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时代 书法出路何在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16日10:59
这两天,书法界人士正热烈讨论在北京筹建免费的书法艺术主题公园。这真是件高兴的事儿。看来,制定于2004年的《中国书法发展纲要》,有了提速迹象。
去年9月,书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在大家印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和濒危联系在一起。和昆曲、古琴相比,书法,怎么会濒危呢?
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不敢乐观。他说,从历史看,书法传承有序,稳定发展,在每个时代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在新媒体时代,书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弱,曾经雄厚的基础正在萎缩,喜欢书法的人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有限,很多省市中小学的书法课都没有了。一种艺术,如果只有老年人喜爱,年轻人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一代不热爱、不关注,又怎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这让我想起我的姥爷。他是位略通文字的农民,却因为写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被村民尊称为“先生”。我拥有我们家最高的学历,但毛笔字却怎么也拿不出手。以前,毛笔字几乎就是一个文化人的脸,如今不要说毛笔字,就是钢笔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也大有人在。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向海外人士发起调查,结果显示:书法超越了京剧,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的代表。这固然让中国书法界略感欣慰——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的书法作品在美国的美术馆巡回展览,影响极大,以至于欧美人误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现在总算不再“误读”。但也让人担心:“第一代表”在键盘时代还能“坚守”多久?
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很多人有一种文化“老祖母”的心态,不仅妨碍了对外的展示与交流,也遮蔽了向国际辐射的空间。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曾说,保护,不是捧在手里怕伤了,抱在怀里怕丢了。真正的保护,是立足于被保护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在使用中延续其生命力。中国书法在面对世界时,既要强调原创,也不排除继承;既不排除共性,更应启发个性,开启多元创造。既不要怕改变基因,也不能丢掉精髓。
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口,已经由几百万人发展到8000万人,如果能让这8000万人也会用毛笔,也能欣赏书法,那中国书法所代表的价值,在全世界该有多大的认同!
当然,畅想这个愿景时,不妨先让我们重握毛笔,铺开纸砚,亲近书法。
杨雪梅
(作者为本报主任编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