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岩石: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常年担任曹魏邺城考古发掘队的队长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文松辉雷志龙)1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召开“聚焦曹魏高陵”公共考古论坛,并正式公开对河南安阳曹操墓考察分析结果,人民网文化频道对此次论坛进行全程网络直播。以下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朱岩石的发言摘录。
发现西高穴大墓一点都不奇怪
曹魏邺城作为都城长达三个多世纪
现在西高穴大墓发现之后,可能也有一些朋友觉得这个地方有这么一个大墓是不是比较奇怪,实际上从我们考古工作,特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来说,发现这种规模的墓葬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刚才潘先生也介绍了,西高穴大墓的东北边实际上基本上算正东稍微偏北一些,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遗址。邺城遗址从1983年一直到现在,我们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展开的一项工作。这个工作到现在来说已经持续了近26年的时间,通过对邺城遗址的工作,我们对于曹魏邺城,当然这个都城延续的时间非常地长,从三世纪一直到581年隋王朝建立之后,它作为都城,长达三个多世纪,但是作为曹魏都城来说,也在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史上有可书可写的一笔。曹魏邺城规划经曹操多方面改革
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里程碑
从都城规划而言,曹魏邺城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具有中轴线规划的都城。这个都城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结束之后,基本上他就住在邺城,开始建造邺城。曹操城在曹操这个时期还是属于王城,到曹丕称帝,曹魏邺城成为他的五都之一,在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都是一个国都。
它的都城规划,因为曹操这个人可能是从政治上,从社会制度上有很多的改革。我们所能看到的曹魏邺城也是一个不同于东汉、西汉这个时期都城的平面布局。
在现在来说,我们地面已经看不到了,能够看到的一个风景名胜就是在河北省名章县,现在还有一个半的台子,最南面的金凤台和东面的铜雀台,这三个台子都是曹操建立曹魏邺城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和汉代相比有三个非常不同的特点,一个就是中轴对称,在汉代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规划思想一经确认下来之后,南北朝、隋唐以至宋元明清都传承下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这个都城采用了单一的工程制,汉代的都城里面我们还能够看到它里面有很多的工程,比如西汉长安城有未央宫、长乐宫等等。
到了曹魏这个时期,曹魏邺城开始,在它的中轴线的北部的中央,确立下来一个工程,单一的工程制度确立下来之后,一直到元明清的都城都采用。我也稍微做了一点功课,现在我们地面能够看到的铜雀台,它和西高穴大墓有一个直线距离,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我量了一下,直线距离是13.3公里,加上磁偏角的话,磁尾方向大约是在西偏南,和文献整个的记载基本上是吻合的。
刚才我说的邺城的都城制度,刚才说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个是中轴对称,一个是单一工程,另外一个是功能明晰,曹魏邺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有这样的规划理念在里面,这为以后的宋元明清的都城所采用。
曹魏邺城,曹操在三台这个地方,也就是在西高穴大墓东边稍微偏北一点的区域规划的邺城是一个全新的,它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是一个里程碑。这种创制度的实践活动,实际上在当时那个社会有很多的层面,包括它的政治制度、用人制度,我们在都城制度当中也看得非常清楚。现在我们看到的西高穴大墓实际上也有很多新的因素在里面。
在曹魏邺城我们通过工作,基本上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我们确定它的年代,经过20年的积累,我们初步确定下来一把年代的尺子,我们叫做编年,这个编年对于我们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遗物辨质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里面大量出土的砖、瓦、建筑宫殿等等这些东西,这个编年实际上对于包括墓葬年代的判断等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在这里粗略地介绍了邺城的这样一些工作,实际上就是想说,邺城所在的这个坐标和西高穴大墓之间的关系是在它的正西稍微偏南一点,按古代来说,距离接近于30米,也是比较吻合于以往文献记载的。
我们通过近30年的考古工作,建立起来对整个曹魏邺城的平面布局的科学认识。我想,通过这些工作,当然也包括都城西部的曹操说的西陵,这个区域的陵墓区的考古工作,都城、陵墓区这样一些工作,逐渐地能够把曹魏考古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精确地研究下去。
刚才我说的年代标尺,实际上是没有程式的,特别是历史时期我们可以做得更细化。作为曹魏时期的考古,到现在来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我们邺城遗址,因为完全地面没有了,都是靠一点点的发掘。陵墓区的工作和邺城的工作两个相辅相成,能够相互促进,这样能对整个曹魏时期的考古工作进一步深化。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