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探月总师孙家栋:钱学森当年十分欣赏的年轻人(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12日07:49
人物小传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1958年毕业于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技术负责人、航空航天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一位普通的长者,一双温暖而宽厚的大手,一副一米八的硬朗身板,孙家栋今年八十有一。

  从“东方红一号”开启我国人造卫星时代,到嫦娥一号卫星迈出中国深空探测脚步,孙家栋和“中国星”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

  钱学森当年十分欣赏的年轻人,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2009年3月5日,钱学森先生写给孙家栋一封自己亲笔签名的信,信中说: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八十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由钱学森推荐,1967年,38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

  在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中,孙家栋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从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支持研制7颗卫星,到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设计师,领导研制20颗卫星。与孙家栋紧密相关的27颗卫星,就占我国成功发射卫星总数的1/3。

  危急时刻签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探月工程总设计师78岁

  “航天发展到现在,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往往带有灾难性的后果。”孙家栋说。

  1974年的失败让他刻骨铭心。这年11月5日,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由于火箭上一个极其简单的导线质量问题,导致点火飞行后的火箭随同卫星一起爆炸。

  “当时我在现场,夕阳背景下的戈壁一片火海,几百人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在沙地里一块块捡残骸。”孙家栋回忆说。当时他鼓励大家不能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

  1975年11月26日,真正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又平安返回预定着陆点。在当时,返回式卫星被认为是世界最复杂和最尖端的技术之一,美国和苏联也是经过多次失败才成功。

  航天发射非同寻常,关键危急时刻需要有权威甚至一锤定音的意见,但这又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将个人一切顾虑抛到脑后。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在36000公里高空发热。当时如不“退烧”,整个卫星将失效。孙家栋提出建议,对卫星姿态调整5度。现场操作人员慎重起见,拿来白纸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请孙家栋签字,孙家栋毅然签下自己的名字。

  卫星最终化险为夷,而这颗通信卫星投入使用,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2007年,担任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已是78岁。在提前向世界公布卫星发射的详尽时间后,我国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不辱使命,准时发射并成功进入月球轨道,执行预定科学目标。

  嫦娥工程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时代,但难度很大,光是距地球38万公里之遥的通讯测控就前所未有,往常地球卫星轨道的高度也就是几万公里。风险太大,很多人认为,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已是“两弹一星”元勋的孙家栋70多岁前的辉煌历史会受影响。“他是怀着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满腔热情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张荣桥说。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电视捕捉到了这么一个镜头: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

  “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孙家栋自我总结几十年航天生涯,“基本的一件事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有一段时间,作为科学家的孙家栋曾扮演“生意人”的角色,和美国等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的专家谈判,将中国航天引入世界舞台,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竞争。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火箭第一次发射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美国的卫星。

  “在现场经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孙家栋说。

  “他非常注重培养年轻人。”嫦娥一号卫星的“70后”副总指挥龙江说。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孙家栋培养了一批优秀航天科技人才。

  遇到难题,孙家栋“喜欢看天”。嫦娥一号卫星奔月,要求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准确测控,但地球在转,月球也在转,发射窗口时间有限,这些难题让孙家栋日思夜想,时常半夜起来站在窗口琢磨。有一次,他在凉台上从后半夜一直站到天空泛白,月亮轮廓慢慢变淡。从主持嫦娥工程以后,孙家栋看月亮从此多了一份特别的意味。

  即使是现在,孙家栋还担任着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每天的爱好依然是翻看大量资料,包括各国的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

  崔浩摄(人民图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