常活跃。中国与美国、德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开展了防务磋商,与部分国家组织了中外联合演习和训练。军事外交背后则折射出军事走向透明、自信的轨迹。
2009年的中国外交还具备以下特点:
一、坚持“韬光养晦”策略。2008年底,中国决定派出军舰远赴索马里海域参与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的联合行动;今年12月,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单挑美国气候谈判特使“缺乏常识”,一时间国际舆论纷纷热议,认为中国外交行动预示某种转向,即告别“韬光养晦”。其实不然,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中国外交更多强调的仍是“韬光养晦”,聚精会神发展经济,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二、中美关系的地位不可动摇。在一年之内,仅“胡奥会”就上演了多次,奥巴马访华、吴邦国访美,也将两国关系推向高潮。同时,中国也在悄悄推动与拉美国家的关系。
三、将地区安全置于重要位置。今年以来,中国周边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使得中国外交增加了不少安全色彩。
四、外交为民。近年来,中国官方提出了“外交为民”的理念,外交部门越来越关心与中国公民有关的“琐事”。中国护航舰队远赴索马里海域应该说是外交为民的新例证。
中国正在走向“外交大国”。
对华合作利大于弊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12月25日发表文章,题目是“超级融合”,摘要如下。
美国和欧洲总是责怪中国使得它们的工作岗位流失。美国经济在2008年遭遇的危机延续到了2009年,这引起人们思考,美国经济主权受到何种程度的侵蚀,中国经济实力提高了多少。
目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中美经济一体化符合未来的需求,它比过去一个世纪来引导政府、学术和企业界领导人的大多数经济政治理论都要重要。
前面的路至少摆着两个选择。一是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包括欧洲———与中国展开合作,改造和发展现有世界经济体系,使之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二是我们重新回归旧的二元概念:“他们”赞成的就是“我们”反对的。
对于美国来说,如果我们选择接受与中国互相依存,我们就有机会不仅克服目前的种种挑战,保持繁荣,而且还会在以后数十年里获得越来越大的利益。尽管这意味着美国在世界的地位发生改变,但是利将远远大于弊。
毫无疑问,美国从中国经济增长中收获了丰厚的利益。中国的崛起是否值得期待?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它将如何崛起?是依靠中国本身的力量,还是依靠美国,或者是国际体系的其他重要因素,将决定本世纪的发展趋势。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