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街头,市民骑着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刘行喆 早报资料 |
政协委员建议用车牌拍卖费修建非机动车道(图)
全市非机动车专用道仅40条 政协委员建议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场鼓励“公交+自行车”换乘
东方早报记者 姜丽钧
非机动车道在上海正面临着生存空间的困惑,近10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加,上海限制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逐步扩张,大量非机动车已无路可行,已经被逼上人行道。
在市政协委员周荣、朱建国看来,一味压缩、占用非机动车道,损害最严重的是步行和骑自行车等弱势群体交通出行的基本权利。
因此,周荣、朱建国将在上海“两会”递交提案,提出应将自行车交通线网布局纳入城市规划设计范围,可以从上海历年拍卖私车额度所得费用中调拨部分资金,成立专项基金,用以修补、建设非机动车道。
上世纪50年代以来, 以自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交通一直是上海市民出行的最主要工具。来自市政协的一份调研显示,截至2008年底,上海市非机动车总量为1339.8万辆,其中脚踏自行车1066.1万辆,电动自行车241.1万辆。
然而,使用非机动车的市民发现,现在上海能骑行的道路已经越来越少。目前,上海非机动车专用道总数为40条,限制非机动车通行道路数量为57条,由于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加,限制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逐步扩张,大量非机动车已经被逼上人行道。周荣和朱建国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政府部门认为,非机动车和上海“公交优先”的总体政策相矛盾,降低了道路机动车通行效率,所以应当逐步限制对非机动车的使用。
两位政协委员认为,城市道路属于公共资源,所有公民都应有权利使用这种资源。在无法满足机动车交通需求的状况下,扩张机动车道,一味压缩、占用非机动车道,损害最严重的是步行和骑自行车等弱势群体交通出行的基本权利。而且,市区“ 三纵三横” 和内环、中环等主干道缺乏相邻的非机动车专用道,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主要干道难以有效地分离, 反而约束了主干道的机动车通行效率。无论从上海的发展,还是远期“低碳世博”的目标来看,非机动车这一交通方式的管理模式都必须从以往的“堵”,逐渐向“疏”过渡。
◎ 委员建议
近期尽快制定非机动车专用道规划
周荣和朱建国在提案中提出,上海有28%的市民,约1300万人,仍采用非机动车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在实施‘公交优先’、吸引长距离非机动车出行向公交转移的同时,完全发挥非机动车短距离出行的优势,并提供换乘。”周荣表示。
两位委员建议,应将自行车交通线网布局纳入上海城市规划设计范围,建议近期尽快制定非机动车专用道和停车场规划。同时,上海可以效仿国外发达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复兴,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B+R)的换乘模式。此外,要特别解决好非机动车停车问题,在公交枢纽和站点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减少自行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总量。
目前,本市主干道建设由市政府出资,而设为非机动车专用道的次干道、支路建设一般由各区政府出资。针对资金不到位的问题,他们建议,可以从历年上海拍卖私车额度所得费用中,调拨部分,成立专项基金,用以修补、建设非机动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