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宁波发现清道光信寓史实记载石碑(图)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30日22:30
郑挥老先生发现古碑如获至宝。

  
  人民网讯(记者南华)昨日(12月30日),宁波发现清代道光年间记载我国民营信局史实的石碑,据悉,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民信局实物。

  原来,我市集邮家郑挥老先生自从5年前发现了我国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封后(贵报2004年2月26日—3月3日已作题为《宁波发现我国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封——曹氏古封》的详细报道),还很想进一步考证宁波也有我国最早的民信局,据《宁波邮志》记载,在清道光22年至光绪初年(1842——1880)宁波民信局进入鼎盛期;《奉化市志》则确切记载,道光元年(1821年)“大桥设全盛号信局”;但郑老苦于一直没能寻到实物(对近代史的研究应以实物为主,这是当今史学界的共识)。而国内目前对民信局肇始地点、肇始年代的研究,也因只见史志记载而缺乏实物依据,故史学家难以考证,诸说不一,明永乐说、清乾嘉说、清道咸说等众说纷纭。

  就在郑老踏破铁鞋无觅处时,忽有邮友告知,在宁波重点文保单位——天封塔的碑林里,有一块记载着我国民营信局史实的清道光年间石碑。郑老闻讯大喜过望,打的直奔天封塔塔院,终在天封塔下东侧碑林中,找到了那块从左侧数起为第5块、题为《信寓(即民信局)呈请禁止脚夫勒索帮费给示勒石告示碑》的古石碑。该碑高203厘米,宽78厘米,厚14厘米,圭首,石质粗糙,虽下截文字已有剥落,但字迹仍依稀可辨,碑上明确载明立碑的日期为“道光贰拾肆年叁月”,即1844年3月,这比郑老发现、经考证为1854年寄递的“曹氏古封”年代还要早上10年。

  读完连落款共11行字的碑文,80高龄的郑老欣喜若狂直如同少年。在这块额题“奉宪勒石永禁”六字的碑上,碑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记载了清道光年间,宁波林春元等一向在甬江开办的通裕信寓,在走递瓯闽苏杭等邮路的必经之路(奉化)上,遭遇奉备(蔑称,地痞之意)李章先和脚夫李启云等敲诈勒索,“冒捏兜揽”、“勒索帮费”、“强收元寓招牌”,经鄞县(当时的宁波)王知县(立碑时当任的叶堃知县的前任)公平断案,林春元等“照旧走递”,因知县“晓谕”时常出示,今被风雨损坏,恐怕口说无凭,李启云等“仍蹈前辙”,故特此“勒石永禁”。第二部分,即碑文的第二段,则记载了当任知县叶堃的严令:“所有宁、绍寄赴瓯、闽及瓯、闽带回寄往苏、杭银信,均归林春元等走递”、“不准兜揽递送”,“自示之后,再敢阻挠争执,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从重究治,决不宽贷。各宜凛遵,毋违!”叶堃是一位以身殉职的好官,应该说他的吏治也是较严厉、果断的。

  从当时宁波已有数年邮路纷争的史实来看,民信局的创办应早在此纠纷前若干年,也就是在1844年之前。石碑的发现,证实了在我国五口通商和海关邮政开办之前,宁波地区即已创办起颇具规模的民营信局(私营邮局),这为我国民信局肇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提供了历史依据。

  那么,这块距今已有165年的珍贵石碑何以现在才“真龙现身”呢?正在开放式的天封塔塔院早锻炼的大沙泥街居民史老伯告诉记者,这些石碑原来不在这里,是从近在咫尺的城隍庙迁移过来的,也许是作为我市标志性历史建筑天封塔的点缀。因石碑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有的字迹已十分模糊,甚至几乎难辨字迹,碑上又全是古代文言文和繁体字,故除专业人士外,平时很少有游客观看。

  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章国庆可谓宁波古石碑研究的权威,他陪同记者现场介绍说,现在天封塔塔院的石碑共有17块,都是彰显宁波文化弥足珍贵的遗存。这些石碑是数年前宁波城隍庙改造时在厢房等处发现的,碑大多高2米,宽1米,最大一块高达2.5米,均为清朝中晚期所立。当时,文保部门将古碑集中堆放于城隍庙一侧,没想到由于堆放石碑的位置隐蔽,时常有不文明之人前来大小便,堆古碑处竟成了卫生死角。为此,四年前这批石碑被近距离移置天封塔下。今年上半年,文保部门又出资将古碑全部拓片,输入电脑,准备整理出书,“这些古碑都是研究宁波民风、民俗以及法律文化的极好素材”。

  因文保部门的研究角度与集邮家不同,故没发觉此碑有考证民信局创始年代的特殊作用。但文保部门因人手不够、请来帮助拓碑的省文保员姚光明老人,却是个收藏爱好者,他在通读了碑文后留了个心,在一次与收藏老友闲谈时告知了此事,而该老友又恰与集邮家郑老同为邮友,于是,这块“宝”碑才“神龙露首”了。(记者南华摄)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