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伏龙观抢救保护:土法与高科技相结合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15日14:17
都江堰离堆之上,三面悬绝。42级石阶与开阔的大坝相连。镇守岷江之上的伏龙观,特别雄伟和庄严。俯观江涛滚滚,直泻宝瓶口,景色十分壮观。
相传战国时代,李冰父子治水曾降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的伏龙潭,后人立祠用以祭祀;北宋初年,此祠更名为伏龙观,祠内三重殿宇展示了川人治理山河的宏伟气概。
都江堰是人类治理山河的千古典范,伏龙观有镇江之誉。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震波穿越龙门山断裂带,一时间,古老的伏龙观瓦砾飞溅,梁柱移位,身型歪斜。于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快速启动——
【 抢修时间表】
作为震后启动的第一个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也是灾后竣工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都江堰伏龙观古建筑群保护工程世人瞩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国家文物局领导即赶到都江堰市,对伏龙观的抢救计划立即进入议程。之后,国内20多家文物修复单位先后抵达现场。
6月30日,抢修伏龙观工程开工。总投资近2亿元、被国家文物局列为“1号工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任勘察设计总负责;一级古建筑维修资质企业——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负责施工;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担监理任务。
2009年12月28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伏龙观灾后抢救保护工程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伏龙观·维修攻关〕
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樊拓宇激动地告诉记者:“规范化施工、避免维修中的损坏,尊重历史和地域特色,伏龙观维修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标杆意义。”
小青瓦安放极费脑筋
如何恢复,今后的保护工作要怎样继续?都江堰伏龙观的修复一开始就遭遇了争论。文物修复,修旧如旧是原则。伏龙观工程文物修复标杆下,是一串串令人欣慰的记录。
2009年的最后一天,打开电脑上的文件记录,省文物保护局文保处长朱小南仍然有些激动。
一张伏龙观正面照显示,地震对观顶外观的损失主要是大量的小青瓦滑落,露出了木椽。“出头的椽子”首先成为修复工程的重点。当工程人员上到观顶时,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了,木椽之间,怎么铺有一层塑料布?工程人员找到了早年维修记录,原来,在木椽上一层沟瓦、一层盖瓦,就基本起到了防雨作用。当年维修铺设塑料布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伏龙观。
然而,小青瓦体轻,质脆,也容易损坏。有关专家给记者介绍了几种情况:小青瓦遇大风时容易翻落;猫等小动物的跑动也会掀起瓦片;小鸟带来的食物和粪便导致屋顶长出花草也会拱翻瓦片。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了伏龙观屋顶防雨功能存在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之前的维修者在青瓦和木椽间铺设了塑料布用于防雨。
是利用现代手段“一劳永逸”,还是全面恢复和保持文物原貌?研究争论的结果,最终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的施工人员放弃了所谓“现代手段”,没有使用塑料布,而是让小青瓦自然的盖在伏龙观的屋顶上。
砖柱终于还原为木柱
“修旧如旧”,说到文物修复就会提到这句话。然而,什么是旧,应该如何旧呢?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刘冬亮认为:“古建筑维修不同于一般建筑物的修复,一般建筑物掉下的砖头,可以当作废料扔掉,但古建筑掉下的一块青砖或许就是文物,既要修复毁坏的文物,也要保护好现存的文物。”
“古建筑维修,是一件细致活儿。”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张宪文感慨。张宪文说,维修古建筑有个行规,“房屋不能落架”,即维修时屋架不能拆、不能落地,必须一根柱子一根柱子地修、换。在现场,工人们搭起铁架以支撑屋架的重量,对于损坏的“原装”廊柱,工匠会去掉断裂、变形、虫蛀及腐烂的部分,再补一块新的木料上去,比新换还费工费时。
然而,在修复工程中,换与不换的行规,也遭遇了挑战。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勘察时发现,伏龙观建筑群发生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殿内的砖柱造成,木结构部位依然牢固。于是,“将建筑恢复为全木结构”的维修方案似乎很容易被认同。但是,为什么伏龙观又出现了砖柱呢?据维修记录记载:伏龙观后殿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当时采用了结实的砖柱,原因可能是为了赶工期,也可能是木材的缺乏。但有明确的记录显示,那次维修之前,后殿的柱子都是木柱。
于是,在此次震后修复中,使用木材还是砖?砖没有拉伸力量,继续使用砖柱,抗震效果可能不好;使用树木,植物天然的延伸性好,可以起到较强抗震作用。最后的决断方案,当然选择了木材。
那么大的木材从哪里来?广西工程方发扬抗震救灾的大爱精神,到广西的山林里寻找合适的大树,“看上哪棵,就选哪棵。”广西林业部门特批了木材指标,手续很简便,理由是:“要支持四川地震灾区的建设。”
新增高科技维护“伏龙”
伏龙观修复,防震抗灾成为重要内容,据张宪文介绍,避雷、消防、安防、防地震等设施一个都没少。
在三座殿宇的屋脊、屋檐上,现在分布着一条条的铜条,这些铜条有小指粗细,由金属支架支撑,沿着屋脊和屋檐深入到了地下,这是伏龙观新安装的防雷带。据介绍,伏龙观所在的宝瓶口附近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雷电的区域,虽然伏龙观在此之前尚未遭受严重的雷击事故,但依然新装了完善的防雷措施。在施工时,通过房屋基础加固来增加古建筑的抗震系数;还安装了仿古装饰的消防、安防系统和隐蔽的高科技避雷系统。
同样是恢复历史旧貌,伏龙观选择了土法与高科技保护相结合的方式。
油漆工为何选择本地人
2010年元旦期间在伏龙观,参观者发现,十几名油漆工还在做最后的“化妆”工作。
樊拓宇告诉记者:“伏龙观大殿、二殿的个别建筑及三殿的大部分结构还没刷第三次土漆。第三次漆迟迟不能刷,是因为天气太冷,不容易干透。”樊拓宇表示,“第三次漆”是对木柱、木窗、木门等木建筑的最后一层保护,对防止灰尘侵蚀有很大作用,气温低时,是绝不能刷上去的。土漆没有干透再刷,就会导致严重质量问题,最终出现粘手、脱漆。
伏龙观的修复中,除了需要浓墨重彩的部分选择了调和漆外,整个建筑中的油漆大部分选择了本地产的土漆。很少有人知道,土漆工艺背后藏着修复工程的另一个秘密。
在整个伏龙观修复工作中,广西施工方选择油漆工坚决地选用了四川工人,这批共16位油漆工来自都江堰和青川两地。曾经有人问广西施工方,为什么要全部选择四川油漆工?他们笑答:“因为油漆工需要相互合作,全部选择四川人是因为说话没有障碍。”其实,这里潜藏一个化学道理:“土漆与当地的天气关系密切,只有熟悉气候的本地人才能掌握好漆的调配,施工时需要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
〔伏龙观·文保启示〕
最珍贵:一套古建筑的影像留存
张宪文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已经有28年,曾经主持和参加了广西龙州红八军军部旧址、贵州遵义会议旧址及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等多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程勘察设计、保护规划和维修施工。
每一次文物修复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学习。张宪文向记者介绍说,伏龙观的维修工程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都江堰市文物局保留有一套伏龙观所有“原装”文物的照片,因此可以严格按历史资料上的原貌进行施工。早在1953年,我省就成立了“灌县文物管理所”,是我省最早成立的文保单位之一。伏龙观的资料照片,因此得以不断更新和保存下来。
综观伏龙观的修复过程,历史资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塑料布也好,砖柱也罢,它们都是伏龙观维修史上的一笔。同时,准确回答古建筑中的历史痕迹和缘由,也是增加我们对文物保护的知识经验。“伏龙观工程告诉我们,老照片不只是用来凭吊和欣赏的。”樊拓宇认为,对于文物维修来讲,信息记录是很重要的内容。应当对现有的珍贵古建筑,该测绘的都进行测绘,图纸、照片、视频、资料全部保留下来,万一有什么闪失的话可以照图施工。
最有力:三维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
地震瞬间强力对文物造成的破坏与积年造成的损害差别较大。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工程师朱宇华说,对积年造成的损害,技术人员往往容易凭经验判断,而对地震的损毁,多是要在清理、打开后才会发现,需要与设计方及时沟通、方案随时调整,必须避免仓促决定,如此才能不留下遗憾。
伏龙观的维修过程中,三维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帮助朱宇华他们完成了相关工作。“由于当时不断的余震、降雨,重要的残毁物需要及时清理,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中,精确记录地震造成的损害,及地震后建筑的变形状况。我们用上三维激光扫描资料,通过后期处理,建立起建筑的三维模拟模型,更为直观地记录了地震破坏之后建筑结构的状态。”如此一来,伏龙观建筑震后状态被完整记录,地震对传统木结构建筑破坏程度也得以彻底摸清。为维修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最典型:“非常之举”让世界注目
据悉,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国家的专家来四川考察,看到在四川及时展开的文物保护抢救工作,纷纷表示了赞赏。在去年召开的成都非遗节上,灾区文物抢救保护工作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的一致叫好。
“在这一年半里,每个月都有各地的专家到现场考察,提供参考意见。伏龙观修复工程就是一次全国文物保护的现场会。”朱小南介绍说:“世界各地近年来发生的自然和地质灾害中,有大量文物受损。一些地方因为抢救不及时,让文物的修复陷入困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震后,我们对伏龙观古建筑的修复,积极的典型示范作用已非常明显。
2009年1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伏龙观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竣工仪式上表示:2008年6月30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大灾大难面前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强决心。“非常之时”采取的“同步勘察设计、同步监理、同步施工”等“非常之举”,不仅为我国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也为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报记者 黄里 覃丹 曹磊 (来源:四川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