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强烈地震的加勒比海国家海地目前正面临全国混乱的局面,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仅夷平了海地,也让这个西半球最为贫困的国家再次被外界关注,从残垣断瓦中看到政府力量的乏溃和经济的衰败。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海地,将这里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思是“西班牙的岛”。这个拉丁美洲最早宣布独立的共和国从来没有给海地人带来和平的生活。从海地独立到1915年一百年间,共有近90名统治者相继上台。而当1915年美国入侵海地后,又相继扶植多个傀儡统治者。1990年,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选举为总统,但这位总统在任期间又遭遇多次军事政变,让过去十多年里,海地一直战乱不断,即使是联合国干预其中,也无法撼动当地的军事力量。直到2006年2月16日,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坐镇海地后,现任总统普雷瓦尔才侥幸“顺利”地赢得了民主大选。然而这距离海地人当年独立为之欢庆的那一刻,已经过去了202年。
海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评价,海地在177个国家中名列第153位。海地的国民生产总值刚过12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45位。海地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咖啡,甘蔗和剑麻,主要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多米尼加。日本和德国。然而伴随这些国家的经济低迷,以及全球农产品价格在过去数年一直持续走低,海地的经济支柱也一直是摇摇欲坠。
政治领导人乏善可陈的作为,加上外部经济环境对海地的负面冲击,导致最近几年海地的失业率极高,三分之二的工人都没有固定的工作。而海地通货膨胀率为22%,外债为14亿美元。为了尝试扭转经济,海地政府曾致力于发展旅游业,但由于国内时局混乱,外国游客数量大大下降,再次让海地人的经济复苏梦想破灭。
其实即便是没有这场地震,贫富差距已经让多数海地人难以生存了,因为它和该国的通胀率和失业率一样,高得惊人。在这个国家,占全国人口5%的富人占有了90%的财富,76%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6%的人口营养不良,仅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
为了生存,卖儿卖女的现象在海地非常普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海地约有30万童奴。这些孩子往往得从早到晚干活,不仅吃不饱,还得挨打,甚至受到性虐待。美国记者丹?哈里斯曾经描述过他去过的海地首都太子港迷人而充满活力,却也极度贫困。他说,当时为了查证海地人到底如何表现他们人的价值,他与一个“商人”进行了如下一番对话:“我买个孩子需要付多少钱?”,“我刚卖的那个收了300美元。”于是记者又试着再次压价:“我一个朋友才花了50美元。”“不行。”,“那100美元怎么样?”“150美元。”于是成交。就这样,在这位记者从纽约办公室离开10个小时之后,他花150美元就买到了一个人,一个11岁的女孩儿。与人的价格相比,海地的食物价格倒一直不低,而且还在不断飞涨,一些人不得已以泥巴做的饼充饥。 (来源:环球时报)
更多精彩 请点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