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亿万农民的“增量民主”: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06日08:17
  ①着眼亿万农民的新要求

  农民谈论最多的不再是吃饭问题,以社会公平正义为特征的民主政治诉求,正成为亿万农民群众的新要求。

  200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安徽省实施选举观察员制度、“一票制”选举、定岗选举三项改革,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据统计,全国29个省(区、市)制定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31个省(区、市)制定了村委会选举的地方性法规。村委会选举,成了亿万农民最好的“民主训练”,全国平均参选率达90.7%。

  带着对基层热点问题的关注和对改革前沿话题的思考,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把目光聚焦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课题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不断发展的。这些年,我们取得了成就,也遇到了新课题。”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学员说。

  看到成就,更看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由解决温饱问题逐步向解决社会诉求问题转变。农民谈论最多的不再是吃饭问题,以社会公平正义为特征的民主政治诉求,正成为亿万农民群众的新要求。”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学员长期从事农村经济工作,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盘点改革带来的变化,学员们从身边事情谈起,如数家珍。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由1978年的人均年收入134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5000元。过去以产品性收入为主,现在,二、三产业收入占比重越来越大。”

  “农业和农村以前是靠计划来配置资源,现在基本靠市场来配置资源。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现在多是老人、妇女留守,青壮年出外打工,全国有2.6亿农民工。”

  ……

  学员们认为,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要着眼实践,着眼变化,着眼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的群众上访,不是为了钱,而是要讨个说法,要求公平。”近年来,农村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引起了学员们的深刻思考。

  学员们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利益矛盾日益凸显。农民政治诉求和民主诉求越来越强烈,对公平、正义、平安的新期待越来越凸显,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刻不容缓。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学员们的关注。例如:重选举民主,轻决策和监督民主;宗族宗派势力干扰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如何处理多数人意见与少数人意见不一致等问题。

  “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在发展中解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现在有的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发挥不了应有作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学员们认为。

  ②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

  共产党搞民主,不仅是选举,而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民主开展得好不好,要让人民群众来评判,让发展成果来检验。

  四川省平昌县村党支部在2001年就试行“公推直选”,成为全国较早探索创新基层选举模式的地方。“公推直选”在初始提名环节,多数采取了党员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和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因为改变了以往由组织单一提名的做法,因而促进了党组织凝聚力的增强。

  在长期实践中,我国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这条道路的核心理念和本质要求。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同样走的是“中国道路”。

  “我们需要的基层民主,不是七嘴八舌的"大民主",而是在法治轨道上的民主。”

  “共产党人搞民主,不仅仅是选举,而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民主搞得好不好,要让人民群众来评判,让发展成果来检验。”

  学员们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民主发展模式。它必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愿望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支持和引导农民直接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根本保证。”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说。

  如何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学员们思考最多,想得最深。

  “坚持,不是一成不变。要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四川的公推直选,让群众参与进来,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

  “在决定村里重大事项时,要善于把党的意志转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善于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为党组织的决策依据。”

  “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只有我们"用脚决策",群众才会"用手投票"。只有群众愿意发自内心的举手表达自己的意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才能得以真正巩固。”

  如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突变式,还是渐进式?学员们在广泛深入调研中形成共识。

  “通过增量改革推进民主治理,就是在现存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政治法律框架内,立足现有"存量",力求在既有的民主成果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一种新的增长,以渐进的和可控的方式,逐步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学员们对“增量民主”这一名词有准确的理解。

  在学员们看来,农村基层民主走过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以“赋权”为核心,唤醒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改革初期,以“放权”为核心,开启了加快民主进程的新时期;税费改革阶段,以“减负”为核心,突出了农民期待发展的民主诉求;综合改革阶段,以“服务”为核心,着力破解制约民主发展的矛盾和障碍。

  学员们认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上下联动的纵向式民主、稳步实施的渐进式民主、党领导下的互动式民主、保障农民物质利益为核心的发展式民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学员说:“坚持渐次推进,逐步由边缘向中心、由基层向上层、由局部向全局推进,才能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稳步发展。”

  ③多措并举,推动增量民主

  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的过程,既要积极探索,大胆推进,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简单化和草率化。

  去年12月15日至20日,省部班部分学员来到海南省调研。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海南一面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把基层党支部建在渔船、发展产业链、项目园区上;一面坚持农村各项事业都依靠农民,由农民决定,由农民支撑,由农民获益。改“为民做主”为“支持农民做主”,做到工作有要求,不强求;有目标,不搞达标。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而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结合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广泛深入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学员们认为,要在既有成就和经验基础上,实行增量改革,稳步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他们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满怀信心,纷纷建言献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创新基层组织设置,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学员们建议,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行业协会中,建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上,形成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层的新型党组织构架体系。党的组织建设要与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相结合,党员活动要和广大农民的经济活动相结合。

  学员们表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要作出调整,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发挥民主示范功能、服务发展功能、协调沟通功能、教育动员功能和政策执行功能。

  ——积极培育组织资源,大力引导农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基层民主建设的瓶颈。除了村党组织、村委会,基本上没有其他组织,村中无论大事小事,都得靠村党组织来处理。学员们认为,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同时,应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发育诸如农民理事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文娱社团等多种形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探索设立村民议事和村务监督组织。

  ——创新干部资源供给,打破熟人社会的惯性约束。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是世代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本土本村人担任村干部,血缘、宗族、面子相互交织,成为民主政治在农村运行的一大障碍。学员们强调,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逐步改变过去基层干部从本地选人的单一资源供给模式,在选拔使用本土优秀基层干部的同时,加快输入外部力量,增添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活力。目前两条途径已经畅通,大学生到村任职;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挂职。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增添了动力和活力,注入了生机。

  ——创新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突出农民群众主体地位。

  过去,农民办事是自己由村到乡再到县,一路找上去,不知每个层级该找谁,到哪找。安徽省从2006年起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着力解决农民办事难问题,现在只要把材料交到村部,由村干部一路找上去,直到办妥,“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农民可以在家坐等结果。学员们认为,让群众越来越愿意说话,党的基层组织和政府要代表农民利益说话,多为群众办实事。要真正从农民自身需求出发,提供公共服务。

  ——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少数人集体主义、法治意识和义务观念都比较淡薄。学员朱成虎提出,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法治教育,加强对村干部的法治教育,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引导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尤其要注重对农村带头人的培训,既能带领群众致富,又能为群众服务。

  ——把握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施进程,在积极推进、稳妥实施上下功夫。

  按照增量改革的路径推动民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的过程,既要积极探索、大胆推进,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简单化和草率化。贵州省副省长辛维光学员说:“新农村建设不能脱离实际,要处理好环保与温饱、脸皮与肚皮、脑袋与口袋的关系。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同样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