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我国经济形势

珠三角引擎逆势启动 产业转型有进步但不宜高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0年01月15日02:02

  金融危机所形成的阴霾正渐渐消退,珠三角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以三个经济圈成三足鼎立之势出现在南中国的版图上。尽管外贸增速下降了,但是区域一体化下的同城化趋势、城市间产业的整合,却重新锻造着一个更强大的珠三角。

  “珠海黄金周”强势上演

  依赖外向型经济的珠海,在珠三角地区“直接而深刻”地接受了经济危机带来地冲击。经济总量本来就不大的珠海,2009年一季度的GDP曾为负增长5%,即使到了上半年,珠海GDP仅447.82亿元,同比增长0.9%,增长率虽然转正,但这个数字还是低于全省的7.1%。其珠三角城市末位的排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然而,统计数字的变化却不能掩盖一个区域格局已经转变的事实。这一切在2009年的12月第三周终于上演:15日,港珠澳大桥动工兴建,这一世纪工程将珠海从珠三角的交通末梢,一跃变为连接香港澳门与珠江西岸乃至泛珠三角的交通枢纽;16日熏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横琴新区作为中国又一块改革开放试验田正式挂牌,首批超过700亿新项目相继签约动工;20日,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时刻,澳门大学新校区在横琴新区动工。“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粤港澳合作通过横琴新区进入改革创新的新阶段。

  此间,珠海“金山做大,巨人归来”的努力终于见效,这两个企业将成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

  蛰伏太久的珠海特区又一次成为焦点,属于珠海的“黄金周”就此强势登场。实际上,与这些大事件同时上演的还有广珠城际、广珠铁路等围绕港口、机场、口岸三大节点所展开的交通大会战,到今年总投资达3000亿元的66个重大项目中,交通项目占了22个,投资额度达到1300多亿元。

  交通只是基础,产业才是经济能量的源头。在珠海,投资100亿元的中航通飞项目已动工,首批产品将在今年的航展亮相,10年内将建成中国一流航空产业基地;总投资443亿元的中船项目配套工程动工建设,总投资280亿元的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将于今年初陆续动工,一个世界级的大型修造船基地和现代化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浮出水面。

  珠三角进入“三圈鼎立”时代

  强有力的支撑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国家战略性的区域发展纲领性文件里,珠海被正式赋予“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很显然,这并非珠海自身现有经济能量所及,而是整个珠三角落实国务院《纲要》的路径选择。

  其中的背景是,珠江三角洲东岸强西岸弱的现状,削弱了整个珠三角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巨大引擎的动力。尤其是珠江西岸的几个城市发展很不平衡,成为珠三角整体能量聚积的短板。

  根据广东省省委、省政府贯彻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细化方案,2009年要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取得初步成就;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必经之路。这一年,前所未有的区域整合在珠三角内部相继铺开。

  从年初开始,按照《纲要》明确要求,珠三角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一体化,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先后启动。珠三角9个城市中的三个经济圈中,广佛、深莞区域发育接近成熟,其经济圈层间的融合相当明显。到目前,广佛、深莞4城市已经率先出现了同城化趋势。根据刚刚正式出台的《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广佛即可全面实现同城化,率先实现现代化,广佛人均GDP比2010年翻一番。

  而后来的珠中江三市所共同签署的《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在八个方面展开合作,其中,“规划统领”排在了首要位置。三地以编制珠中江城市协调发展规划项目来启动城市规划的合作,这份《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与《纲要》保持一致,规划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

  “规划”既明确了发展目标,又提出了增强区域竞争力、开辟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区域均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五个方面的空间发展策略,意在构建区域空间格局,协调区域支撑体系。

  从规划编制入手的珠三角一体化正式上路,珠三角想要达到的目标是:站在城市群发展的高度,突破行政体制障碍,从区域整体上谋划珠三角发展;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共享;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共管共治。

  金融危机所形成的阴霾正渐渐消退,珠三角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以三个经济圈成三足鼎立之势出现在南中国的版图上。尽管外贸增速下降了,但是区域一体化下的同城化趋势、城市间产业的整合,却重新锻造着一个更强大的珠三角。

  2009年,这个国家战略棋盘上的引擎启动了。

  看到南墙早掉头

  依靠“外向型”经济占得先机的珠三角,同时也因为“外向型”经济差一点陷入泥沼。所幸的是,珠三角看到了原有发展模式的尽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广东高层“见势早、行动快、出拳重”,及时作出了“三促进一保持”的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试图转危为机。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大力推进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等措施。

  珠三角看到南墙早掉头的果断,使转危为机成为可能。据预计,广东全年保8.5%的目标可以实现,而珠三角不少城市的经济数据也都在不同程度的回升中。在珠海,去年11月份的进出口总值已创年内月度新高,外贸发展呈现温和向好趋势。

  “更应该关注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不能只看数据本身。他最大的担忧是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迷失。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加深了广东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加深了广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推动广东加速形成一系列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举措和办法,初步形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好势头。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既面临“不会转”的客观困难,也存在“不愿转”的主观阻力,尽管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了一定进步,但对成效不能估计过高。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