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老汉流浪13年不会说话 救助站23张纸条帮其找家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01月15日03:21
图:工作人员在和老人“笔谈”。万凌云 摄
图:工作人员在和老人“笔谈”。万凌云 摄

图:父子相见紧紧拥抱。万凌云 摄
图:父子相见紧紧拥抱。万凌云 摄

  离家出走流浪13年后,57岁的张老汉已丧失语言功能,昨天在镇江救助站的帮助下——

  23张笔谈纸条帮他找到了家

  万凌云

  从镇江城区到丹阳吕城镇,不过短短几十里路,但就是这条回家之路,吕城镇花龙村57岁老汉张国平“走”了整整13年。昨天,在镇江救助站,饱经风霜已不会言语的张国平老汉被流泪的儿子扶进轿车。27岁的张强边抹泪边说:“爸爸,13年了,我们家造了楼房,我娶了妻子,还给您添了个孙子,我们回家过年!”

  “哑巴”老人倒在路边被送进救助站

  昨天上午9时,记者赶到了救助站。在大门口,记者就看到一个头戴毛线帽的瘦小老头站在救助站住宿区门口,眼睛盯住门口看。救助站受理科张明科长告诉记者,老人在等儿子来接他呢。13日下午,他们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张强14日上午将来接他回家。老人虽然不能说话,但喉咙“咕噜”了好一阵,还抽泣起来。昨天老人早早起了床,工作人员让老人在房间里等,但老人不听。众人劝说后老人进了会客室,记者问老人是不是在等儿子接他时,老人喉咙再次“咕噜”起来,嘴不停张开,可就是发不出声音。随即老人眼圈发红,接过张明递过来的热茶,嘴含在杯子上不停哆嗦,始终低头不语。

  去年12月30日,老人倒在路边被群众发现后报警,金山派出所民警赶到将老人送到镇江二院救治。31日下午,经输液补充营养后,老人各项指标经检查都显示正常,张明将其接回安置在救助宿舍里。随后,工作人员就和老人交流,发现老人虽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言语,只能简单发出点声音。看谈话不行,他们就找来笔和纸,救助站副站长施金凤告诉记者,当天老人不肯在纸上写字,但从其抓笔姿势看,他应当会写字。于是,救助站多名员工,开始了与老人漫长的“笔谈”之旅。

  12天23张“三问”纸条帮老汉找到家

  施金凤说,对一些特殊救助者,他们都会通过“笔谈”来确定对方的身份和来处,但没想到这次有这么艰难。元旦当天,工作人员就拿了笔在纸上写下三个问题:姓名、地址、哪个县,随即将老人带到会客室,将“三问”纸条递给老人。他们念一遍“你叫什么名字”,然后在“姓名”后面反复指点,老人明白过来,在纸上写下“张国”两字。以此类推,老人又写下“西夏墅”和“武进”5个字。可能过于久远加上患病,老人每写一个字都要呆呆回忆好一会儿,在他们反复询问并不停用手指点下,老人才“摸索”出一个字。昨天,记者拿了一张纸问老人多大,老人摸着脸,发了好一会愣,才写下“57”。而此前,就年龄老人曾给出“60”、“57”和“69”三个数字。

  施金凤当即和武进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对方“查无此人”,但有张国良、张国平,不过没有走失的。2日“笔谈”继续,老人就写了“浦西”两字。记者了解到,面对这些特殊对象,“笔谈”不能逼得太紧,如一旦招致对方逆反或拒绝,要想再开“笔谈”就非常困难。3日,老人不肯写字。4日,老人写出了“蒋国平”、“横塘”和“丹阳”7个字,救助站立即跟横塘派出所联系,查无此人。无效劳动一直没有间断,在随后的日子里,老人在数次“笔谈”中又写出了“安洁”、“姜国平”、“张国强”、“张国平”、“安基村”、“浦西”、“丹徒”、“横塘”等字,但经无数电话联系,收到的答复都是“查无此人”。转机出现在12日,老人写下了“张国平”、“横塘”和“丹阳河西”9个字,这是“笔谈”中老人透露最多信息的一天。

  施金凤当即联系横塘派出所,查无此人后对方提醒到吕城查一查。施金凤查找丹阳吕城的老地名资料,发现吕城有河东、河南和河北,唯独没有河西。她不死心就再跟吕城派出所联系,派出所告诉她吕城没有河西,但有浦西,但现在改名为花龙。联想到老人曾经写过“浦西”,施金凤连忙找来老人所写的23张纸条,发现老人曾两次写过“浦西”!她再查“吕城浦西”,派出所将原浦西、现花龙村治保主任的手机号给了她。

  救助站内儿子抱住父亲抹眼泪

  施金凤预感有指望了,当即就拨打了治保主任的电话,接电话的治保主任叫吴双富。一听“张国平”三个字,老吴马上说:“有这个人,但已经失踪10多年了!”这回轮到施金凤吃惊了,他们预测到老人走失,但没想到老人走失这么多年,那这个“张国平”是不是花龙村的“张国平”?施金凤想通过QQ传一张老人的照片过去,无奈对方没有网络。12日下午,张明用手机拍了一张老人的照片传给了老吴,老吴一眼就认出了张国平。老吴告诉记者,他立即将喜讯告知了张国平的儿子张强,随后这个喜讯在村子里传开了。

  “不会不是我爸爸吧?”张强特地找了一辆轿车来接父亲,昨天一下车,见到救助站工作人员就问:“我和他长得像吗?”他的问话引来一阵笑声。但当张明将老人从会客室扶至室外时,经过几秒钟的冷静,张强突然猛扑过去,紧紧抱住了老人:“爸爸,我是强强,一看就是你!爷爷奶奶在家等你,妈妈也在等你,家里造了楼房,我也娶了妻子,还给您添了孙子,都3岁了……”张强似乎要将所有的话一下子告诉给父亲。“爸爸,都13年了,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都急死了,”张强说着说着就哽咽了,“以后再也不要流浪了,外面有多冷,又饿,我跟妈妈说,她都不相信能找到你……”老人经过短暂的木讷后,似乎也明白过来,和儿子搂在一起,喉结不停蠕动,原本呆滞的眼睛微微泛红,可就是说不出话来。

  “13年了!爸爸我们回家过团圆年”

  “爸爸,我们回家,回家过团圆年!”张强说着将父亲牵向轿车,在场者无不落泪。吴双富大步迎上来,泪中含笑紧紧握着张国平的手:“国平,还认得我么?我是双富!”随后和张强一人搀一边,将老人带至轿车门前。张强拉开车门,发现父亲僵硬着身体不知怎么上车,“爸爸,脚先进去,慢点,头再进去!”当老人低头时,张强又急忙空出一只手,罩在老人头顶上。看老人上了车,吴双富开心异常,立即掏出身上的“红中华”烟见人就散,连说“喜烟喜烟”。在车上陪父亲坐了一会儿,张强下车来紧紧握着施金凤等人的手,鞠躬感谢,随后给救助站送了一面锦旗。

  张强告诉记者,13年前父亲受了一点轻微刺激,出走时他才14岁还在读书。但清楚记得当时已是“穿羊毛衫的季节”。老人出走后,原本身体健朗的爷爷一下倒下来,当时也不知道到电视台、报社去登寻人启事,也没有经济条件,全家人就只能到丹阳市区,满大街地找熟人。每看到一个熟人,就问他们看没看到父亲,同时拜托他们如果看到就跟家里联系。这么多年来,家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烧香拜佛时都不忘祷告。当吴双富告诉他找到父亲时,他怀疑听错了,一个劲追问:“谁找到了?”

  记者注意到,张强刚进救助站,手机就一直响个不停:张强的母亲、妻子和叔叔一个接一个打电话进来,问是不是真的找到了、老人身体怎样。在离开救助站前,张强说将父亲先带到医院好好检查一下,闻听老人刚出院一切都好后,小伙子开心地笑了:“57岁的人老成这样,那就多调养调养,把13年的损失给补回来!”

  本报记者 万凌云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