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全国两会报道 > 2010各地两会 > 10各地两会消息

代表写议案关注闹市蜗居 百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01月16日04:43
老人站在脏乱不堪的厨房里吃饭。孔小平 摄

破旧的仁寿里7号。

公共空间有限,衣服也轮着晒。

  代表写议案关注闹市“蜗居”

  ■白下区仁寿里居民:经济适用房不适合我们,希望政府提供廉租房

  ■人大代表:秦淮区门东门西有相似现象,对于“非成套住宅”问题专门做了议案

  杨丽艳 孔小平

   白下区三条巷仁寿里,单从名字来看,甚觉古朴亲切。这是一个淹没在城市喧嚣中的狭小天地,它寂静地坐落在车水马龙的杨公井附近,公交车无法直达,需步行穿越熙攘的小巷,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指引,很容易迷失方向。这里虽然有民国风格浓郁的张灵甫故居,但这里也有三代人共居一室,数户共用一个厨房,仍然使用旱厕,且这样的生活已经延续了五六十年。

  “代表委员直通车”热线96096在接到一位市民的建议后,昨天上午,记者特地来到三条巷仁寿里,实地探访的过程让记者着实惊讶,这里简直就是去年备受关注的电视剧《蜗居》的南京现实版。而一位人大代表告诉记者,她已关注到这类“非成套住宅”问题,并提交了相关议案。

  厨房:

  四户人家在此做饭洗衣

  《蜗居》镜头一:海萍所租的房子,两层房子中间错开的地方就是公用厨房,中间的台子供大家洗菜,围墙一圈是各家的灶台。

  仁寿里画面:坑洼不平的砖块铺就成蜿蜒的小路,路边随处可见枯黄的野草,丢弃的垃圾,小巷很窄,只能容一人只身通过。蓝色门牌号反衬出墙体斑驳、颜色灰暗的房屋年代久远。

  记者来到仁寿里7号,这是一幢三层楼的房子,黑瓦灰墙,墙体水泥已剥离,露出红色砖块,从外向里看去,晦暗一片。今年58岁的房女士是退休教师,她在这里住了五十多年,从豆蔻青春到两鬓苍苍,她与这栋房子一起老去。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公用厨房内洗衣服,老式的洗衣机,转动时声音嘈杂,“我们这是公用厨房,楼下四户人家炒菜、做饭、洗衣服,基本上都在这里。”

  住房:

  23.7平米里住4个人

  《蜗居》镜头二:剧中钉子户李老太家,老太太与儿子媳妇和孙子住在一间房子里,吃饭睡觉都在一个地方。

  仁寿里画面:“二楼也住了四户人家,一大家人挤在小屋子里。”记者在房女士的带领下来到二楼,“我们这里很黑,楼梯也窄,你一定要慢一点。”房女士一边上楼一边叮嘱记者。记者观察到,从楼下通往楼上的楼梯皆为木质,宽度不足六十厘米,踩上去吱呀作响,到转弯处,再怎么小心翼翼,还是在墙上蹭了一胳膊灰。

  二楼柳女士开门接待了记者,柳女士下岗多年,身体欠佳,如今在家休养。柳女士家一共23.7个平方。但匪夷所思的是,一家四口老老小小吃喝拉撒竟都仰仗于这仅有的23.7个平方。“老太太87岁了,一身病,女儿快三十了,还没有成家。”记者看到,为了充分利用这二十多平方,柳女士在家做了个上下铺,老人睡上铺,女儿睡下铺。床头多焊几根横杆,既晾衣服,又挂杂物。

  厕所:

  上百户人家共用一个

  《蜗居》镜头三:海萍的丈夫苏淳早起洗脸,兼上厕所,就拿着毛巾和水盆出门了,说要赶紧去占地方,不然上班又迟到了。

  仁寿里画面:“我们这里没有卫生间,要跑到100多米外公共厕所去。”记者了解到,在仁寿里、三一里这一带,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家家没有卫生间,无论冬冷夏热、暴风骤雨,有了内急都要跑到公共厕所去。

  光是仁寿里7号楼上楼下三层就居住了9户人家,共20多口人,“再把三一里等囊括进来,少说也有上百户人家,远近就这么一个公共厕所,上厕所要排队那是常有的事。”记者看到,这个为众多人服务的公共厕所,同样简陋破败,石灰刷成的墙体上布满了灰尘和泥垢,屋顶是红瓦简易搭起来的,两个毛笔写成的“男”和“女”已被雨水冲刷的模糊了,废弃的石膏板随意堆放在厕所旁。

  洗澡:

  连公共洗澡间都没有

  《蜗居》镜头四:海藻借住海萍家,海萍在公用厨房炒菜时,邻居表示她家多了一口人,就要多公摊一份自来水钱,而海萍则借机说一位邻居还偷偷用过她家的色拉油,邻里关系紧张起来。

  仁寿里画面:这里家家都没有洗澡的地方,也没有公共洗澡间。

  “我们夏天洗澡都是露天浴,女人们不方便,就穿着衣服洗澡。”房女士拉着记者在楼顶晾衣服的地方看到,这里用废弃的木板四周一围搭建起一个简易木房,用一块石灰板稍微盖一下当屋顶了,这里就是他们洗澡的地方了,记者站在里面,风不断从缝隙钻进来。

  婚姻:

  28岁女子至今难找对象

  《蜗居》镜头五:海萍租的蜗居楼里,要拆迁了,很多人高兴地拿着拆迁款要去买房子,好让家里的孩子赶紧结婚。

  仁寿里画面:“我女儿今年28岁,到现在还没有对象。”柳女士说,女儿曾经谈过恋爱,可是对方到家里来过第一趟,就再也不来了。“我身体不好,心脏刚做完手术,家里又挤成这样,对方一看这个条件,肯定是要拍屁股走人啊。”柳女士无奈地说。

  住在柳女士隔壁的陈女士,儿子二十多岁了,还和父母挤住在14.5平米的小屋内,陈女士说,买房子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夫妻俩双双下岗,每月收入不足2000元,维持生计尚成问题,更不要说买房。

  居民愿望:

  希望政府提供廉租房

  《蜗居》镜头六:海萍最后搬进了新房子,而李老太所住的那个片区被拆迁了。

  仁寿里画面:“仁寿里7号,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甚至可能更早。”采访中住户们告诉记者,这栋房子原本是国民党达官贵人及解放前的有钱人建的,房屋的主人在南京解放前就已离开大陆,解放后由政府代管,现在这栋房子是由房产所代为管理,这栋房子早已超过房屋70年的使用期。

  房女士表示,上世纪80年代听讲过这边要拆迁,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下文。因为这里的住户大多经济收入不稳定,所以他们认为经济适用房并不适合他们,都希望政府能提供廉租房。

  代表委员:

  已做了相关提案议案

  南京市人大代表张欣是秦淮区夫子庙街道工委书记,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在秦淮区的门东门西也有相似的现象,她今年将向人大提交的议案里也有对这一类非成套住宅的关注,并专门做了如何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议案。

  “让我们过上有自家厨房、自家卫生间的日子吧。”另外,记者从市政协获悉,今年面向市民公开征集的意见中,就有不少市民提出建议,希望委员们关注“非成套住房问题”,而市政协秘书长陈五一也表示,不少市民的意见已转为委员们的提案。由此看来,今年代表委员们对这一类人群的关注力度更大。

  杨丽艳 孔小平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