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王庄民间吹打乐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photocdn.sohu.com/20061227/Img247292527.gif)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2月31日11:47
起源于明代,流行于天津小王庄地区的“民间音乐会”,日前入选第二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流传了四、五百年的“民间艺术”,凭借其独特的演奏技法和具有历史价值的乐器成功载入文化遗产名录。
小王庄民间吹打乐主要分布在小王庄镇一带。小王庄镇位于大港最西部,北大港水库和钱圈水库湿地腹地。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临静海县,北接西青区,205国道穿镇而过,津汕高速、黄万铁路、钱顺公路、洋苏路、津淄公路、港中公路、徐太路、战备路等重点路段横贯其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历史上就有“津都南门、鱼米之乡”的美誉。
小王庄村“民间音乐会”起源于明代。到清代、民国年间有近20人的班子,掌握52支曲子。解放后,该村有一位叫郝清奎的老人被中国音协天津分会和市文化局评为“民间乐师”。目前,该会曲子主要来源于这位老师傅的教授,少部分戏曲性的曲子是根据剧本、乐谱由该会人员翻译成“工尺字”吹奏。
郝清奎于14岁入会,1987年病故。他在青年时期即精通笙管和打击乐,常在本村和邻村演出,不但培养出本村两代弟子,还在其他区县培养了一班弟子,在大港地区被人称为“管子王”。
该音乐会的道具为:开道铜锣两面、钹、铙各一对、芦笙五把、大小管各一个、十音锣铛各一个、大鼓一个,服装为海青袍。代表作品:《骷髅》、《苏武牧羊》、《南梆子》、《四成仙》、《上路曲》、《六工六》。
小王庄民间吹打乐气势恢宏,音色明亮,具有较强的民间音乐的生命力,尤其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是传统的民间文化遗产,在几代人的精心维护和传承下,延续至今。1989年在大港区文艺调演中获民间音乐集体一等奖,且在每年的中华传统节日中都要进行演出,从1987年至今各种形式的演出达到了1500余场,深受群众好评。
小王庄民间吹打乐蕴含着深厚民间文化传统,承载了大港地区的民间文化,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继承、弘扬小王庄吹打乐艺术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乐队的部分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工艺价值。
![](https://news.sohu.com/upload/pagerevision20090916/pic03.gif)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