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最高科技奖航天专家获奖多 探月总工孙家栋获奖

来源:重庆晚报
2010年01月12日02:35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获得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6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据新华社

  数学巨匠谷超豪

  60年培养9名院士

  83岁,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中科院院士,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教授,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数学和力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教授。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10月20日,我国将一颗新近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作为对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数学家的褒奖。

  探月总工孙家栋

  业界公认“卫星之父”

  81岁,辽宁省复县人,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加法:9个弟子先后当院士

  1943年,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谷超豪来到上海复旦大学,在他的精心培养的学生中,有9人先后当选为院士。

  减法:转行攻关薄弱领域

  上世纪50年代初,谷超豪主要从事古典微分几何的研究。1957年,他放弃已有成绩,转入国内数学薄弱领域,为我国尖端技术,特别是航天工程的基础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乘法:演绎数学双剑合璧

  1950年,谷超豪在数学系图书室里偶遇胡和生,成就了爱情之梦。从此,两人在数学世界里“双剑合璧”、相濡以沫60余年。胡和生也成为中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

  除法:主张学科交叉培养

  谷超豪的研究横跨数学、物理学科的多个领域,并推动中国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也主张对学生进行交叉培养。

  事业:航天改变人生轨道

  1929年,孙家栋出生在辽宁省复县。18岁时,他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1951年,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回国后,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

  196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建,钱学森亲自点将,聂荣臻亲自批准,37岁的孙家栋被委以重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成就:中国的“卫星之父”

  1970年3月21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终于问世。随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2003年,孙家栋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在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综合

  10年最高科技奖 航天专家拿得多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目前,该奖共颁发9次,除了2004年空缺以外,已有16位院士荣膺这一奖项。其中,8位院士有海外留学经历;航天领域有3位得主,农业、计算机和医学领域各有2人获奖。

  资料显示,16位院士获奖时的年龄,最大的是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时年91岁;最小的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时年64岁。而多数人集中在80岁以上,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81岁,有3位在被奖励数年后去世。

  ■2000年:吴文俊(1919—,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

  ■2002年:金怡濂(1929—,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3年:刘东生(1917—2008,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2005年:叶笃正(1916—,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2006年:李振声(1931—,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闵恩泽(1924—,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著名植物学家)。

  ■2008年:王忠诚(1925—,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1920—,化学家)。

  ■2009年:谷超豪(1926—,著名数学家),孙家栋(1929——,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我市13项成果

  获国家科技奖

  本报讯 在昨日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13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比2008年增长近一倍。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13项获奖科技成果中,我市单位牵头完成6项,与市外其他单位合作完成7项。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交通建设、信息化技术和多发常见疾病等相关领域。

  市科委表示,获奖成果都在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市创新能力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取得较快提升的体现。记者 杨娟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