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因“援藏导游”而更加迷人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1月16日12:07
新华网拉萨1月16日电题:西藏因“援藏导游”而更加迷人
新华社记者李月
在西藏,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了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而来自祖国各地,他们被称为“援藏干部”。在援藏干部中,又有一群特殊的青年人,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着雪域圣地特有的魅力,他们就是“援藏导游”。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西藏导游队伍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精神,国家旅游局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导游援藏工作的力度,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导游投身到西藏旅游事业的第一线。
2009年4月,又一批崭新的面孔出现在西藏各大旅游景点。作为全国第七批援藏导游,他们来自16个省(区、市),平均年龄只有29.5岁,都是非常优秀的外语导游人才。英语、日语、德语、俄语、韩语、法语、意大利语……多语种的组合不仅给西藏导游界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西藏外语导游缺乏的压力,而这些援藏导游的敬业精神更是被深深地烙在高原大地上。
2009年夏天,来自上海的日语导游蒋浩策在连续带了5个8天团后,又接到一个日本旅游团,而蒋浩策却因疲劳过度患上肺积水,被医生要求住院治疗。
此时正值西藏旅游旺季,所有旅行社都缺导游,如果自己这时候住进了医院,旅行社的损失可想而知。想到自己是一名援藏导游,是响应国家号召来为西藏旅游作贡献的,蒋浩策推迟了住院时间,坚持将8天的行程带完。
日本游客被蒋浩策娴熟而充满文化色彩的讲解所吸引,更被这位援藏导游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送团那一天,游客们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离去。
西藏的景点分布分散,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少则七八十公里,多则上千公里,在西藏当导游无疑是一件苦差事,带欧美团队更因路线长、景点多而最为辛苦。德语援藏导游张燕对此感触颇深:“旅游旺季时,我们往往是一个团连一个团,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陪客人徒步行走、经受高原紫外线的强烈照射更是家常便饭。”
但张燕却苦并快乐着。她对记者说:“不只是我,我没听到哪位援藏导游喊过苦,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圆满完成援藏任务。”
“缺氧不缺精神、辛苦不降标准”,这是多年来流传在援藏导游群体中的一句朴实话语。西藏的人文地理与内地有很大区别,为了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援藏导游抓紧宝贵的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西藏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及民俗风情知识,一些有心人还关注起了西藏旅游市场的开发。
来自四川的日语导游吴苏红结合自己在藏带团的体会和对赴藏日本客源市场的研究,撰写了《对西藏日本游客市场变化的分析及开拓日本市场、练好旅行社内功的几点建议》。吴苏红说:“在带团之余,能为西藏旅游如何拓展日本客源市场做点理论上的研究,内心感到特别欣慰。”
援藏导游还在西藏旅行社与内地旅行社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合作的桥梁。很多援藏导游不仅带来了内地旅行社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还充分利用原有的业务渠道,千方百计地为西藏旅行社拓宽客源市场,组织团队进藏。
据不完全统计,在为期半年的援藏期间,35名援藏导游接待旅游团队439个、接待国内外游客4257人次,接待游客在藏旅游天数达2228天次。
援藏导游每送走一个团,都会把西藏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藏旅游。西藏因援藏导游这一群体的汗水和奉献而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