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围脖”:过了冬天还得火?(图)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30日09:37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2006年3月,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服务。这位创始人自己也说,Twitter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它简单得让他们的一些工程师甚至提不起兴趣,但它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简单”。

  令人吃惊的是,2008年Twitter获得了752%的爆发式增长。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天都要塌下来了,我们还在发明新方式与别人交流。”《时代》杂志撰稿人史蒂芬·约翰森对此有点惊奇。

  注意到微博客的巨大力量后,世界各地机构和名流相继入住twitter,美国总统奥巴马、NBA球星奥尼尔、麦蒂等也都在Twitter上落户。甚至有点让人意外的是,5月末,朝鲜中央通讯社也以KCNA的名字注册Twitter,发出自己的声音。

  Twitter是什么?估计很多人不熟悉,那么饭否、嘀咕、叽歪、腾讯滔滔呢?似乎有点印象,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随着今年新浪微博的强势推出,姚晨、李开复、黄健翔、潘石屹等名人成为活跃用户,数以十万计的网友密切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时,你是不是也有些好奇,这个冬天“围脖”怎么就流行起来了,它又能一直火下去吗?

  ——数字说话——

  4个月吸引近60万粉丝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117人参加),69.0%的人关注微博。25.6%的人已经使用微博,43.4%的人正打算用。

  据了解,早在2007年,我国便有微博性质的“饭否网”上线。而今年8月中旬开始内测的新浪微博因为“名人效应”,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目前在新浪上微博关注度最高的是演员姚晨,到记者截稿时,粉丝已超过58万。

  微博火热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73.9%的人首选“表述简单,符合年轻人习惯”;73.6%的人认为“方便,随时记录”。接下来的选项还包括:实现了即时交流(56.4%);信息广泛,各取所需(47.2%);内容原创性高(44.1%);想关注谁就关注谁(31.1%)等。

  调查显示,64.6%的人表示“微博即时记录传播的方式,对传统媒体是一次冲击”;57.4%的人认为“微博也需要内容监管”;55.1%的人认为“微博改变着人们的表述和思维习惯”;48.6%的人认为“微博还原了人们的真实状态”;39.6%的人表示“微博更容易形成交际小圈子”;25.8%的人说“微博可以成为个人和企业营销的阵地”。

  ——记者观察——

  微博未必是“微型博客”

  最初朋友推荐“微博”时,记者确实有些不以为然。这个所谓的“微型博客”不就是博客的快餐版吗?对于一个不写或者很少使用博客的人来说,限制用140个字写博客,真的有那么大区别吗?

  然而经过注册试用之后,发现这个“限制”还颇有些欲擒故纵的意思。

  140个字让不少人放下了身段和顾虑,原来或许十天半月才能静下心来在博客上长篇大论一番,现在一天发几条甚至几十条微博的人不在少数。

  新浪的总编辑忙不忙?ID为“老沉”的陈彤从8月17日发布第一条微博以来,目前已接近3100条,平均每天20余条。

  人气明星忙不忙?自认为是娱乐圈“潮人”的姚晨9月1日发布了第一条微博,目前已突破800条。

  不要小看这貌似简单的字数变化,字数的减少意味着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甚至发短信、彩信来写微薄,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记录和分享新鲜事”。难怪陈彤会认为,博客和微博本质上是不同的东西,却又有些近似性,关键在于微博这种即时性书写平台,引入了社交网络的关系结构。

  ——用户声音——

  关键词:开诚布公·制高点·方便·锐利

  “今年的11月21日,昆明螺蛳湾有上万名商户游行,造成交通拥堵,有打砸抢的现象,事情闹得很大。我马上开通微博,取名"微博云南",第一时间公布信息:昆明有这么件事,来龙去脉是什么……反响非常好,民众对事件本身反而不太关注,对我们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的做法倒是大加赞赏。”开设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武皓此举受到了《人民日报》的关注,并迅速成为微博圈内的名人。“现在科技太发达了,任何一个人在现场用手机拍张照、写段话传上网,都能造成影响力。宣传部门不可能真正封杀消息的流通,应该开诚布公。”

  新浪CEO曹国伟也实名注册了微博,并且毫不讳言:“微博是我一直主张大力推广的,因为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平台,代表下一代的媒体平台形态,新浪也必须占据这一制高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

  “现在关注很多媒体圈的人,能够从微博得到很多消息或线索。发很多微博倒不见得是上瘾,它确实很方便。”一位新闻从业者说。

  “这些不超过140字的小句子,就是当代的民谣,它很生活化,很直接,有些毫无意义。但是,它也很锐利。”更多普通的用户这么看。

  ——直面质疑——

  个人获取信息的成本与总量增大无关

  科技日报:有人认为微博的优势是随时沟通,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频繁的联系吗?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每个人对信息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海量的信息确实会增加每个人寻找对自己有用信息的成

  本,但微博的优势在于你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对象。虽然信息的总量增大了,对个体来说却未必富余。

  科技日报:订阅功能并非微博首创,为什么RSS提供的订阅不像微博一样受欢迎?

  金兼斌:我觉得Twitter最初设定140个字节的篇幅,应该是对大众的信息消费心理作过研究的。140字节可以说明白一件事,又不用太花精力,同时满足了阅读者的基本需求。我也曾经用RSS订阅过一些内容,但篇幅太长、数量太多,积下的东西根本没有时间看,后来干脆就不用了。

  最大的潜力在于电脑与手机网络的对接

  科技日报:包括Twitter的创始人都一直在探索微博的盈利模式,您觉得除了普通广告之外,还有哪些方式可行?

  金兼斌:像google的关键词广告、以及一些嵌入式广告都可以尝试,但是广告并不是稳定可靠的收益来源,它受经济形势、市场变化的影响很大。我想微博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聚集人气,培养用户黏度,当黏度达到较高水平时,对注册用户进行收费应该是可行的,它同时还可以为愿意支付较高费用的用户提供更多差异化的服务。

  科技日报:由德国捷孚凯市场研究集团实施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免费的午餐是全世界网民的共同爱好。在接受调查的16800名欧美国家居民当中,仅有13%的人愿意为网络内容付费,33%的受访者甚至希望可以享用不含广告的免费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培养愿意为微博付费的用户是不是难度很大?

  金兼斌:由于互联网用户与服务提供商的利益相对对立,所以在接受调查时很多人表态说不愿意付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人的公开的态度并不一定和他最终的行为一致,其实人们愿不愿意付费,很大程度上要看支付是否方便。如果一个人确实比较看重一项服务,每个月付十几块钱、几十块钱并非不可接受。我们既然都可以为接入互联网付费,为什么不能为内容付费呢?

  科技日报:微博进入国内几年了,今年似乎是一个爆发,您怎么看它未来的发展?

  金兼斌:其实微博最大的潜力,在于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的对接,大家用手机也能够发布信息。我们国家手机的普及率这么高,网民人数也在不断地增长,随着信息终端的集成化与互联互通,虽然未必是“微博”这种形式,但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递方式一定会盛行。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