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五万游牧民步入城镇 三江源移民的新生活(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08日10:58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加吉娘移民新村一景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摄

  新华网西宁1月8日专电(记者钱荣) 随着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目前青海三江源地区已有近5万名藏族牧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草原,进入城镇社区。习惯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些藏族牧民如今面临着语言不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问题,但怀着“为了三江源,也为了孩子”的希望,他们正在向“城里人”艰难转变,努力适应新的生活。

  从游牧民到“城里人”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区域。长江、黄河以及国际河流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

  为拯救三江源地区环境,中国政府于2005年8月正式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生态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一系列措施。

  44岁的土登才让三年多前与1700余名藏族牧民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草原,搬迁到政府在格尔木市为他们新建的昆仑民族文化村。

  “过去我们家有80头牛、200多只羊、近万亩草场,年收入3万多元。”回想起搬迁前的生活,土登才让仍有些向往。他现在担任村民小组组长,住房面积约为80平方米,三室一厅,水电厨卫设施齐全——村里每家每户都获得了政府免费提供的住房,还包括一个小院。

  “在牧区时只要有牛羊,一家人的吃喝、烧火、取暖就都解决了,花不了什么钱。”土登才让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变卖牛羊来到城镇生活后,他才发现,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在这里什么都要掏钱去买,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活干。我们一家六口人主要靠政府每年6000元的补助和以前的积蓄生活,可积蓄已花得差不多了。”

  虽然昆仑民族文化村地处青海最大的工业城市格尔木,但由于搬迁而来的多数藏族牧民不会说汉语,习惯放牧的他们也没有其他技能,因此很难找到工作。

  “语言不通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没有文化和技术。”土登才让说,村里这两年也有一些在建工程,不少村民想去干,都因没有技术被淘汰了。

  不过,也有人很快从游牧民转变为“城里人”。“在村里,一些有技术、有头脑的人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土登才让说。

  33岁的俄地表示:“与在牧区时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要好得多。”俄地家在牧区属于少畜户,由于牛羊少,加上草场退化,生活比较贫困。“到这里以后,国家每年都有补助,靠回牧区挖虫草赚来的钱,我们还开了个小商店,日子比过去强多了。”俄地的妻子满意地说。

  已经适应了城镇生活的还有尕才一家。37岁的尕才和妻子有着不错的缝纫手艺。现在,除了为村里人制作藏族服装,他们还为周边地区的蒙古族群众制作民族服装。“我们家的生活在村里还算可以的。”尕才笑着说。

  土登才让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扫盲班,一边学习,一边寻找合适的工作。“国家给了房子,还通了水电,接下来就得靠我们自己努力了。”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