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余秋雨关博的技术分析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30日06:44
余秋雨“一怒之下”把开在新浪网和凤凰网的博客关了。“一怒之下”是媒体据近期发生在余秋雨身上的事情猜测而来的,并没有得到余秋雨的证实。也就是说,余秋雨关闭博客并不见得是因为被网民评为“华语世界第一文盲”,也不见得是因为他一直不受网民待见,整个2009年被从年头骂到了年尾。
余秋雨关博和章子怡海报被泼墨,是上周同期发生的具有相同娱乐效果的事件。不同的是,章子怡海报被泼墨引发的是对明星“金钱与情感”的窥私,而余秋雨关博引发的是对名人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文化价值观的思考。两相比较,还是余秋雨占了便宜,为什么同样是鸡毛蒜皮的事,余秋雨看上去就要比章子怡多几分“文化”?
据余秋雨的助手金克林最新回应,关闭博客跟网络恶评没关系,博客将以新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新的名字将不再叫"博客",是个新生事物。”
联想到这次余秋雨并没有关闭搜狐与腾讯上的博客,不难发现其中蹊跷:如果关博,何不全部一关了之?有的关有的开,而且还将酝酿“新生事物”,莫非关博背后余秋雨还有着商业打算?
拨开罩在余秋雨关博事件表面的迷雾,从纯粹的技术层面分析,也许会离事实和真相更近一些。
虽然余秋雨一直声称自己的手“压根儿没碰过电脑”,博客一直是“九久读书俱乐部的一个女孩子工作之余顺便管一下”,但访问过余秋雨博客的读者都会发现,“秋雨文集”、“秋雨时分”、“秋雨行程”、“秋雨书法”、“秋雨演讲”、“秋雨访谈”等栏目设置得十分精心、妥帖,非一般人能完成。而博客文章无论在发表时间的掌握上,还是语言分寸的指向上,都表明余秋雨博客是一个观点平台,而非他一直宣称的信息集纳空间。
关于余秋雨博客,一直存在这样的争议,一方面是网民都将它视为余秋雨的官方言论发表地,一方面是余秋雨坚持认为博客只是他光辉文化形象的一个附属品。这大概是造就网民与余秋雨屡屡发生争端的原因所在。
在网民看来,余秋雨博客上的文字明明以余秋雨的名义发表,表达的也是余秋雨的观点和想法,而在网民用这些文字去找余秋雨理论和商榷时,余秋雨却一扭腰身消失了,甚至博客文字中的片段也会随之消失。浮现在大家面前的,仍然是那个在凤凰卫视和青歌赛上侃侃而谈的余秋雨,而非在博客上屡次用言语滋事的余秋雨。
两个余秋雨身影的不重叠,造成了网民对余秋雨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误差,在这个时候,余秋雨要做的非但不是关闭博客,而应该是敞开胸怀通过博客与大家交流,哪怕与恶评进行正面交锋,也比现在这样只用“闪转腾挪”大法应对负面新闻要好。“不打字”没关系,余秋雨完全可以将写好的手书交给助手,“不上网”也没关系,也完全可以守在助理身边,看助理如何上网将文章发布,顺便还可以指点一下助理如何排版以及及时修改错别字。
任何对余秋雨关博进行的过度解读,都是对余秋雨的不负责任,这样只会不断提升他对网络的长辈心态,愈加不敢承认自己对网民评论的在意。相反,如果把余秋雨关博背后的功利性质进行技术性的分析,或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一个更真实的余秋雨。
韩浩月(北京 专栏作家) (来源:新京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