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影响力周刊
《读者报》特约记者登地球南极点
□本报记者 冯予
读者报特约记者李星于2009年11月24日携带读者报报旗开始了南极之旅。并于12月2日在南极点展示该报报旗,读者报随之成为第一家站上南极点的华文媒体。此次活动是读者报“关注地球”系列活动之一,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地球现况,增长保护地球意识开展的一次活动。
为期18天的南极行终于落下帷幕,读者报特约记者李星讲述了在南极点的生活,重温《读者报》登上地球南极的激动时刻。
“我们自己带了气罐、锅碗瓢盆、食物。”李星说,在南极,吃的食物其实和平常差不多。主要负责做饭的是一位“老外”,都是在飞机里做饭。“因为南极是一个非常纯净的地方,没有受过污染,所以我们特别注意保护环境,所有的垃圾都必须带走。比如大便,我们是用一个口袋装好,放在飞机里,然后一起运回来的。”
李星说,在南极看见的太阳也是不一样的。和北极不一样的是,南极一年大概只有两个月的时间适合人居住。在那里,看到的太阳是在头顶上空像一个圆圈一样旋转,不会落山,处于极昼状态。“我每次先看看手表,再看看太阳的位置,以此大概判断一下是什么时候了。”
“有一天,天气特别好,阳光灿烂,我站在极点,脑子里一片空白,感觉特别纯净,情不自禁地把身上的衣服全部脱掉了,赤裸着站着,好像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一样。”李星很坦率。
“身处南极,最深的感触就是:纯净。我的脑海里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李星说,儿童时代,在小村庄生活,说到南极,觉得那是书上学的知识,是考试内容。从来不敢去想是否可以亲自去南极,更不敢想自己和地球有什么联系。“但是居然这样的梦在今天都实现了。”
李星告诉记者,身处南极,有时会很激动,感慨万千,首先是感叹科学技术发展真的很快。一架飞机,就可以载着我们来这么远的地方,这是以前的人们无法想象的。然后,还有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这些年飞速发展让全球惊叹。”
“现在都谈建设和谐社会,我们站在南极,和企鹅待在一起的时候,感到的是人类和动物、大自然的和谐。”回国后,李星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张明信片,希望下一代能够更加关注地球、关注大自然,能够比自己这代人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