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煤价上涨和局部性的电煤供应紧张现象。就此,记者采访了各方面专家,并在产煤大省山西做了实地采访。当前电煤在局部一时的紧缺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做到煤炭供需平衡、市场稳定,需要生产者、运输者、储存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2009年我国原煤生产量达到30亿吨,比上年增加约11%。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近期表示,2010年,我国煤炭供需将呈现基本平衡态势,这是根据煤炭产能、实际产量和近年来的需求量做出的合理判断。
目前,我国煤炭生产和外调已经形成多元化格局,除了山西作为传统的煤炭基地以外,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等地也成为煤炭外调的重要来源,而且内蒙古的煤炭产量呈现后来者居上的势头。2009年,我国煤炭进口的份额也在加大,净进口约为1亿吨。同时,我国煤炭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能源局透露,近年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煤炭大集团的产量比例在提升。2009年前10个月,作为我国煤炭价格重要“风向标”的秦皇岛煤炭价格一直波澜不惊,只是到后两个月稍有抬升,因此不具备全面提价的市场基础。
专家认为,山西、河南等产煤省份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中关闭小煤矿、实施整合重组并没有影响全国煤炭的均衡供应。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认为,煤炭资源整合后,煤炭的产能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因为整合是有保有压,新增的产能会超过淘汰的产能。
目前,我国煤炭供需总体平衡,但并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煤种在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发生。业内人士分析说,目前局部地区的电煤供应就处于这种偏紧状态。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电煤供应偏紧的原因有四个:其一,宏观经济回暖步伐加快,对电力、煤炭的需求大幅增加;其二,南方水电因季节原因减少发电导致火电发电量负担增加,引致电煤需求加大;其三,天气寒冷导致冬季用电用煤量陡增,煤炭运输近期受大风、降温、降雪影响,造成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电厂库存下降、电煤供应偏紧情况;其四,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扬影响产生了“替代品”效应。
这几年,每逢有冰雪灾害性天气或者反常气候,都会引起能源需求加大,最终反映在对煤炭需求的突然增加,使本来平稳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分析其原因,固然有煤、电价格矛盾,煤炭与运力匹配不够,能源供应布局等原因,但有一个突出的、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不少煤炭的终端消费者不愿意为必要的能源占用资金,在企业运行的预案中,很多企业没有把灾害性天气或交通异常情况考虑进去。比如,一些电厂的存煤水平一直往下降,远远低于警戒线,还有不少产煤区的电厂守着煤堆没煤烧。专家指出,即使有成本压力,要算细账,但面对民生保障和经济稳定发展问题,企业就不能只算局部的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