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吾斯曼江:高原上奏响爱民曲(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06日09:35
吾斯曼江

  
  32岁的吾斯曼江(维吾尔族),现任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喀什边防支队科克牙尔边防派出所副所长。科克牙尔边防派出所辖区地处帕米尔高原,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唯一陆路口岸——红其拉甫的咽喉要道和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

  民族团结的使者

  吾斯曼江所在的责任区95%为柯尔克孜族群众,当得知原责任区的一名柯尔克孜族警官要调整到别的单位任职,由一名维吾尔族警官吾斯曼江代替时,一些辖区群众担心不是本民族的警官,处事就不会公正,就到派出所要求安排柯尔克孜族的警官。因此,上任之初的吾斯曼江自然是辖区群众“不受欢迎的人”,经常遭遇群众的冷眼,有的人看见吾斯曼江,不是跑回屋里把门关上,就是低头干自己的活,假装没有看见,问什么也假装没有听见。

  为打破僵局,吾斯曼江创出了适合辖区走访工作的以“普遍式、约时式、服务式、慰问式、帮扶式、贴靠式”为主要内容的“六式分类走访”工作法,首先从村干部、治安联防队员家庭入手,主动靠上去打招呼、拉家常,虽然柯尔克孜语说得不好,但他坚持用柯尔克孜语与群众交流。他处处有心,处处留心,每次下管区他都带些面粉、清油、茶叶、蜡烛、糖果等生活用品,赠给村里的贫困户和孤寡老人,走的时候又主动询问乡亲们需要下次来需要捎带的东西。他也注意尊重柯尔克孜族的风俗习惯。真诚融化一切,没多久,零零星星地就有牧民请他进门喝奶茶,上炕聊天,隔阂的坚冰开始打破。

  2006年4月,吾斯曼江的弟弟吐尔洪江因患肠癌病重入院。深知时日不多的弟弟,唯一心愿就是想见见当兵的哥哥吾斯曼江最后一面。父亲也反复给吾斯曼江打电话,催促他尽快回家。吾斯曼江心如刀绞,热泪夺眶而出,向领导请假并简单交接工作后准备回家。这时,所里忽然接到群众报警,牧民买买提在放牧途中不慎坠河溺水身亡。吾斯曼江知道买买提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3个女儿均未成年,他的后事可能无人料理。考虑到弟弟尚有家人照顾,吾斯曼江就忍着悲痛直奔买买提家帮助料理丧事。三天后,吾斯曼江回到单位时接到了家人的第15个电话,父亲用低沉的声音告诉他:弟弟已经走了……“没能见上弟弟最后一眼,深感内疚,260公里的路,我却没有满足弟弟临走前的唯一心愿。现在我都还经常梦见到他!”每当提起这段伤心的往事,吾斯曼江都泪流满面,言语哽咽。随后,吾斯曼江主动与买买提家结成帮扶对子,以一己之力帮助他14岁的大女儿吐哈提汗重返校园。今年年初,已经长大懂事的吐哈提汗在了解到吾斯曼江家里也很困难,但依然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用于帮助辖区贫困群众的实情后,任凭吾斯曼江怎么劝说,她都毅然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想法,选择了到技校学习兽医,她想自己把家庭的重担挑起来,使吾斯曼江减少一些负担,同时还可以将所学之长,为辖区群众发展牧业服务。

  2006年5月份,因施工方案变更,辖区314国道1700公里处施工段被迫停工。包工头胡某以工程未完成等多种理由拒付民工工资。吾斯曼江上门调查,胡某为将工钱据为己有,私下拿出5000元的红包塞给吾斯曼江,并许诺事后另给3万元作为好处费,吾斯曼江愤然拒绝。他和同事奔走在乡政府、工地之间,硬是将拖欠的17.2万元工资全部讨回并发放到33名民工手中。33名民工没有忘记他的恩情,将一面刻有“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这一桩桩,一件件暖人心的事,逐渐让更多的群众开始接纳吾斯曼江。现如今吾斯曼江下管区,辖区群众都不再称呼他“吾警官”,而是直呼一声“克弄登巴西”(兄弟),拉着他到家里吃饭……在科克牙尔村130多户村民的家中,都有了一张与吾斯曼江合影的“全家福”。村民们说,吾斯曼江就是他们的库瓦提木(柯尔克孜语意为儿子、力量的意思)。

  困难群众的救星

  与吾斯曼江接触过的人常听他讲一句话:“只要辖区群众生活幸福,脸上能经常露出微笑,我就感到很快乐。”科克牙尔乡是国家级贫困县塔什库尔干县的一个贫困乡,平均海拔3930米,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辖区群众世世代代靠放牧为生,生活清贫。为了让辖区的困难群众也能够享受幸福生活,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成了吾斯曼江的心头大事,尤其是孤寡老人、困难户始终牵挂着他的心。2006年年初,吾斯曼江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有20多户困难群众,虽然各家各户已通电,但因缴不起电费,夜里仍用蜡烛照明的情况后,主动承担了困难群众的电费,仅这一项吾斯曼江每年就要从工资里为困难群众家庭支付电费近3000元。辖区的艾买提老人说:“吾斯曼江为我们贫困家庭带来了光明,黑夜不再漫长,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2006年2月,阿依力其老人唯一的儿子病逝,儿媳留下两位老人和刚满5岁的儿子改嫁他人,因两位老人年老多病,家里能值钱的东西都卖了,每月就靠政府发的30多元低保救济金艰难度日。吾斯曼江在走访中看到仰卧在土炕上几近虚脱的阿依力其老人,他满眼心酸,拉着老人的手哽咽地说:“我会照顾您一辈子的,您就把我当成是自己的儿子吧!”从那以后,吾斯曼江隔三岔五地就会到老人家中坐坐,陪老人说说话,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每次到辖区都会为老人带上一些茶叶、食盐、蜡烛等生活用品;每月定期送面粉、清油等生活必需品,每周还专程为老人家挑几次水,定期为老人理发、刮胡子……三年多来,吾斯曼江对阿依力其老人的照顾从未间断。2008年8月1日,建军节这天,76岁高龄的阿依力其老人顶着炎炎烈日,骑着毛驴走了30多公里山路,带着亲手做的坎特拉曼(柯尔克孜族最好的食品)和两大瓶酸奶,专程赶到派出所为“兵儿子”吾斯曼江祝福节日。阿依力其老人握着吾斯曼江的双手动情地说:“有了你这个儿子,我活着才有个盼头啊”!

  辖区牧民艾沙家有4口人,父亲74岁,患有哮喘病,无法正常劳动,母亲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还有一个正在念书的妹妹,生活十分贫困。2005年9月,妹妹阿依罕被新疆大学录取,5000多元高额学费,让全家人一筹莫展。吾斯曼江了解后,及时反映情况,在乡党委政府和派出所官兵共同帮助下,共同出资帮助阿依罕顺利地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该村第一名柯尔克孜族大学生。此后,他还多次寄生活费给阿依罕,为艾沙一家争取到了低保,协助艾沙一家通过租借蒙古包给登山游客使用,现年均收入近万元。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吾斯曼江主动捐款1111元。这四个“1”数字,吾斯曼江解释出深刻的内涵。他说,特大灾害让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变得孤孤单单,自己将尽最大的力量,一心一意地帮助灾区的困难同胞!吾斯曼江担任责任区警官以来,先后与8名孤寡老人、11名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从工资拿出6000多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再加上为困难群众付的电费,吾斯曼江每年要从工资中拿出近1万元去帮助群众,而且一帮就是四年。其实,吾斯曼江的家境很困难,父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弟弟妹妹和妻子都没有工作,家里所有的开支靠吾斯曼江的工资维持。几年来,他对自己精打细算,从不舍得下过一回馆子,没有买过一套像样的衣服,结婚后没有钱买房子,至今妻子还只能住在娘家。

  百姓致富的希望

  2006年以前,吾斯曼江所在辖区群众的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为使群众脱贫致富,吾斯曼江多次将情况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并提出了在村里开办“农牧民务工夜校”的想法。2007年1月25日,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由派出所投资4500元,购置了15套座椅、100册科技书籍,并配置了电视、VCD,正式成立了“农牧民务工夜校”,每周二、周五为村民集中培训日,传授种养殖、缝纫、刺绣等专业技术,夜校主办方还负责联系务工单位,提供各种技术指导。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牧民走上科技致富道路,吾斯曼江作为发起人之一,自己出钱购买民语科教光碟,在“务工夜校”上课时播放,同时利用走访时机进村入户为牧民群众讲解知识,传授技术。两年来,“务工夜校”共开办11期,培训牧民350人,为45名待业青年在驻地联系了务工单位,帮助37名青年走出高原到内地务工,有63户牧民直接受益,平均年收入比2006年底翻了5倍。克尔琴村44岁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克里木家有5口人,是全乡有名的特困户,2007年以前家庭年收入不足1500元,一直是乡政府、派出所救助的重点对象。当年8月,克里木的儿子买买提艾力亚斯?克里木被新疆工学院录取,尽管在乡政府、派出所和吾斯曼江个人的大力帮助下,买买提艾力亚斯顺利走进了大学校园,但高额的生活、学杂费仍是一项无法解决的长期难题。在吾斯曼江开导下,克里木和她23岁的女儿祖木来提?克里木走进了“农牧民务工夜校”,学起了务工技术。2008年2月,喀什地区组织塔县待业青年赴天津务工,祖木来提因参加过“农牧民务工夜校”培训,懂得刺绣和纺织技术被优先录取,成为该村第一个走出喀什到内地务工的柯尔克孜女孩,现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每月都能寄回家500元。今年3月,吾斯曼江通过马来西亚籍游客马尼亚的牵线搭桥,让“牧民夜校”与上海一家慈善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免费派技术人员到“牧民夜校”授课,为村里的60名女青年进行针织技术培训,公司免费提供针织图纸和材料,定期上门收购针织产品,帮助牧民增收致富。

  吾斯曼江利用自己会做饭的手艺,手把手地教会了克里木如何做饭菜,并在辖区卡拉苏口岸为克里木搭起了蒙古包,开了一个民族小饭馆,为过往游客提供食宿,一下使克里木家年收入近3万元,既解决了儿子上学难题,又甩掉了特困户帽子,成了乡里有名的“经济带头模范户”。

  克尔琴村地处帕米尔高原,气候、土壤极不适应农作物生长,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们别说种菜,就连吃菜的习惯都没有,不同程度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高原特色病症。2007年3月,吾斯曼江在克尔琴村推广“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挨家挨户耐心地做群众的工作,让群众建大棚种植蔬菜。刚开始,许多村民对种植大棚蔬菜都持观望态度。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他邀请群众到派出所参观温室种植,学习种植方法,品尝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吾斯曼江耐心劝说村支书阿迪力江、贫困户阿曼吐尔、优力达西三家成为全村首批“试验户”,并自掏腰包免费为群众提供土豆、胡萝卜、西红柿、辣子等12种农作物种子,无论是培土、育苗,还是田间管理,吾斯曼江都手把手地教,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不懈努力,三家“试验户”当年就获得种植丰收,每户增收2000多元。许多村民主动找到吾斯曼江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方法,全村种植大棚蔬菜的牧民由3户增加到了16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种植温室蔬菜的群众获得丰收,每户增收近2000元,大大地带动了其他群众种植温室蔬菜的热情。被称为“上访专业户”的色提瓦尔地如今也搞起蔬菜种植,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2008年底被柯克牙尔乡表彰为“科技致富带头人”,他逢人便说:“要不是吾斯曼江帮助我们种植温室蔬菜,我也不会这么快就过上了好生活”。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